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感激涕零的铁头,抱着那一大袋子棒子面,千恩万谢的走了之后。
王昆见自家两个媳妇,还在感慨铁头的情深义重。
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哼,借别人的粮食,去讨好自己的心上人。这算什么本事?”
苏苏这个傻白甜,立刻就天真的附和道:“就是就是!姐夫说得对!没本事!”
宁绣绣却斜着眼,瞥了一眼王昆,那语气,阴阳怪气的,带着刺儿:
“那可不?天底下,哪能都跟咱们家的王老爷比啊?”
“咱们家的王老爷,那才叫最有本事的男人呢!”
她又拉着苏苏的手,意有所指的说道:“一个人,就能养活咱们两个大活人呢!是不是啊,我的好妹妹?”
“呃……”
苏苏被她这话,噎得是小脸一红,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王昆听着自家大老婆这夹枪带棒的话,也不跟她吵。
他只是走到姐妹俩的面前,表情严肃的,定下了关于铁头的“家规”:
“我跟你们俩说个事,都给我记好了。”
“以后铁头这个人,你们都离他远点。”
“维持个面子上的关系就行了,不值得深交。”
苏苏傻乎乎的问道:“为什么啊?我看铁头哥人挺好的啊,还知道帮银子姐。”
王昆看了她一眼,开始了自己的“人性分析课”。
“好?那都是表面的!”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白眼狼!”
“你现在看着他,对你,对我,都跟条哈巴狗一样。
那是因为,咱们家现在有钱,有势!
他想从咱们这儿,占便宜,捞好处!”
“你信不信,等哪天,咱们家要是落了难。他保证是第一个,跑上来,狠狠的踩咱们一脚的那个!”
苏苏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连连点头,觉得姐夫说的好有道理。
而宁绣绣则看着王昆,那双漂亮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半信半疑。
她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
但,铁头毕竟是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真的……会是这种人吗?
……
吃过饭,三人换上了崭新的衣服,一起前往镇上,去赶那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场年关庙会。
此时的鲁南小镇,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镇中心那条最主要的青石板大街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穿着崭新长衫,手里提着鸟笼的乡绅。
穿着粗布短褂,满脸都写着淳朴的农民。
梳着两条乌黑油亮大辫子,跟在爹娘身后,满脸羞涩的大姑娘。
穿着开裆裤,手里举着个大风车,笑得鼻涕泡都快出来了的熊孩子……
各色人等,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浓浓烟火气的民国风情画。
街道两旁,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小摊子!
“画糖画儿嘞!孙猴子,猪八戒!想要什么,就画什么!”
“捏面人儿!三国的好汉!水浒的英雄!捏啥像啥!”
“卖拨浪鼓喽!卖风车喽!”
各种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空气中,更是弥漫着糖炒栗子那独特的焦香,油炸糕那诱人的油香,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香料,混合在一起的独特味道。
宁绣绣和苏苏姐妹俩,哪里见过这等热闹非凡的景象?
两人就像是刚被放出笼子的小鸟,又像是刚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看什么,都觉得新奇!
看什么,都觉得好玩!
拉着王昆的手,从街头一直逛到街尾。
一会儿买个酸甜可口的糖葫芦,一会儿又买个画着花鸟的胭脂盒。
买了一大堆,在王昆看来,根本就没什么用,但她们俩却喜欢得不得了的小玩意儿。
就在姐妹俩,被一个小小的胭脂摊,给彻底吸引住。
叽叽喳喳的,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时。
王昆,却在一个卖着各种洋货的角落摊位上。
这年代也这么卷了么,洋货下乡?卖的掉么。
果然摊位上,打扮西式的老板苦着个脸。
他跟前,是看的多,买的少。
王昆也上前凑热闹。
突然发现了一件,让他眼前一亮的“大宝贝”!
那是一个用厚实的桃木,做成的方方正正的木头匣子。
匣子正面,蒙着一层细密的纱布,上面还有几个古怪的旋钮。
收音机!
“我操!这年头,连乡下小镇,都有这玩意儿了?!”王昆在心里,惊叹了一声。
他立刻就来了兴趣!
自己这枯燥乏味的、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古代生活,要是能有个天天听响的玩意儿。
那可就太解闷了!
他立刻就上前,指着那个木头匣子,问道:
“老板,你这个……收音机?怎么卖的?”
那摊主一看来了大主顾,立刻就吹得是天花乱坠:
“哎哟!这位爷,您可真有眼光!
这可是咱摊子上,最宝贝的玩意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