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 > 第21章 争端

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 第21章 争端

作者:桃浦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3:34:12

1985 年的夏末,暑气还没被台风刮走,羊城老城区的红砖楼总像被浸在温吞的糖水里。

新世代影音公司,会议室没装空调,天花板中央悬着台掉漆的铁皮吊扇,金属叶片转起来 “嘎吱嘎吱” 响,像是老黄牛喘着粗气。

墙面上贴着两张纸:左边是泛白的 “抓生产,促效益” 标语,下面用红笔圈着 “1985 年目标:突破 8000 万”,红圈外面又被人用黑笔添了道粗线,把数字改成了 “1.2 亿”;右边是张泛黄的市音像出版社挂靠协议,边角卷得像海带,落款处的公章还能看清 “国营” 两个字。

靠墙的三屉桌是从出版社借的,木纹里嵌着经年的污渍。

桌上摆着两只蓝白搪瓷杯,左边那只印着 “1984 年度先进集体”,杯沿磕掉了块瓷,里面飘着三片发蔫的龙井,是前天的陈茶,杯壁上的水痕一圈叠一圈,像年轮似的记着主人反复续水的次数;右边那只没图案,杯底沉着层黑褐色的茶垢,显然不常洗。

烟灰缸是玻璃的,裂了道缝,里面横七竖八躺着五支 “双喜” 烟蒂,滤嘴都黄得发油。最上面那支还冒着细弱的青烟,在斜照进来的阳光里扭出歪歪的弧线,没等飘到吊扇底下,就被一股热风搅散了。

李平坐在主位上,涤纶衬衫的后背汗湿了一大片,贴在身上像块深色的膏药。他猛地把搪瓷杯往会议桌上磕,“当” 的一声,褐色茶水溅在印着 “先进工作者” 的玻璃台板上,洇湿了半张写满字的报表。

报表上的数字用圆珠笔写得又粗又黑,“北京:80 万盒”“上海:120 万盒”“成都:65 万盒” 的字样清晰可见,最底下一行 “净利润 1.2 亿” 被他用笔尖戳出了个小凹坑,纸纤维都翻了起来。

“上个月出版社的老王找我们对账,你猜他怎么说?” 李平攥着圆珠笔的指节发白,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人家说小然的磁带都铺到全国二十七个省市了 —— 从哈尔滨到海口,从乌鲁木齐到厦门,哪个音像店没摆着?一半多的钱都得给单位缴了?”

他说着就扯了扯领口,涤纶面料摩擦着脖子,发出 “沙沙” 的响,像是勒得他喘不过气。

桌角的电风扇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吹得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报表的 “上海” 两个字上,晕开一小片墨渍。

“阿平,你先坐下。” 李强靠在窗边,手里夹着支没点燃的 “双喜”,手指在烟身上转着圈。

他穿的的确良衬衫是浅灰色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表盘边缘有点刮花,表针指向下午两点半。

他把烟凑到嘴边,摸出火柴 “嚓” 地划亮,火苗舔着烟纸,“这是上头新定的税率,咱们挂靠在国营单位下,就得按人家的规矩来。我那边开的三家音像店,税点比你们还高五个点,上个月缴完税,净利润就剩个零头。”

“强哥,话可不能这么说!” 李平 “腾” 地站起来,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你那是零售店,我们这是生产加批发!1.2 亿的利润,按 48% 的税点算,我得缴差不多 6 千万!”

他指着报表上的数字,唾沫星子溅到台板上,“6 千万啊!能买多少台压模机?能开多少家分店?就这么白白缴上去,我心疼得夜里都睡不着!”

张凤坐在李平旁边,身子往李强那边凑了凑,声音尖细得像老旧唱片卡了带,还带着点刻意的委屈:“就是啊强哥,你可得替咱们想想办法。这钱可是小然一首首歌录出来的,是我们盯着工人一盒盒压出来的,凭什么要被割这么大一刀?我这几天一想到要缴 6 千万,饭都吃不下。”

她穿着件碎花连衣裙,领口别着个塑料珍珠发卡,脚上是白色的塑料凉鞋,脚趾甲涂着珊瑚色的指甲油 —— 是上个月去魔都时买的,据说现在最时兴这个颜色。

她说话的时候,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袋的边角,那只鳄鱼皮手袋是仿的,边角已经磨得发亮,露出里面的人造革。

李平眼珠一转,突然往前探了探身子,声音压得低低的,像在说什么惊天秘密:“要不…… 咱们跟单位瞒报?就说这个季度只赚了 100 万,顶多缴 55 万的税,这一下就能省下五千九百多万!”

他脸上浮出狡黠的笑,嘴角都翘了起来,仿佛已经看到那笔巨款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咱们把账本改改,把那些代工的单子压一压,出版社那边哪能查得那么细?”

李强闻言,眉头 “唰” 地拧成个 “川” 字,手里的烟猛地摁进烟灰缸,烟灰溅到台板上,他却没心思擦。

“你糊涂!”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火气,“咱们跟出版社的账目是绑在一起的,每月要交三份表:生产进度表、销售流向表、回款明细表。人家财务科的人会对着邮局的汇款单一笔笔核,你说卖 100 万,邮局那边过来的汇款能瞒住?还有咱们找的那几家番禺小厂,人家是集体企业,每批货的原材料进货单都要报给区工业局,你截住的那部分,原材料账一核对就露馅!”

他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桌上摊开的银行对账单,纸张发出 “嗒嗒” 的轻响:“更别说压模机还是借的外贸公司指标,每批次的生产数量、损耗率都得有说法。真要被查出来逃税,公司得罚得底儿掉,咱们几个都得进去吃牢饭!”

他的目光像鹰隼似的扫过李平,满是警告,“你忘了去年个体户逃税被查的事?连家都被抄了!”

张凤却不死心,她舔了舔嘴唇,眼神里满是贪婪和侥幸:“可再怎么说,他们也没法精准知道小然到底卖了多少盒磁带吧?咱们找小厂代工的那部分,不进公司的总账,直接拉去外地卖,不就行了?”

她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我听说有些个体户就是这么干的,好几年都没被发现。”

“那些小厂为了自保,账本保管得比命还重要。” 李强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嘲讽,“一旦事发,他们第一个把咱们供出去。别想这些歪门邪道了,老老实实交钱,别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毁了。”

他靠向椅背,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会议室里的吊扇还在 “嘎吱” 转,空气里的烟味更浓了,没人再说话,只有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飘进来,显得格外聒噪。

一直沉默的李默然坐在会议桌的角落,像个局外人。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袖口卷了两圈,露出细瘦的手腕,手腕上还沾着点钢笔水。

他的头发剪得很短,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一点眼睛。刚才几个人争论的时候,他一直没说话,只是手里反复拧着英雄牌钢笔的笔帽,笔帽有点松,“咔嗒”“咔嗒” 的声响在嘈杂的争论中显得格外清晰。

此刻,他终于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把钢笔放在桌角,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别争了,钱必须缴。”

李平、李强和张凤都愣了一下,齐刷刷地看向他。

李默然抬起头,目光平静,没有丝毫慌乱,透着与他十五岁年龄不符的沉稳:“我不想因为逃税背上骂名,缴完 6 千万,剩下的 6 千万也够我们生活了。要不是叶叔帮忙周旋,出版社上周就上门催缴了。”

他说的叶叔是市音像出版社的老领导,上周特意找他谈过一次。那天叶叔坐在他办公室里,泡了杯热茶,语重心长地说:“小然,你是个有天赋的孩子,磁带卖得好是好事,但规矩不能破。单位的监管严,逃税的风险太大,一旦出事,不仅公司没了,你的名声也毁了,不值得。”

李默然还记得当时自己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知道这 1.2 亿的净利润来之不易 —— 从去年冬天录第一首歌,到今年春天找压模厂生产,再到夏天铺到二十七个省市的音像店,每一步都不容易。但他更清楚,逃税的后果不是他们能承担的。

“嘿!你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李平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指着李默然,声音陡然拔高,“胳膊肘往外拐是不是?这钱可都是你赚来养我们这个家的,你倒好,说交就交!你知道 6 千万能买多少东西吗?” 他满脸怒容,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

李默然抬眼,直直地看向李平,眼神里没了往日的顺从,多了几分坚定:“钱是我赚的,怎么处理我说了算。”

他顿了顿,转向李强,“强叔,后续缴税的事就交给你了,需要我签字的地方,随时找我。”

说完,他站起身,抓起椅背上的书包。书包是帆布的,上面印着 “三好学生” 的字样,带子有点松,他随手拽了拽。“今天是我上初中第一天,不能迟到。” 他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争论与他无关。

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很稳。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了一下,想起昨天去派出所办的身份证 —— 民警说他上初中,符合办理条件,让他等通知领取。等拿到身份证,他就能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事情了。

张凤看着李默然离去的背影,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嘟囔着:“这孩子,白养这么大了,一点都不体谅我们的苦心。我们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以后能过得好点?” 她满脸哀怨,眼眶都有点红了,仿佛自己才是受了天大委屈的人。

李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抓着头发,嘴里骂骂咧咧的,却没再说什么。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只有吊扇 “嘎吱” 的转动声和窗外的蝉鸣。

待李默然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楼道里,李强才重新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雾,白色的烟圈在闷热的空气里慢慢散开,打破了短暂的寂静:“我们得认清现实,这挂靠在国营音像出版社下的模式,虽说给了咱们起步的机会,可也像把双刃剑,处处是制约。”

他弹了弹烟灰,烟灰落在对账单上,留下个小黑点:“上个月出版社财务科的老王来核账,那架势,跟审犯人似的。他拿着咱们的流水账,一笔一笔地问,‘这批货发去西安哪个音像店?’‘这笔回款为什么晚了十天?’比咱们自己的会计还上心。”

李强指节敲了敲桌上的压模机使用记录,纸张发出清脆的声响:“更别说压模机是借的外贸公司指标,每用一次都得登记,生产数量、损耗率都不能差。真要跟单位撕破脸,我们这些‘借鸡生蛋’的事儿,件件都能被翻出来算账。”

他的话尾隐在腾起的烟雾里,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凝重,仿佛连吊扇吹过来的风都凉了几分。

李平坐在椅子上,身体不安地扭动着,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显然还在心疼那 6 千万,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强哥,就没别的办法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平才抬起头,声音不自觉地弱了下去,“这么多钱,不能就这么被‘割韭菜’啊。咱们辛苦这么久,难道就只能看着钱流走?”

张凤一直没吭声,此刻突然来了精神。她从鳄鱼皮手袋里掏出个小本子,又摸出计算器,涂着珊瑚色指甲油的手指在计算器上飞速翻飞,“噼里啪啦” 的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

她嘴里念念有词:“1.2 亿的利润,按 48% 的税点算,缴 5760 万,剩下 6240 万。要是咱们截留两成,就是 2400 万,缴 4608 万,能省 1152 万……”

计算器的数字跳来跳去,张凤的眼睛也跟着亮起来,仿佛那 1152 万已经揣进了自己兜里。

她突然停下手指,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从手袋里掏出一盘磁带小样 —— 黑色的磁带壳上没有标签,只在侧面用马克笔写了个 “样” 字。

她举起磁带,在李强和李平面前晃了晃:“对了!上个月我去魔都玩,在静安寺旁边的巷子里,看到有人卖这种‘打口带’!”

她的声音里带着兴奋,“就是国外的磁带被海关查了,剪个小口,其实还能听,居然能卖到十块钱一盒!我看那穿喇叭裤的小子,一上午就卖了几十盒,巷子里好几个摊儿呢,都说货是从广东这边运过去的。”

张凤往前凑了凑,眼神里满是算计:“咱们不是有不少印坏标签的磁带吗?还有多印的库存,不如也做成这种打口带,找那些黑市贩子走货。这部分利润不用进公司账,神不知鬼不觉,谁能查到?”

她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觉得自己想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你想啊,一盒卖十块,就算一个月卖十万盒,也能赚一百万,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万!”

李强皱着眉,没说话,只是一口接一口地抽烟。烟蒂扔了一地,烟灰缸里都快满了。

他知道张凤说的打口带 —— 最近市面上确实多了起来,都是些国外的流行歌曲,年轻人喜欢得很。

但黑市的水太深,那些贩子大多跟地方上的混混有联系,一旦沾染上,麻烦只会更多。

“黑市的风险比逃税还大。” 过了好一会儿,李强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疲惫,“那些贩子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今天跟你合作,明天就能把你卖了。再说,打口带是走私货,一旦被海关查到,咱们不仅要赔钱,还得担刑事责任。”

他掐灭手里的烟,又摸出一支,却没点燃:“默然说得对,钱是要赚,但得走正道。咱们现在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有小然的创作能力,慢慢来,以后有的是机会赚钱。别盯着眼前这几千万,把自己搭进去。”

李平没说话,只是低着头,手指在桌上划来划去。

张凤也没再反驳,她把计算器和磁带放回手袋,脸上的兴奋劲儿渐渐退了下去,只剩下不甘。

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吊扇还在 “嘎吱” 转,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远处传来工厂的汽笛声,“呜 ——” 的一声,拉得很长,像是在提醒着什么。

李强看着窗外,心里却在盘算着:或许是时候跟出版社谈谈,看看能不能降低点税点,或者找机会脱离挂靠,自己成立独立的公司。

但他也知道,在 1985 年的羊城,个体户想脱离国营单位的扶持,没那么容易。

而此刻,李默然已经走出了红砖楼。楼下的菜市场还有零星的摊贩在收拾东西,自行车流 “叮铃铃” 地从身边经过,车后座上绑着蔬菜、布料,还有些人驮着大箱的磁带 —— 或许就是从别的音像公司运出来的。

他紧了紧书包带,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脚步很稳,阳光洒在他的校服上,泛着淡淡的白光。

刚才会议室里的争执、养父养母的抱怨,仿佛都被身后的热浪卷走了,只剩下眼前这条通往学校的路,和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