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里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装置,看起来更像是个疯狂的发明家工作室而不是军事前哨。沈曼歌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地线缆,差点被一个冒着热气的“保温杯”绊倒。
“说真的,”她对着正在忙碌的林默喊道,“我们是不是该给这些玩意儿起个正式点的名字?比如‘多功能能量调制器’之类的?”
林默头也不抬地焊接两个装置之间的接口:“名字不重要,功能才重要。”
小敏正开心地给每个设备贴标签,她给“烤面包机”贴上了“面包先生”,给“双胞胎水杯”贴上了“唱歌 twins”。
“看,”沈曼歌指着一个被贴上“彩虹独角兽”的能量导管,“连小朋友都比你有创意。”
今天的任务是将所有设备整合成一套可穿戴的系统。这比想象中更难——如何让一个六岁孩子能同时操作三台不同设备,还要在战斗中不碍事?
“也许我们可以做个背包?”沈曼歌提议,“把所有东西塞进去,就留几个按钮在外面。”
林默立即否定:“太重了,而且重心不稳。小敏背不动。”
“那就像宇航服那样分散安装?肩膀放烤面包机,胸前挂保温杯,手臂缠能量导管...”
小敏听到这个设想,开心地转起圈圈:“那我就像机器人啦!”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方案出来了:主要设备集成在一个轻便腰带上,能量导管做成手环形式,而关键的切换按钮则安装在儿童尺寸的手套指尖。
“让她通过手势控制,”林默解释,“比如拇指食指相触启动屏蔽,握拳激活能量传输...”
沈曼歌挑眉:“你确定一个六岁孩子能记住这么多手势?我表妹这么大时连鞋带都系不好。”
测试结果印证了她的担忧。小敏要么记错手势,要么同时做出多个手势导致系统混乱。最糟的一次,她不小心同时启动了伪装和屏蔽模式,两种声波互相干扰产生刺耳的噪音,把所有人都震得头晕眼花。
“好吧,”沈曼歌揉着太阳穴,“也许我们需要更简单的控制方式。”
灵感来自一个意外。小敏训练累了,开始无意识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圈。她手上的能量导管随之发出柔和的光晕,在空中画出相应的光轨。
“等等!”林默突然喊道,“别停!”
他快速调出监测数据:“平台,分析刚才的能量波动模式!”
【检测到稳定的意念-能量输出关联...建议采用图形界面代替手势控制...】
于是,控制方案彻底改变。他们给小敏准备了一套特制的彩色画板和光笔,她在上面画不同的图案就能触发相应的设备功能。
画太阳启动伪装,画月亮启动屏蔽,画星星进行能量传输。简单直观,符合孩子的思维方式。
“早该这么做了,”沈曼歌看着小敏熟练地画出各种图案,“小朋友的心思就该用小朋友的方法来解决。”
控制问题解决了,但整合测试又出现了新状况。当所有设备同时运行时,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共振现象,基地里的金属物品都开始轻微振动。
“我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音箱上,”沈曼歌扶着墙壁保持平衡,“这正常吗?”
没等林默回答,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振动频率似乎与第七哨站深处的某个东西产生了共鸣,主屏幕上突然跳出一段从未见过的信号波。
【检测到未知能量签名...与设备共振频率匹配...来源:第七哨站下层未探索区域...】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意外地发现了某个隐藏的东西?
“园丁的秘密小金库?”沈曼歌半开玩笑地说。
林默立即调整设备参数,试图加强这种共振。随着频率变化,信号越来越清晰,最终定位到一个精确坐标——就在他们之前发现的“哀嚎之心”拘束单元正下方。
“平台,第七哨站结构图上有这个区域吗?”
【无记录...推测为隐藏区域...需要物理探查...】
新的发现打乱了原定计划。是继续准备潜入母巢,还是先探查这个意外发现的隐藏区域?
“万一里面是园丁的零食储藏室呢?”沈曼歌试图缓和紧张气氛,“说不定能找到些巧克力棒。”
小敏眼睛一亮:“巧克力棒!”
最终决定派侦察机器人先行探查。当机器人抵达坐标位置时,传回的画面让人惊讶——那里没有任何明显的入口,只有一面光滑的金属墙壁。
“死路?”沈曼歌失望地说。
但林默注意到细节:“平台,放大墙壁表面的纹路。”
放大后的画面显示墙壁上有着极细的缝隙,形成一个圆形图案,中心有个奇怪的接口——不是他们见过的任何一种标准接口。
“这需要专门的钥匙。”林默皱眉。
小敏突然指着屏幕:“那个图案...我见过!”
在两人惊讶的目光中,她跑回休息区,拿来一张画——是她前几天画的“漂亮花花”,一朵有着复杂螺旋花纹的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