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雪后初晴。昨夜的琼瑶碎玉将紫禁城装点得银装素裹,澄澈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目的金辉,映衬着朱墙愈发肃穆。
苏晚棠换上一身月白色暗织缠枝莲纹的素雅宫装,外罩一件半旧的银鼠皮坎肩,发髻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点翠梅花簪。
茯苓小心翼翼地提着一个双层红木雕花食盒,主仆二人踏着清扫过的洁净宫道,前往慈宁宫请安。
慈宁宫正殿内,沉水香与檀香的气息交织缭绕,氤氲出庄重宁谧的氛围。
苏晚棠随引路太监入内时,殿中已侍立着几位低阶嫔妃,屏息静气,陪着上首的太后说话。
安嫔也在其中,见到苏晚棠进来,投来一个友善的目光,微微颔首。
太后端坐于紫檀凤榻之上,身着深紫色缂丝金凤穿云纹常服,虽年逾五旬,鬓角染霜,但眉目间沉淀着岁月赋予的雍容与威仪,不怒自威。
只是此刻,这位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正微微颦蹙着远山黛眉,一手以指腹轻轻按压着右侧太阳穴,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倦怠与隐忍的痛楚,连带着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重了几分。
“臣妾贵人苏氏,恭请太后娘娘圣安,娘娘万福金安。” 苏晚棠行至殿中,依足规矩,行大礼拜见,声音清越而恭敬。
“起吧。”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沙哑,目光落在苏晚棠身上,“哀家听闻你素来体弱,如今大雪方霁,寒气尤重,身子可还安泰?” 话语间有关切,也带着上位者对“病弱”妃嫔惯有的审视。
“臣妾谢太后娘娘垂询挂念。”苏晚棠缓缓起身,低眉垂目,姿态恭谨,眼角的余光却如最敏锐的探针,精准地捕捉到太后眉宇间那抹深藏的痛色和按压太阳穴的手指微颤。
与此同时,一行唯有她能见的金色小字,清晰地浮现在太后额角:
【目标:太后。状态:偏头痛急性发作(外感风寒,引动肝风上扰)。建议:疏散风寒,平肝熄风,通络止痛。推荐方:天麻川芎炖鳙鱼头汤(温服,忌寒凉)。】
果然!与系统之前提供的线索吻合!
苏晚棠心中一定,莲步轻移,上前半步,声音温婉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医者关切:“回禀娘娘,臣妾蒙娘娘洪福,尚算安好。只是……臣妾观娘娘凤颜,似有倦怠之色,可是凤体微恙,为头风所扰?” 她微微抬眸,眼神清澈而真诚,“臣妾于调理之道略知一二,尤善以温补药膳缓释头风之症。今日斗胆,带了一盅新熬的‘天麻川芎炖鳙鱼头汤’来。此汤性味甘平,能祛风散寒,平肝定眩,通络止痛,最宜此风寒未退时节温养。娘娘凤体尊贵,若肯赏脸略尝一二,或可稍解烦忧,便是臣妾天大的福分了。”
说罢,她示意茯苓将食盒打开。
茯苓会意,动作轻柔地揭开食盒上层。
刹那间,一股极其醇厚鲜香、又混合着淡淡药草清芬的气息,如同破云而出的暖阳,强势地冲散了殿内沉滞的香氛!
那香气层次分明——鱼汤的浓鲜、天麻的草木微辛、川芎的独特辛香完美融合,温润馥郁,直沁心脾。
光是闻着,便觉精神为之一振,口舌生津。
太后原本被头痛折磨得有些昏沉的头脑,被这霸道而诱人的香气一激,竟似注入一股清流,混沌感消散不少。
她略显诧异地抬眼,望向食盒中那只温润如玉的白瓷炖盅。
只见盅内汤色奶白如脂,浓稠挂壁,一颗硕大肥美的鳙鱼头半隐半现,汤面上漂浮着几粒红艳的宁夏枸杞和几点翠绿的葱花,色、香皆已臻上乘。
侍立太后身侧的心腹嬷嬷陈嬷嬷,见太后凤目微亮,露出兴味,立刻心领神会,取过一只小巧的甜白釉玉碗,用银勺仔细撇开浮油,盛了小半碗清亮温热的汤,小心翼翼奉至太后面前。
太后伸出戴着赤金嵌翡翠护甲的纤手,执起玉勺,舀起一勺汤,轻轻吹散热气,送入口中。
温润醇厚的汤汁滑过舌尖,鲜香瞬间在口腔弥漫开来,竟无丝毫鱼腥土气!天麻的微苦与川芎的辛香被巧妙调和,只余下温煦熨帖的口感,仿佛一股暖流,顺着咽喉温柔地滑入腹中。
紧接着,一股融融暖意自胃脘升腾,缓缓游走四肢百骸,连带着原本如同被铁箍紧勒、阵阵抽痛的太阳穴,竟也神奇地感到一丝松快!那股沉重如山的压迫感,似乎也悄然减轻了几分。
“嗯……” 太后放下玉勺,长长地、舒缓地吁出一口郁结之气,紧锁的眉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来,略显苍白的脸上也终于浮现出一抹真切的、舒心的笑意。
她看向苏晚棠,语气明显和煦了许多:“苏贵人,你这汤……果然有几分门道!鲜香温润,饮之通体舒泰,这恼人的头痛,也确乎轻快了些。难为你如此用心,哀家心领了。”
殿内侍立的几位嫔妃见太后展颜,压抑的气氛顿时一松,纷纷出言附和:
“苏妹妹心思灵巧,孝心可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