青禹猛地后退半步,脚跟踩进湿泥,手臂一横将小七挡在身后。水面那团黑影已逼近岸边,轮廓在雾中渐渐清晰——不是活物,也不是幻象,而是一道由湖底升起的水墙,表面浮动着古老的符纹,像被某种力量唤醒的禁制。
秦昭月仍躺在他背上,呼吸微弱。她刚才那一声警告耗尽了力气,此刻双目紧闭,眉心黑光一闪一颤,像是有东西在体内不断拉扯她的灵脉。
“先上岛。”青禹低声道,声音压得极稳。
小七点头,咬住下唇,伸手扶住秦昭月的肩膀。两人合力将她抬到前方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台上。青禹没再迟疑,转身面向湖面,右手迅速掐诀,指尖划过掌心,一滴血珠渗出,落入泥中。
五根细藤破土而出,如箭般射向水面,在触及湖水的瞬间猛然散开,呈扇形探入深处。藤蔓所过之处,湖水微微震荡,符纹波动随之加剧。
“是阵法。”青禹眼神一凝,“千年前留下的护岛禁制,还在运转。”
话音未落,地面忽然震颤。湖心岛边缘的泥土裂开,一道环形沟壑浮现,泛着幽蓝水光的符线自地底蔓延开来,迅速连接成圈。一股排斥之力从岛上传来,推得三人站立不稳。
“它不让我们进去!”小七踉跄一步,扶住石台。
青禹立刻收手,召回藤蔓。他蹲下身,将手掌贴在地面,感受着符纹流转的节奏。这阵法并非攻击性,而是识别外来者是否携带敌意。若强行突破,只会激化反应。
他闭眼静心,左手缓缓抬起,木灵之力自丹田涌出,顺着经脉流向指尖。这一次,他不再催动攻击,而是让灵力模拟草木生长的韵律——缓慢、柔和、如同春芽破土。
符纹的闪烁渐渐放缓。
青禹睁开眼,咬破指尖,在掌心画出一道复杂图纹。那是他在研读《青囊玄经》时悟出的五行调和之法,结合了残剑诀中关于“势”的理解。灵力注入,图纹脱手而出,飘向湖面。
图落水沉。
刹那间,湖水翻涌,中央轰然炸开。一根巨木冲天而起,粗如殿柱,通体泛着青金光泽。它并未坠落,反而横跨湖面,稳稳搭在岸边与岛屿之间,形成一座天然木桥。更奇异的是,木筏表面浮起一层流动水幕,水与木交融,青金色纹路在其中缓缓游走,宛如活络的经脉。
“成了。”青禹松了口气。
小七扶着秦昭月,小心翼翼踏上木筏。每一步落下,水幕都会轻微荡漾,却始终稳固。走到岛心时,一座残破古亭出现在眼前,四角檐塌了一半,但尚能遮风避雨。
“放她进去。”青禹示意。
小七轻轻将秦昭月安置在亭内干草堆上。青禹随即取出一段藤蔓,缠上她的手腕,绿色微光再次渗入肌肤,压制那不断抽离灵气的禁制。
“还能撑一阵。”他说,“你去守着傀儡残件,万一有人靠近,提前示警。”
小七应了一声,转身翻出竹篓里的零件,双手结印,几块残板悬浮而起,在她面前组成简易侦测阵。
青禹走出古亭,立于木筏前端。他望着湖面,眉头未松。这阵法虽成,却只是防御之基,真正的威胁还未到来。
果然,不到半盏茶功夫,远处林间火光闪现。
三艘飞舟破雾而出,船头刻着季家徽记,甲板上站着十余名修士,手中法器齐齐对准木筏连接处。
“烧断它!”为首的黑袍人一声令下。
火球腾空而起,夹着烈焰呼啸而来。
青禹目光一冷,双手迅速结印。他引动湖水为媒,以木筏为基,催动水幕共鸣。刹那间,水幕表面青金纹路大亮,整座木筏仿佛活了过来,木与水相融之力在阵中流转。
火球撞上水幕,并未炸裂。
相反,能量被阵法吸收,随即转化。青金纹路如导流渠般将火灵之力重塑,反弹而出的不再是火焰,而是数道凝练的青金色剑气,速度快若惊雷,直刺第一艘飞舟龙骨。
“砰!”
龙骨断裂,飞舟倾斜,船上修士惊叫着跌入湖中,溅起大片水花。剩余两艘立刻分散阵型,绕向两侧。
“他们要包抄。”小七在亭内喊道。
青禹不语,双脚稳立木筏前端,双手再度掐诀。他感知着湖水的流动,木筏的震颤,以及体内缓缓苏醒的《残剑诀》全文。那功法自山巅觉醒后,一直潜藏于识海,此刻在阵法共鸣下,竟与木灵之力产生奇妙呼应。
第二波火攻再至。
这次是三枚连环火弹,分袭木筏两端与中段。
青禹猛然抬手,残剑出鞘三寸,剑身轻鸣。他以剑意引导阵法,水幕骤然拉高,形成弧形屏障。火弹撞击瞬间,青金纹路急速旋转,将部分能量导入木筏内部,积蓄成一股压缩剑气。
待火势将尽,他右手一挥,蓄势已久的剑气轰然反冲,呈螺旋状射出,直取第二艘飞舟中部。
剑气撕裂空气,带着水汽与木灵的厚重感,狠狠斩入舟体。
“咔嚓”一声,飞舟从中断裂,前后两截先后坠湖,激起滔天浪花。船上修士来不及逃遁,尽数落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