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满教室,彩色气球和彩带缠绕在桌椅间,将原本单调的教室装点得格外热闹。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活动方案,脸上洋溢着笑容:“同学们,为了庆祝学科竞赛取得的好成绩,也为了进一步增进大家的文理交流,我们今天要举办一场‘文理知识竞赛’!”
教室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李老师,怎么分组呀?”“比赛有什么奖品吗?”
“大家别急,” 李老师笑着说道,“我们按照文理特长分组,每组五人,由两名队长带领。队长嘛,我已经选好了 —— 苏沐橙同学文科成绩优异,担任文科队队长;江衍同学理科成绩突出,担任理科队队长!”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苏沐橙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江衍也缓缓站起,眼神坚定,朝着苏沐橙的方向轻轻点了点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带着一丝默契的挑战。
分组过程十分顺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势自愿加入两队。小雨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苏沐橙的文科队,张浩则成为了江衍理科队的核心成员。黑板上写好了比赛规则:共分三轮,第一轮文科必答题,第二轮理科必答题,第三轮文理抢答题,总分最高者获胜,奖品是一座定制的 “文理共赢” 奖杯。
“比赛现在开始!” 随着李老师的一声令下,文理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轮文科必答题,题目涵盖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科目。苏沐橙的队伍状态极佳,尤其是在诗词接龙和英语谚语环节,队员们应答如流。当问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时,苏沐橙立刻举手:“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回答准确,为队伍赢得 10 分。
江衍的理科队在文科题上略显吃力,虽然也答对了一些基础题,但在诗词和文学常识环节频频失分。第一轮结束,苏沐橙的文科队以 60:40 的比分暂时领先。
“沐橙,你们队也太厉害了吧!” 小雨兴奋地说道,“接下来的理科题我们也要加油!”
“嗯,不能掉以轻心,江衍他们队的理科很强。” 苏沐橙点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她看向对面的江衍,他正和队员们讨论着什么,脸上没有丝毫慌乱,显然在为第二轮理科题做准备。
第二轮理科必答题,题目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江衍的队伍果然不负众望,展现出了强大的理科实力。当问到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 时,张浩立刻站起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回答完整准确,赢得满分。
苏沐橙的队伍在理科题上虽然有些吃力,但在苏沐橙的带领下,也答对了一些基础题。江衍在解题过程中,还会悄悄用眼神给苏沐橙传递鼓励,这种无声的默契,让在场的同学都看在眼里。
第二轮结束,江衍的理科队以 120:100 的比分反超,将差距拉开到 20 分。教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同学们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呐喊。
“别担心,第三轮抢答题我们还有机会!” 苏沐橙鼓励队员们,“抢答题既有文科也有理科,我们发挥优势,一定能追回来!”
第三轮文理抢答题,题目难度加大,涵盖了文理综合知识,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还有反应速度。李老师拿出抢答器,宣布规则:“抢到答题权后,10 秒内必须给出答案,答错扣 10 分,答对得 20 分!”
“第一题,文科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谁?” 李老师的话音刚落,“叮” 的一声,苏沐橙的队伍率先抢到答题权。
“文天祥!” 小雨立刻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回答正确,加 20 分!”
比分变成 120:120,双方打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几道题,两队交替抢答,比分交替上升。当问到 “理科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 时,江衍的队伍抢到答题权,张浩回答:“100 摄氏度!” 回答正确,比分再次反超。
苏沐橙的队伍没有气馁,在接下来的文科题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中,再次抢到答题权,苏沐橙准确回答:“曹雪芹!” 比分再次打平。
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盯着黑板上的比分。最后一道题,是一道文理综合题:“请说出一种既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又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描写的自然现象,并简要说明。”
“叮!” 江衍的队伍率先抢到答题权。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江衍身上,他沉吟了片刻,说道:“海市蜃楼。物理上,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文学上,蒲松龄的《山市》中就有详细描写:‘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