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 > 第229章 豪捐1个亿

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 第229章 豪捐1个亿

作者:桃浦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3:34:12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10 月底,此时的桂西,秋意正浓。

澄澈的蓝天像被水洗过一般,连风里都裹着稻田成熟的清香,掠过连绵的喀斯特群山,轻轻落在边境军营的操场上。

操场上早已挤满了穿着橄榄绿军装的战士,他们的袖口还沾着训练时的尘土,裤脚卷着,露出磨得发亮的解放鞋,眼神却亮得像天上的太阳 —— 今天是大歌星李默然慰问演出的最后一场,这十多天里,他的歌声早已像山间的清泉,淌进了每个战士的心里。

舞台是临时搭的,几块木板铺在砖头上,蒙着一块洗得发白的红绸布,旁边挂着 “慰问边防英雄” 的横幅,被秋风吹得轻轻晃荡。

李默然穿着一件浅灰色的夹克,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一块普通的机械表。

他握着话筒站在舞台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战士们:有的战士脸上还带着训练留下的擦伤,有的双手紧紧攥着帽子,还有的悄悄把家书揣进怀里,怕被风刮走。

这一眼,让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温热的情绪从胸口慢慢漫上来。

“同志们,” 他的声音透过简易的扩音器传开,带着几分沙哑,却格外真诚,“这十天,我跟着你们看了岗哨,走了巡逻路,知道你们在这儿守着家国,不容易。”

话落,他抬手调了调话筒,清了清嗓子,熟悉的旋律便流淌出来 —— 是《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他的歌声确实像旁人说的那样,如天籁般动人。不是舞台上那种华丽的演绎,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温柔,每一个音符都裹着对战士的理解。

台下的战士们渐渐安静下来,有人悄悄红了眼眶,想起远方的爹娘;有人挺直了脊背,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的枪上 —— 这歌声里唱的,是他们的牵挂,也是他们的责任。

一曲终了,掌声像潮水般涌来,有的战士用力拍着手,掌心都红了,还有人喊着 “再来一首”,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李默然笑着鞠了一躬,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下来,滴在红绸布上。

“快乐的时光总像跑哨一样快,”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郑重,“今天是最后一场演出,能来高平,能见到你们,是我这辈子的荣幸。你们守着边境,我们才能在后方安安稳稳过日子 —— 为了谢谢你们,我想个人捐出一个亿,给将来退休的战友,给在战斗里受伤、牺牲的兄弟。”

“哇 ——!”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像一群受惊的鸟儿,扑棱棱地响起来。

前排一个年轻的战士猛地抬起头,手里的搪瓷缸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没顾上捡,只是瞪着眼睛看着舞台,嘴里喃喃着:“一个亿?我没听错吧?”

旁边的老兵揉了揉耳朵,又拉了拉身边人的胳膊:“你听见没?一个亿!这得是多少啊?”

战士们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每月津贴只有 20 块钱,省着花才能给家里寄回去 15 块。

能拿到 50 块的,要么是城里来的技术兵,要么是立过功的班长,在营里已经算 “宽裕”。

月入 100 块的**,更是屈指可数,每次寄钱都会被战友们围着 “羡慕”;至于 500 块,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得攒十几年才能凑够。

而李默然一开口就是一个亿 —— 有人悄悄算了算,一个亿相当于十万个**一年的收入,能让五千个战士吃上十年饱饭,这样的数字,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

台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李默然正想再说些什么,一个穿着干部服、胸前别着钢笔的人快步走上台,伸手把他拉到了后台的角落。

这人是桂西单位里负责纪律和宣传的朱曾权,刚才在台下听着捐款的事,心里又感动又着急 —— 他早就听说李默然在羊城开了工厂,现在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工厂刚起步,买设备、招工人都要花钱,哪能一下子捐这么多?

“小然,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你这钱不能随便捐。” 朱曾权握着李默然的胳膊,语气里满是关切,“我打听了,你那工厂刚开始,正是需要钱周转的时候。现在国家搞经济建设,你把工厂做强做大,在内地多招些工人,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比捐钱更实在。”

李默然看着朱曾权皱着的眉头,忍不住笑了笑,语气却很坚定:“朱主任,您放心,打仗我不行,怕疼也怕死,但论赚钱,我还真没服过谁。”

他顿了顿,想起前几天去医院看望负伤的战士,那些年轻人断了胳膊、缺了腿,却还笑着说 “能守着家就值了”,心里又热了起来,“一个亿对我来说不算多,但能给牺牲的兄弟家里添点补贴,给负伤的战友买点营养品,这才是我想做的。您就别劝了,这钱必须捐。”

朱曾权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知道劝不动了,只好叹了口气:“行,那我得跟单位的同志商量商量。对了,你打算怎么分这笔钱?”

“您先跟我说说,到现在咱们牺牲了多少兄弟,负伤的又有多少?” 李默然的声音沉了下来,刚才的轻松劲儿少了几分。

朱曾权的眼神暗了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开看了一眼,语气沉重:“牺牲的有一万,负伤的两万六千六百,当初刚换防的时候,咱们对地形不熟,又轻敌了,损失太大……”

“这么多……” 李默然的喉咙紧了紧,他之前只知道有伤亡,却没想到数字这么惊人。

他沉默了几秒,抬起头看着朱曾权:“您跟上面反映一下,牺牲的战士每人给 1000 元抚恤金,让他们的家人能好好过日子;负伤后不能继续驻守的,每人 500 元,帮他们回家后做点小生意;还有退伍的战友,每人 100 元,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您觉得这样行不?”

“我这就去跟同志们商量,晚点给你答复。” 朱曾权把笔记本塞回口袋,忽然想起什么,又问,“对了,你帮了这么大的忙,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不管是物资还是别的,只要我们能办到,都满足你。”

他本来以为李默然会要些关照,或是提些工作上的要求,没想到李默然眼睛一下子亮了,像个突然得到糖果的孩子,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我能玩枪不?还有火箭炮和坦克!我从小就喜欢这些,做梦都想摸一摸!”

朱曾权被他这副模样逗笑了,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 原来这个在舞台上成熟稳重、捐款时大气果断的大歌星,还有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他拍了拍李默然的肩膀:“这有什么难的!咱们这儿弹药充足,随便你玩。小张!”

不远处,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战士立刻跑了过来,他是侦查队的队长张建军,肩上还扛着一把半自动步枪。

“到!”

“你带默然同志去武器库,让他玩个痛快,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 朱曾权叮嘱道。

“是!李同志,跟我来!” 张建军敬了个礼,转身领着李默然往武器库走。

李默然跟在后面,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刚才因为伤亡数字带来的沉重感,此刻全被兴奋取代。

他一会儿问张建军 “步枪后坐力大不大”,一会儿又好奇 “火箭炮发射时会不会有烟”,像个追着大人问东问西的少年。

朱曾权站在原地,看着李默然蹦蹦跳跳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嘴角却带着笑 —— 刚才在舞台上,李默然是万众瞩目的歌星,捐款时是心怀敬意的奉献者,只有此刻,他才显露出二十多岁年轻人该有的模样,纯粹又热烈。

他转身往办公室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一会儿跟同志们商量时,得把李默然的心意说清楚,这钱不仅是补贴,更是对战士们的认可,必须尽快落实。

办公室里,几个干部正围着桌子讨论工作,见朱曾权进来,都停下了话头。

“老朱,刚才李同志说捐款的事,是真的?” 一个戴眼镜的干部急忙问。

朱曾权点了点头,把李默然的分配方案说了一遍,又讲了他想玩武器的事。

屋里的人听完,都忍不住感慨:“没想到李同志这么实在,不仅捐钱,还不图回报。”

“那咱们得赶紧把这事报上去,别辜负了他的心意。”

“对,还有武器那边,一定要安排好,别出安全问题。”

讨论声渐渐热烈起来,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文件上,暖融融的。

而另一边,武器库旁的空地上,已经传来了步枪 “砰砰” 的射击声,还有李默然兴奋的喊叫声 —— 那声音里满是少年人的欢喜,和军营里的军号声、战士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飘在桂西的秋阳里,格外动人。

10 月底的桂西军区,秋老虎还没褪尽余威,湿热的空气像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胸口发闷。

训练场上的黄土被千百双胶鞋反复碾轧,早已成了齑粉,士兵们队列移动时,脚下便腾起细密的尘烟,混着汗水的咸腥味,在晨雾里漫成一片灰蒙蒙的纱。

李默然跟着张建军穿过队列,目光掠过士兵们手中的枪械 —— 大多是用了有些年头的 81 式步枪,枪托被磨得发亮,枪管上泛着陈旧的金属色,有的还带着没擦干净的泥点。

他指尖刚触到一把 85 式狙击步枪的木质枪托,就觉出几分滞涩,不是木头的粗糙,而是潮气浸过的绵软感 —— 枪身裹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湿意,想来是昨夜的露水顺着金属缝隙渗了进去,在这湿热的天气里凝了层薄水。

“您试试这把,军区刚配发的,还没怎么用呢。” 张建军把枪递过来,手指指了指百米外立着的胸靶,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自豪。

他知道李默然不是普通人,不仅是荧幕上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前不久还给军区捐了一个亿,指定用来改善边境士兵的生活,这份情分,让整个军区上上下下都对他多了份敬重。

李默然接过枪,沉甸甸的手感压在掌心。他端起枪,右肩顶住枪托,脸颊贴上去的瞬间,手指轻扣扳机 ——“砰!” 枪声在晨雾里炸开,后坐力顺着枪托猛地往肩膀窜,震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晃过一片金星。

三发子弹打完,他放下枪,抬手揉了揉被震得发麻的肩膀,目光投向百米外的靶纸。

风轻轻吹着,靶纸微微晃动,上面的弹孔看得很清楚:两发擦着八环的边缘,还有一发偏出了靶心,落在七环外头。

“枪管散热太慢了。” 他伸出手指,轻轻划过枪管,指尖还能摸到射击后残留的余温,甚至能感觉到那温度在慢慢往皮肉里渗,“连续射击十发,准星就得飘,这在丛林里,就是给敌人留活口。”

张建军脸上的自豪淡了点,挠了挠头没说话 —— 他是老兵,自然知道这枪的毛病,可在边境这地方,能有枪用就不错了,哪还挑得了那么多。

下一把是 81-1 式自动步枪。李默然握住枪柄,手指扣下扳机,“哒哒哒” 的枪声在晨雾里散开,节奏不算拖沓,可刚打满一个弹匣,“咔哒” 一声,枪机突然卡了壳。

他蹲下身,动作熟练地拆开弹匣,借着阳光一看,弹仓里积着不少细小的沙尘,像掺了土的细沙,弹簧也有些变形,往下按的时候带着点滞涩的卡顿。

“边境这地方,湿热又多尘,这枪撑不住高强度作战。” 李默然摇摇头,把弹匣装回去,又拿起旁边一把 85 式微声冲锋枪。

他扣动扳机,消音器发出沉闷的 “噗噗” 声,不像枪声,倒像有人在远处吹气球。

可子弹飞到 200 米外,力道就卸得差不多了,只在靶纸上留下浅浅的凹痕,连纸背都没打透。

就这么在靶场里试了半个钟头,李默然靠在靶场的铁丝网边,眉头拧得紧紧的,能夹住一根针。铁丝网外就是连绵的群山,山那边就是越南,丛林茂密,蚊虫滋生,更藏着说不清的危险。

边境线上的冲突就没断过,小摩擦三天两头有,士兵们拿着这些有缺陷的枪,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潜伏,都是在赌命 —— 赌枪不会在关键时刻卡壳,赌子弹能精准地命中目标,赌自己能活着回来。

他悄悄在脑海里唤了一声:“系统。”

没有任何声音回应,却有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直接在他脑海里响起,带着数据流特有的清晰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我在。”

“千禧年后,有没有适合越南丛林环境的枪?” 李默然在心里问,“要能扛住湿热、耐沙尘,故障率低的,最好能适应丛林里的突发交火。”

系统的机械音立刻响起,参数和数据像流水一样涌进他的脑海:“推荐德国 2004 年列装的黑克勒 - 科赫 hK416 突击步枪。其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系统,彻底解决了 m16 系列‘每射击 100 发需清理一次’的缺陷 —— 经测试,该枪在 2 米深的海水里浸泡 30 分钟后,仍能正常射击 500 发,无任何卡壳现象。”

“在 71c的沙漠环境下,可连续射击不卡壳;在零下 46c的严寒环境中,枪机拉动顺畅无滞涩;沙尘测试中,其故障率比 m4A1 低 82%,曾创下连续射击

发无故障的记录。”

李默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在黑暗里看到了光。他追问:“还有更详细的参数吗?比如枪管、维护、精度这些。”

“枪管寿命达 3 万发,清洁间隔从 m4A1 的 2000 发延长至 3000-5000 发,单次维护时间从 12 分钟缩短至 4 分钟。”

系统的声音依旧平稳,“采用重型冷锻枪管,散热速度快,连续射击 300 发后,枪管温度比 m4A1 低 30% 以上,可有效避免因枪管过热导致的精度下降。”

“该枪支持快速换枪管,5 分钟内即可完成更换,枪管规格从20厘米到 50厘米可选 —— 短枪管适合近距离丛林遭遇战,长枪管可用于中远距离精确射击。”

“机匣顶部设有皮卡汀尼导轨,可同时加装瞄准镜、激光指示器和战术灯,快慢机、弹匣释放钮均为双向操作,左撇子射手亦可正常使用。”

最让李默然心动的是后面的参数:“采用浮动式枪管设计,枪管与护木完全分离,射击时不受护木震动影响,200 米射击精度可达 0.29moA;双弹簧缓冲系统将后坐力峰值降低 24%,连射精度提升 30%,特别适合丛林环境下的突发交火。”

“枪管内壁镀铬厚度增加 30 微米,精度衰减缓慢,在潮湿、泥泞、多尘环境中适应性极强,被业界称为‘21 世纪的 AK-47’。”

“图纸和制造方法,能传给我吗?” 李默然没有丝毫犹豫,在心里问道,“需要多少积分或者钱,直接扣。”

系统立刻回复:“无需积分,扣除 1 万华夏币即可,图纸及制造工艺将即时传输至你的意识库。”

“扣。”

话音刚落,海量的图纸数据就像决堤的洪水,瞬间涌进李默然的脑海 —— 从枪管锻造的温度参数(始锻温度 1150c,终锻温度 850c),到枪机咬合的公差标准(不超过 0.02 毫米),再到零件组装的先后顺序、螺丝拧紧的力矩大小,全都条理清晰,仿佛他已经对着这些图纸研究了十年八年,烂熟于心。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拍了拍身边的张建军:“张队长,能带我去枪械制造厂看看吗?我想试试能不能改改这些枪。”

张建军愣了愣,脸上露出几分为难,挠了挠头说:“咱这儿哪有制造厂啊,就只有个维修间,平时也就是修修故障枪、换换零件啥的,您要是想看看,我带您去。”

他没多问 —— 李默然捐了一个亿,别说看维修间,就是想进弹药库,领导们估计也得斟酌着同意。

再说了,一个大明星想看看维修间,说不定就是一时兴起,满足满足好奇心而已。

维修间在军区西北角,是一间红砖砌的平房,墙皮已经脱落了不少,露出里面的黄土。推门进去,一股浓烈的机油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呛得人鼻子发痒。

靠墙的货架上堆着不少拆散的枪零件,有的生了锈,有的还沾着油污,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

中间的铁砧上放着一把没修好的 81 式步枪,枪机拆开着,零件散了一圈。

台钳上的锉刀缺了个口,刃口也钝了,砂轮机的电线缠着好几圈胶布,一看就是修过好几次的。

“条件是简陋了点,委屈您了。” 张建军有点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您要是想找什么零件,我让后勤的人赶紧送过来,不管是新的旧的,咱都能凑凑。”

李默然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径直走到货架前,弯腰翻找起来。

要找的零件大多没有 ——hK416 的零件和现在装备的枪械完全不通用,只能用现有零件改造。

他从货架上翻出一根报废的 81 式枪管,又找了把钢锯,蹲在地上就开始锯起来,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张建军站在旁边看着,越看越惊讶。李默然握着钢锯的手很稳,锯条在枪管上划出均匀的 “沙沙” 声,铁屑顺着锯口往下掉,堆在脚边。

锯到合适的长度,他又拿起锉刀,开始打磨枪管内径,锉刀飞快地在枪管里进出,火星溅在他戴的帆布手套上,留下一个个小黑点,他却像没看见一样。

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滑过下颌线,砸在地上的铁屑里,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他也没顾上擦,只是时不时停下动作,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小的游标卡尺,量一下枪管的直径,又对照着脑海里的图纸,调整打磨的角度 —— 每磨十秒,就量一次,公差卡得死死的,比维修间里干了十几年的老师傅还精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