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前往非洲 > 第178章 借钱

前往非洲 第178章 借钱

作者:沟底墨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7 08:18:35

达市的晨雾还没散,黏腻地裹着养鸡场的钢架。

李朴蹲在彩条布棚外的泥地上,指尖死死捏着张皱巴巴的账单,纸边被汗渍浸得发卷。上面的数字像烧红的针,扎得他眼睛发疼——每一个“0”都晃得他头晕。他下意识摩挲着掌心的茧子,那是在刘景公司拧了两年空调螺丝磨出来的硬壳,此刻却护不住口袋里所剩无几的美金。棚里传来小鸡细碎的“叽叽”声,混着远处清真寺隐约的晨祷声,本该是生机的声响,此刻听着却像催债的鼓点。

鸡苗损失两千美金,是八十七只鲜活的小生命换来的数字;施工队预付款三万,刚把钢架搭起一半,露出的钢筋在雾里泛着冷光;通风扇和隔热棉八千,堆在棚角还没拆完包装——从刘景、张田那里硬要回来的两万六,像指间的沙,短短十天就漏得只剩三千八百美金。他掏出手机计算器,按了三遍“施工队尾款五万 饲料储备两万 工人月薪九千”,屏幕上的“七万九”像座山,压得他胸口发闷。

“老板,工资……”姆巴蒂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他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三个黑人工人的考勤表,边角磨得卷了边。“月底了,我小儿子要交学费,妻子的疟疾还没好,等着钱买奎宁。”他的裤脚沾着泥,补丁磨破的地方露出棉絮,脚趾在旧拖鞋里不安地蜷着。

李朴的喉结狠狠滚了滚,掏出钱包——黑色的人造革钱包边角已经开裂,是他刚到非洲时买的。他把里面的美金一张张抽出来,数了三遍,连带着几张皱巴巴的先令硬币都凑上,才够三千美金。递过去时,姆巴蒂的指腹蹭过他掌心的茧,粗糙的触感让李朴心里一揪。“谢谢老板。”姆巴蒂的声音很低,弯腰鞠躬时,李朴看见他后颈的皮肤晒得脱了皮,“您放心,我会好好照看小鸡,晚上多巡两次棚。”

姆巴蒂刚走,王天星的皮卡就“突突”地碾过泥路,车斗里堆着几袋印着斯瓦西里语的饲料,用破旧的防雨布盖着。

他跳下车时,额角还挂着汗,扯着嗓子喊:“李朴!可算追上你了!”他掀开防雨布,露出里面的饲料袋,“跟港口那个印度饲料商磨了一晚上,他才同意按批发价给我,比市场价低三成,还能欠着下次结!”说着就去拍李朴的肩膀,看见他手里攥着的账单,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还没凑够钱?施工队又催了?”

“催得紧,说今天再不给尾款,明天就撤人。”李朴把账单递过去,指尖有些发颤,“鸡舍只建了一半,钢筋刚搭好骨架,彩钢瓦还没上。再过一个月就是雨季,要是淋了雨,之前的功夫全白费了。”他望着棚角堆着的隔热棉,那是拉吉特意推荐的进口材料,说是能扛住达市四十度的高温,现在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天星接过账单,粗短的手指划过纸面,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个用橡皮筋捆着的信封,塞进李朴手里:“我这儿还有五万美金,是汽配店上次进零件剩下的周转金,你先拿去用。”信封上还沾着机油味,是王天星身上独有的味道。李朴连忙摆手,把信封推回去:“不行,上次借你的两万还没还,你汽配店刚扩张,要进新的轮胎和电池,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不能再占你的便宜。”

“跟我客气啥?”王天星又把信封塞回来,力道大得李朴攥不住,“咱们是在非洲一起蹲过派出所、一起啃过干面包的兄弟!我汽配店有老客户撑着,晚几天进零件没事。你这养鸡场要是黄了,我去哪吃免费鸡肉?”李朴摸着凉硬的美金,心里暖得发慌,却更沉——他知道王天星的汽配店刚雇了两个黑人工人,每月工资就要一万多,这五万美金是他的救命钱。他掏出钱,一张张数出两万递回去:“就当我借你三万,打欠条,等鸡出栏了就还你。剩下的我去银行试试贷款,实在不行再想办法。”

达市商业银行的玻璃门擦得锃亮,映出李朴皱巴巴的工装和沾着泥点的运动鞋。他深吸一口气,理了理衬衫领口,推门走进去。大厅里冷气很足,与外面的热浪形成鲜明对比,几个穿着西装的白人客户正坐在沙发上喝咖啡,看见他这副打扮,都投来异样的目光。柜台后的印度柜员戴着金丝眼镜,指甲修剪得整齐,翻着他的营业执照时,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着,动作里带着明显的不耐:“李先生,您的公司注册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没有任何经营流水,不符合我们的小额贷款条件。”

“我有资产证明!”李朴连忙从文件袋里掏出土地租赁合同,指着上面的条款,“我租了十亩地,租期五年,一年租金一万美金,这算不算抵押?还有这个,拉吉的担保信,他在莫西镇开了三年养鸡场,是当地有名的养殖户,他愿意为我担保!”他把文件推到柜员面前,声音不自觉拔高,引得旁边的白人客户看了过来。柜员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翻着担保信,嘴角勾起一抹嘲讽:“李先生,土地是租赁的,不是您的产权,不能做抵押。至于这份担保信,是个人名义,我们银行只认可企业担保。要么有本地房产抵押,要么有半年以上的经营流水,否则,真的不能贷。”

走出银行时,太阳已经升到头顶,毒辣的阳光把影子压得只剩一团黑。李朴蹲在银行门口的台阶上,从背包里掏出个干硬的玉米面包——那是昨天从工地食堂带的,咬下去时硌得牙生疼。他刚啃了两口,就看见阿米娜从对面的政务大厅出来,还是那身靛蓝色的碎花衬衫,头发梳成紧贴头皮的小辫,发梢别着朵白色的鸡蛋花。她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个不锈钢饭盒,看见李朴,眼睛一亮,笑着挥手:“养鸡场老板!这么巧,你也来办事?生意好吗?”

“挺好的,刚办完事。”李朴扯了扯嘴角,把面包藏在身后——他不想让这个慢节奏却格外真诚的女人看见自己的窘迫。阿米娜却毫不在意,凑过来坐在他旁边的台阶上,从布包里掏出个芒果,表皮泛着熟软的黄,还带着树叶的清香:“我儿子种的,在院子里种了三棵,今年结了好多。他说要送给帮过我们的人,你上次办执照很耐心,这个给你。”她顿了顿,看着李朴的工装,压低声音说,“我知道做生意不容易,我丈夫以前开过小卖部,雨季时货都潮了,亏了好多钱。但慢慢来,总会好的。”

李朴接过芒果,指尖触到温热的果皮,是被阿米娜揣在怀里捂热的。他咬下一口,甜汁顺着喉咙滑下去,带着阳光的味道,眼眶突然就酸了。他想起国内的父母,想起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会把冰镇的芒果切成小块,放在白瓷盘里端给他,上面还插着小小的牙签。掏出手机,通讯录里“爸妈”两个字亮得晃眼,他的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不敢按下去——当初他偷偷辞掉老家的稳定工作来非洲,母亲哭了三天,他在电话里拍着胸脯保证“等我稳了再跟你们说详情”,现在却连工资都亏光了,怎么有脸开口?

“只能回国了。”李朴嚼着芒果核,苦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到心底,这个念头却异常坚定。他掏出手机给王天星发信息:“我回趟国内办点事,养鸡场拜托你照看,别告诉任何人,尤其是姆巴蒂他们,免得影响士气。”信息刚发出去,王天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他没接,直接按了静音,拦了辆黄色的出租车往机场赶。车窗掠过路边的芒果树,树叶在风里晃着,像母亲当年送他时挥动的手。

达市国际机场的空调很凉,吹散了身上的热气,却吹不散心里的焦躁。李朴排在值机队伍里,看着前面的旅客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大多是返乡的华人。他买了最早一班飞往广州的航班,经济舱,花掉了最后一千两百美金。候机时,他靠在椅子上打盹,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碰他的肩膀,睁开眼是王天星,手里还提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你这小子,说走就走!我跟施工队老板说了,再宽限十天,他同意了。这是给你路上吃的,到了国内报个平安。”李朴的鼻子一酸,刚想说什么,王天星就拍了拍他的肩:“快去值机吧,别误了航班。养鸡场有我,放心。”

飞机起飞时,李朴靠在舷窗上,看着达市的轮廓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一片模糊的绿。手机在起飞前接到王天星的信息:“姆巴蒂说小鸡今天很精神,吃了不少饲料。拉吉也说会每天过来看看。”他关掉手机,心里稍微安定了些。邻座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华侨,戴着顶旧草帽,看见他盯着窗外发呆,笑着搭话:“小伙子,第一次回国内?我在坦桑待了三十年,开农场的,以前也亏过,最惨的时候连回国的机票都买不起。”老华侨给了他一颗糖,“但非洲这地方,只要肯吃苦,肯动脑子,总有机会。我那农场现在每年能赚几十万美金呢。”李朴握着那颗糖,甜意从舌尖蔓延开来,心里的绝望淡了些。

二十个小时后,广州白云机场的喧嚣裹着湿热的风涌过来。李朴穿着在达市买的短袖t恤,冻得打哆嗦——十月的广州已经凉了,早晚温差很大。他拖着个破旧的行李箱,在机场便利店买了件灰色的连帽外套,老板是个广东人,操着一口粤语问:“后生仔,从非洲回来啊?那边是不是很热?我儿子也在尼日利亚做外贸,好久没回来了。”李朴笑着应了两句,给手机充上电,刚开机就收到母亲的微信,是半小时前发的:“儿子,你爸说昨晚梦见你了,说你瘦了好多,最近还好吗?要是累了就回来,家里永远有你的饭。”

坐高铁回家时,窗外的稻田一片金黄,是丰收的颜色。李朴靠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村庄、河流、白杨树掠过,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他提前没跟家里说要回来,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却又怕看到他们担忧的眼神。推开家门时,院子里的月季花正开得旺,母亲系着围裙在择菜,看见他突然出现,手里的菜篮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青菜撒了一地:“儿子!你咋回来了?是不是在非洲受委屈了?”她快步走过来,伸手摸他的脸,指尖的老茧蹭得他脸颊发痒,“瘦了,黑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父亲从里屋出来,手里还拿着老花镜和一份报纸,看见李朴,眼圈瞬间就红了,却只是咳嗽了一声,把报纸放在桌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去杀只鸡,你妈早上刚买的,还在鸡笼里养着呢。”他转身往院子里走,李朴看见他的背比上次视频时更驼了,走路时脚步也有些发沉。鸡笼里的母鸡咯咯叫着,是熟悉的家乡声音,李朴突然就哭了,蹲在地上,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晚饭时,餐桌上摆着炖鸡汤、炒青菜、凉拌黄瓜,都是李朴爱吃的菜。母亲不停地往他碗里夹鸡肉,眼泪却掉在碗里:“你这孩子,从小就犟,辞掉事业单位的工作去非洲,我和你爸担心得觉都睡不好。”李朴放下筷子,把在非洲的事和盘托出——从在刘景公司装空调,到听王天星建议开养鸡场,从高温损失鸡苗,到资金短缺走投无路。他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妈,我不是故意要瞒着你们,我就是想干出点成绩再回来。”父亲一直沉默着喝酒,听完后放下酒杯,起身从衣柜顶上搬下一个铁盒,打开时,里面是一沓沓用橡皮筋捆着的人民币,崭新的票子带着油墨香:“这是我和你妈攒了十年的养老钱,十五万,你先拿去。不够咱们再找亲戚借,我儿子想干事,爸妈肯定支持。”

“爸,这钱我不能要!”李朴把铁盒推回去,眼泪掉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这是你们养老的钱,我怎么能拿?我是来借的,不是来要你们的救命钱的。等我养鸡场赚钱了,翻倍还给你们。”母亲按住他的手,擦了擦眼泪:“傻孩子,钱没了可以再赚,你要是垮了,我和你爸怎么办?这钱不是给你的,是给我孙子的,等你以后在非洲站稳脚跟,娶个媳妇,生个孩子,这钱还不是给他们用?”

“就是这个理。”父亲拍了拍桌子,语气很坚定,“明天我带你去你叔和你姑家,他们肯定愿意帮你。你叔开五金店这些年,攒了不少钱;你姑嫁了个做工程的,家境也不错。咱们家人,就是要互相帮衬。”那天晚上,李朴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盖着母亲晒过的被子,满是阳光的味道。他很久没睡得这么安稳了,梦里都是小鸡欢快的“叽叽”声,和父母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带着李朴去了叔叔家。叔叔的五金店开在镇上的主街上,门口堆着钢筋、水管、电线,生意很红火。听说李朴在非洲开养鸡场遇到了困难,叔叔二话不说就从保险柜里拿出五万块现金:“我就知道你这孩子有出息,不像你堂弟,整天在家啃老。这钱你拿去,不用急着还,等你赚钱了再给我买瓶好酒就行。”他还给李朴拿了几卷防水胶带和几个灯泡:“非洲下雨多,防水胶带拿去粘鸡舍的缝隙;灯泡拿过去给工人晚上巡逻用,亮堂。”姑姑家离得不远,姑姑听说后,立刻从银行取了三万块,还塞给他一袋子晒干的花椒和干辣椒:“非洲那边口味淡,这些拿去给工人炒菜,他们肯定喜欢。笼络好工人,干活才踏实。”

从叔叔姑姑家回来,李朴拿着凑到的二十三万,心里还是没底——换算成美金才三万多,离七万九的缺口还差不少。他想起大学同学赵磊,现在在山东开了家大型养鸡场,规模很大,每年利润不菲。他给赵磊打了个电话,没等他开口,赵磊就笑着说:“我知道你小子肯定遇到困难了,王天星昨天跟我说了,你在非洲开养鸡场,资金周转不开。我刚好在老家办事,你过来找我,咱们见面聊。”

李朴当天就坐高铁去了山东。赵磊的养鸡场在郊区,占地一百多亩,整齐的鸡舍排列在田野里,通风扇转得嗡嗡响。赵磊带着他参观鸡舍,指着里面的自动化设备说:“现在养鸡都靠技术,温度、湿度、饲料配比都要精准控制。你上次问我高温应激的事,我就知道你是真干事的,不是三分钟热度。”晚上吃饭时,赵磊直接拿出手机,转了七万块给李朴:“这钱不用急着还,等你养鸡场出栏了,卖了鸡肉再给我。对了,我给你带了些疫苗和饲料配方,都是我们场里用的最好的,拿去试试,能提高鸡苗的成活率。”他还给李朴介绍了几个在非洲做农产品贸易的朋友,让他以后卖鸡肉可以联系他们。

三天后,李朴把凑到的三十万人民币换成了四万多美金,小心翼翼地装在贴身的口袋里,还缝了个内袋,生怕丢了。母亲帮他收拾行李,往背包里塞了两床厚棉被:“非洲晚上虽然热,但雨季的时候也凉,盖厚点别冻着。”她还煮了一大罐牛肉酱,装在玻璃罐里:“拿去给工人拌饭吃,他们肯定喜欢。”父亲把他送到高铁站,反复叮嘱:“跟工人好好相处,别太苛刻;遇到事别硬扛,给家里打电话;赚钱不重要,平安才最重要。”

李朴抱着父亲,哽咽着说:“爸,等我养鸡场赚钱了,就接你们去非洲看看,看看我种的芒果树,看看我的鸡舍。”父亲拍着他的背,声音有些发颤:“好,爸等着。到了那边报个平安,别让我和你妈担心。”高铁开动时,李朴看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黑点,他掏出手机,给父亲发了条信息:“爸,妈,我爱你们。”

返回达市时,飞机降落在凌晨四点,天空还是一片墨蓝。机场出口处的灯光很亮,李朴刚走出来,就看见王天星的皮卡停在不远处,车灯亮着,像两盏温暖的灯。王天星靠在车身上,裹着件厚厚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保温杯,看见李朴,立刻跑了过来:“可算回来了!我从昨天晚上就在这等了,怕错过你的航班。”他把保温杯递给李朴,“里面是热姜茶,驱驱寒,飞机上肯定冷。”

李朴接过保温杯,温热的触感从手心传到心底。他喝了一口姜茶,辛辣的味道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两人坐上皮卡,往养鸡场开去。路边的铁皮房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月光洒在土路上,泛着淡淡的银辉。王天星一边开车一边说:“施工队没停工,我跟老板说你去国内拉投资了,很快就回来,他同意先欠着尾款,

“可算回来了!”王天星跑过来,接过他的背包,“我还以为你被你爸妈扣下了。”李朴笑着掏出美金:“三十万,够了。”

皮卡往养鸡场开去,路边的铁皮房渐渐多了起来。王天星说:“施工队没停工,我先垫了点钱。姆巴蒂他们把鸡苗照顾得很好,没再死一只。拉吉也回来了,帮你改了鸡舍设计,加了两层隔热棉。”

“谢谢你,天星。”李朴看着窗外的夜空,星星比国内亮得多,“等养鸡场赚钱了,我给你分红。”

“跟我客气啥?”王天星拍了拍他的肩,“我等着吃你养的鸡肉呢。”

养鸡场的灯光在远处亮着,像一颗星星。李朴看见姆巴蒂和两个工人正在棚外巡逻,手里拿着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未完工的鸡舍钢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却比之前更挺拔。

“到了。”王天星停下车。李朴跳下来,走进彩条布棚里。小鸡们已经睡着了,发出均匀的“叽叽”声。拉吉正蹲在棚里,借着手机微光检查温度计,看见李朴,笑着站起来:“你回来了!我刚把最后一批隔热棉运过来,明天就能装完。”

“拉吉,谢谢你。”李朴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这是你的担保费,我带来了。”

“不急。”拉吉摆摆手,指着温度计,“温度控制得很好,二十三度,最适合鸡苗生长。等鸡舍建好,再引进五千只,四十天后就能出栏。”

李朴看着棚里熟睡的小鸡,看着未完工却已初具规模的鸡舍,摸着贴身口袋里的美金,心里踏实得像块石头。他想起国内父母的笑容,想起叔叔姑姑的叮嘱,想起赵磊的信任,眼眶又热了。

“明天就给施工队结尾款,加快进度。”李朴说,“再买些饲料和疫苗,准备扩大规模。”

拉吉点点头,递给他一瓶冰可乐:“我就知道你能成。达市的鸡肉市场很大,只要我们的鸡肉新鲜、便宜,肯定能卖得好。”

李朴拧开可乐,喝了一大口。清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棚外的风裹着青草的香吹进来,拂过他的脸颊。他知道,资金困难的坎过去了,但创业的路还很长。但这一次,他不再害怕——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有朋友的帮助,还有这棚里几千只充满生机的小鸡,陪着他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王天星和拉吉走后,李朴坐在棚子门口,看着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晨露落在他的手上,凉丝丝的。他掏出手机,给父母发了条微信:“爸,妈,我到了,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很快,母亲回复了一条语音,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儿子,好好干,爸妈等着你的好消息。”李朴听着语音,笑了,眼角的泪却掉了下来。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走向未完工的鸡舍。钢架在晨光里泛着冷白,却透着无限的希望。他知道,他的养鸡场,就要真正开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