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家生子的发家之路 > 第53章 当衣借钱

家生子的发家之路 第53章 当衣借钱

作者:蜀中说书人945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9:35:36

闻狗儿琢磨着去哪弄钱,最后提着一匣子点心,找马房的周教头借了五百钱,又置办了一桌好酒好菜,请牛倌儿牵线,将柳叶送到府里的药房,跟着炮制药材的郑老倌学些药理。

郑老倌也是个好酒的,闻狗儿应承等自己从京都回来,给他带京都的好酒。

郑老倌一口应下,告诉闻狗儿:“过了午膳,你就叫你家丫头来药房,别的不说,带她认识一些药材还是行的,但药理这东西,我只能教一教,能不能学会记下,就得看她自己的了。”

闻狗儿拱手道谢:“老大哥放心,她认认药,就是为了做药膳,药理知晓一二就够了,只要不跟大夫开的药冲撞就行。”

“你这样说,那老哥我也就放心了,叫你家丫头明天就来吧。你家丫头叫啥?”郑老倌问清楚了,就满口应下。

闻狗儿起身给他与牛倌儿倒了一杯酒,回道:“我家那幺儿叫柳叶。”

“柳叶?名儿不错,柳叶不管是水煮还是捣烂外敷,都可以入药治病,是个好名儿。”郑老倌随口卖弄两句。

闻狗儿立即捧道:“老哥好学识,不像我这喂马的,什么都不懂。”

郑老倌被这般捧着,有些飘飘然,还要卖弄几句就被牛倌儿打断了:“别吊书袋子了,赶紧喝酒。”

郑老倌就拿起酒碗慢慢的喝了一口,二两黄汤下肚只觉赛过活神仙。

三人吃了许久,一直到月上中天才散了。

闻狗儿送郑老倌回去。

郑老倌是外边请来的府医,看些小症候,调些养身的方子,住在隔壁街。

他家堂客听见半夜有人叩门,就带着女儿女婿过来开门,见郑老倌醉酒回来,不禁抱怨道:“每日里吃酒没个够。”

闻狗儿忙道:“老嫂子恕罪,是我今日有事儿央求郑老哥,不是他硬要吃酒,是推托不过才吃的。”又将自己手里提着的食盒递给郑老倌的妻子,“这是拙见做的些吃食点心,老嫂子且收下,天色已晚,我便家去,不打扰老嫂子了。”

郑老倌的妻子提着食盒,示意女婿将郑老倌扶进去,对女儿道:“礼数这般周全,应该是那府里的人。”

说着话,就全进了屋,洗漱休息不提。

闻狗儿回去后跟张秀芳道:“明日中午,叫柳叶亲自给郑老倌将饭食提去药房,我已经跟药房的郑老倌说定,他每日吃了午食就教柳叶认药材,教一些简单的药理。”

张秀芳听了这话点头,随后又道:“识药理倒好说,就是我们这药膳该如何练习,在厨房做的话怕被有心人瞧见。”事以密成,张秀芳担心在厨房练习做药膳,会让刘寻等人警惕,到时候比赛考核的时候不好成事。

闻狗儿道:“我过几日弄些陶罐瓦罐来,咱们在家煮。”

“抛费太大,咱们家里没钱了。”张秀芳苦着脸道,本来是有点钱的,但给闻狗儿做了被衣就没剩钱了,这次给柳叶找师傅识药理,还外借了几百文。

闻狗儿砸吧嘴:“那被衣就不做了,或者做出去卖了,换得银钱买食材跟碳火。”

张秀芳不肯:“哪能不做,被衣不能动,你带着被衣出门家里才能放心些。至于钱……我明日找葛大娘借些,再将往年府里发的冬衣拿去当铺,也能换一二百钱应急。”

柳叶在里间床上躺着,听见张秀芳与闻狗儿两人对话,鼻头酸酸的,这一世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父母姊妹兄弟的情谊是她上辈子求不来的。

张秀芳跟闻狗儿商议了一番,决定当两身冬衣,还有几身穿旧打了补丁不好在府里的衣服,一并拿去当了。

翌日一早,张秀芳先带柳叶上差,安排好桂瑛、翠儿上午要做的饭食,自己转头找交好的老妈子、婆子,用昨日分得的糕点、肉食换了些钱财。

过午的时候,打发柳叶去给药房的人送饭,自己则叮嘱陈三姐几句:“三姐,中午我有事儿要出去一趟,你盯着点灶台这边。”

“要给你留饭吗?”陈三姐问。

张秀芳道:“我喝碗热汤,拿两个杂粮饼路上吃,等转来的时候还有剩的饭食就吃点,没了就算了。”

陈三姐点头,张秀芳就离开了厨房。

先回去找了棉衣旧衣去当,又找葛大娘借钱,葛大娘问:“你家好几个当差的,也不该缺钱才是,怎么就到了当衣借钱的地步了?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咱们邻里多年,你只别瞒我,我虽不济,也有二三两的养老钱可借你。”

陈三姐道:“我家狗儿接了个苦差,去京里送圣上的万圣节礼,咱们这地处西南,京都又在北方,天高路远怕他行路艰难,家里就当衣裳给他置备一件路上可遮风挡雨当被子盖的大衣裳,里面光棉花都要絮五斤,想要防水得用油糅的皮料做面儿,这么算来一件被衣要十来贯钱。我家也不是啥抛洒的人,日日节俭,但一下子那这么多钱着实不易,只好将这冬衣旧衣当了换些钱,再不够就只能找你老借些周转。”

“怎么就接了这么个苦差?”葛大娘叹气。

张秀芳也跟着叹气:“周教头安排的差事,我家狗儿也不能推拒,只好应承下来。之前,他们马房去京里送东西,回了就少了个人,说是风寒加水土不服去的,我想着给他置备一件厚实的被衣,至少让他能平安回来才是。”说到此处,张秀芳不由得有些哽咽。

葛大娘劝慰了两句,从自己的手里摘下一个银镯子,对张秀芳道:“这镯子虽然旧了,但也是好银打的,你先拿着,不要去当铺当钱,去银饰店去换。你要是担心你家狗儿水土不服,我曾听人说,离家时带上家乡的泥土,路上冲泡水喝,能治水土不服之症,你给他缝个荷包装些地里的土,给他带着。”

“多谢大娘指点,我回来就让兰草给她爹缝一个。这镯子等我手头宽裕了,给大娘你去银楼打个新的。”张秀芳谢过葛大娘,又承诺到时候还个新的。

葛大娘不在意道:“你拿着就是,只一点,别给我儿子媳妇知晓,他们没甚坏心,就是不知你我情分,怕他们心里有想法。”

“哎,我记住了,大娘。”张秀芳再次向葛大娘行礼,朝她道谢,这才抱着棉衣旧衣去当铺,又去银楼换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