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家生子的发家之路 > 第58章 祖孙话家常

家生子的发家之路 第58章 祖孙话家常

作者:蜀中说书人945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9:35:36

柳叶就盖上瓦罐盖子,焖煮了一会儿后,就揭盖不停的搅拌,锅里的粥逐渐变得浓稠。

随后加入陈皮丝、大枣丝,不停的搅拌,这是熬粥的关键时期,得不停的搅拌才能不糊锅。

感觉手下的木勺搅拌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不断的加大,柳叶就知粥的火候差不多了,就放了两块老冰糖下去。

等冰糖慢慢融化,一锅香甜不腻的陈皮红扁豆养生粥就熬好了。

本来柳叶要做的应该是鱼丝芙蓉羹,但这段时间青鱼难买,闻狗儿早早的去了早市,也买不到青鱼,就只好改换成养生的陈皮粥了。

柳叶舀了一小碗自己熬的粥,陈皮的香气醇厚,刮了白瓤后没有丝毫的苦味,大枣清甜的味儿与陈皮相得益彰,老冰糖的甜味儿甜而不腻,适合脾胃虚弱久坐不动的人喝。

柳叶将自己手里的小碗递给张秀芳尝了一口,张秀芳满意的点头:“你才熬了几次粥,火候就掌握到位了。”

随后,柳叶又去尝了张秀芳熬的猪肝粥,猪肝先用米酒腌制过,去除了腥味,又用淀粉勾芡,吃起来嫩滑弹牙,姜丝又为这碗粥增添了两分辛辣又进一步去除了猪肝的腥味,淡淡的盐味让这粥的滋味升华,即使不配小菜,也能吃下一碗粥。

张秀芳用修补过的汤碗将两份粥装走了大半,余下的又用小碗分了两碗出来,临出门前嘱咐兰草将这两碗粥给隔壁的葛大娘送去。

母女二人就提着食盒上差去了。

孟津今日来得早,在天井处接过张秀芳手里的食盒,小声的叮嘱了两句:“要是食材有不够的,就跟我说。”

“孟姐儿放心,上次给了不少,我们在家都是用小瓦罐熬的,够练手了。”张秀芳道。

孟津点头,提着时候去了方娘子休息的屋子,将食盒里的粥端了出来,先舀了两碗尝尝,一甜一咸味道不错,不像她以为的苦滋滋的味道。

孟津正细细的品尝粥味儿,方娘子走了进来,就问道:“味道如何?”

孟津点头:“味道不错,说是药膳但跟其他人做的不同,没有难闻的药味儿跟苦味儿。”

“舀一碗来我尝尝。”方娘子坐在八仙桌旁,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袖子。

孟津就拿出白瓷小碗儿给她添了两碗粥,方娘子用小调羹舀起粥,细细的瞧了,粳米熬得软烂粥水粘稠,应是用小火慢熬了一段时间,才能将粳米碎熬成粘稠的粥。

“这粥里的东西,竟是些寻常的食材?”方娘子尝了小半碗,觉得味道不错,但不满意汤碗内的食材,主子们吃的东西,精贵些才显心思。

孟津却道:“就是要寻常才好,寻常谷物最是养生,燕窝银耳之类的虽好,不及这谷物养人。姐儿们年纪小,经不起大补之物,就要这寻常之物才好。”

方娘子听了这话,点头道:“你这话说得在理。等下你去找秀芳,让她明早再做了来,用厨房的碗装了,别用这打过焗钉的碗。你说她也是,好歹也是在厨房里做活计的,家里用的还是这破烂碗儿。”

“这便是她的好来,不乱拿东西,但分到她手里的她也不往外推,谨慎又有分寸,不白得罪人。”孟津道。

方娘子听了她这话,笑了笑:“你现在倒也会看人了。”

孟津回道:“你老总说我没甚心眼子,不会瞧人,我最近便细细的瞧了厨房里的人,发现往常我却是个不识人的。以往我总觉得张娘子老实窝囊,但你老就是瞧着她好,心里倒也曾不服气,总觉得自己比她强出两条街去,现在想来我倒不比她会做人得人心。”

“你能这般想,也算是学会了如何识人我也能放心了。我终究是老了,撑不了几年了,在大人调任回京前我就要告老,你能不能压制住底下的几个大师傅,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几个大师傅,你就注意两个。”方娘子提点道。

“哪两个?刘师傅跟米师傅?”孟津问道,这两人一个善钻营,一个手艺好。

方娘子摇头:“是米生财跟许大成,米生财手艺好知分寸,如果没有你在,我去了后他的资历是能做管事的,许大成那人看着和气,心眼子也不少,手艺也过关。刘寻虽然善于钻营,但他手艺到底是差了些,而且他的那些手段不比许大成光明,结交的人也不如许大成的人脉真诚肯办实事。至于李大花,那人看起来精明,实则是个糊涂鬼,要真做了管事的,只怕要不了一个月就要将主子们身边的人得罪个遍。”

方娘子说着叹息一声,厨房是个油水大的地方,但想要坐稳厨房的管事,光有手艺是不够的,还得八面玲珑,调节得好各院的关系,不然上门的主子斗法,最先遭殃的就是底下的奴才,尤其是厨房这边,毕竟吃食是要入口的,主子们的心腹不进来几个,那吃食怎敢入口?

说着这些,方娘子又想起从前来,对孟津道:“现在大人带着老夫人就任,咱们府里就两房人,还算好的。要是回了乡,族里总共十三房,老太爷还在的时候,嫡子庶子外加两个没外嫁的姐儿,算在一起七房人,要不是大姐儿能干早早就中了举,老夫人只能在后院苦熬日子。那时候我也管着厨房,没一日得闲的,老太爷又是个多情的性子,纳了两房姨娘还不够,通房丫头就有五六个,还有两个侍君、书童,一会儿是这房觉得吃食不合心意,一会儿是那一房觉得自己那边的膳食送晚了,今儿个有姨娘吃坏了肚子,明儿个有侍君吃了东西长红疹子,没个消停的时候。”

孟津听了,就给方娘子捧了一杯茶:“这事儿倒听阿爹阿娘提过,当年白家那么多人,厨房上下就有七八十人,但祖母还是料理得妥妥当当的。”

方娘子接过茶润润嗓子,跟孟津说起白家的发家史来。

白家本是江南小镇的一富农,白老太爷是个聪慧的,长得也好,就娶了镇上豆腐坊的小姐也就是老夫人,接手了豆腐坊。

靠着豆腐坊和家底子,将豆腐坊的生意一日日做大,后来又购置山地种桑养蚕,三十余岁就成了当地的小地主,白家也算是当地名门,后来又接连纳了两个商户女做姨娘,靠着姻亲关系将白家的生意做大,不仅做丝绸生意还做茶叶,日子越发的富贵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