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雪花纷纷扬扬落在窗棂上,给光秃秃的树枝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苏沐橙坐在书桌前,哈了口气搓了搓冰凉的手指,手机 “叮” 的一声轻响,江衍发来的数学题准时出现在屏幕上。
“今日份数学打卡:解析几何综合题 2 道,函数单调性证明 1 道。” 消息后面跟着一个压缩包,点开是排版工整的 PDF,每道题都标注了难度系数和考察重点,最后一题的末尾还画了个极小的橙色太阳,像藏在题海里的小彩蛋。
苏沐橙笑着保存文件,心里泛起一股暖流。自从寒假开始,两人就达成了 “线上互助协议”—— 江衍每天根据她的薄弱点筛选数学题,从基础题型到竞赛变式,层层递进;苏沐橙则每天找一篇适合他的英语阅读,涵盖科普、人文、故事等多种题材,针对性提升他的阅读速度和长难句分析能力。
“真是越来越细心了。” 苏沐橙喃喃自语,想起刚开学时江衍连英语作文模板都嫌麻烦的样子,如今却会特意在题目里藏小彩蛋,这种细微的变化让她心里暖暖的。她打开草稿纸,开始认真演算第一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窗外的落雪声交织在一起,格外静谧。
江衍此刻正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屏幕上是苏沐橙刚发来的英语阅读。文章选自《英语文摘》,主题是 “吉他的历史与发展”,正是他感兴趣的内容。苏沐橙知道他对吉他相关的话题格外关注,特意筛选了这类文章,既符合他的兴趣,又能让他在熟悉的领域里建立英语阅读的信心。
“很用心。” 江衍嘴角扬起一抹浅笑,点开文章开始阅读。他的英语基础不差,但长难句分析和语义推断一直是短板,苏沐橙发来的阅读题总会标注出重点长难句,还附上了初步的拆分提示。他逐句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标记下来,准备稍后视频请教。
两人的线上互助像一场默契的奔赴,每天雷打不动。早上九点,江衍的数学题准时送达;中午十二点,苏沐橙的英语阅读紧随其后;晚上八点,两人准时开启视频通话,互相讲解难题,核对答案。
这天晚上,苏沐橙卡在了一道解析几何综合题上。题目涉及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结合向量计算,她算了三遍都得到不同的答案,急得鼻尖冒汗。“江衍,这道题我实在搞不懂了!” 视频接通后,她把草稿纸举到镜头前,语气里带着一丝委屈,“我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算了向量夹角,可答案就是不对。”
江衍看着她皱成小疙瘩的眉头,眼神里满是耐心。“别急,我们一步步来。” 他拿出自己的草稿纸,在镜头前展开,“你先看椭圆的标准方程,这里是不是漏了分母的平方?” 他用红笔圈出错误点,“还有向量点积的计算,你把坐标代错了,应该是(x1-x2)而不是(x1 x2)。”
苏沐橙凑近屏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瞬间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太着急了,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没关系,解析几何就是要细心。” 江衍笑着说道,“我们再重新算一遍,这次放慢速度,先确定每个步骤的依据。” 他一边演算一边讲解,用鼠标在屏幕上画出椭圆和直线的示意图,“你看,把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大于零说明有两个交点,再结合向量垂直的条件,就能求出参数的值了。”
苏沐橙跟着他的思路重新计算,这次果然顺利得出了正确答案。“太好了!谢谢你江衍!” 她兴奋地拍了下手,眼里闪烁着星光,“你讲得太清楚了,比我们数学老师讲的还容易懂。”
“因为我知道你容易在哪里出错。” 江衍的耳尖微微泛红,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他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早已摸清了苏沐橙的解题习惯 —— 她思路灵活,但容易在细节上出错,尤其是坐标代换和公式应用,所以每次讲解都会重点强调这些地方。
轮到江衍请教英语阅读的难题。他指着文章里的长难句:“这个‘While the origin of the guitar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civilizations, its modern form began to take shape in 19th-century Spain’,我不太清楚 while 在这里的用法,还有‘take shape’的准确含义。”
苏沐橙立刻拿出英语笔记本,在镜头前展开:“while 在这里是转折连词,意思是‘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take shape’是固定短语,意思是‘形成,初具规模’。” 她顿了顿,结合他的理科思维补充道,“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物理里的‘成型’,比如晶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就是‘take shape’。”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