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一号”的汽笛声,吹响了青岚州向海洋进发的号角。
沈逸亲自为第一支探索船队送行,目标——碧波之外的新世界!
船队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惊吓)。
而当他们带回那个“东西”时,整个青岚州都轰动了……
---
“破浪一号”那略显刺耳却充满力量的汽笛声,仿佛一道划破时代帷幕的闪电,不仅震撼了清水码头上的所有观礼者,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青岚州人的心中。自那日起,向海洋进发,便不再是沈逸案头蓝图上的构想,而是化作了全州上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船队归港后,沈逸并未被初战告捷冲昏头脑。他深知,“破浪一号”更多是象征意义和技术验证,真正的海洋探索,仍需倚仗技术更成熟、适应性更强的风帆动力。在“破浪一号”进行后续改进和近海适应性训练的同时,他下令以那几艘已竣工的“青岚级”运输舰为基础,组建第一支正式的海洋探索船队。
船队被沈逸亲自命名为“扬帆”,寓意明确而豪迈。 旗舰被命名为“探索者号”,另外两艘分别为“希望号”与“勇气号”。船队指挥官由一位在巡检司水师训练中表现突出、且在海航学院进修成绩优异的年轻军官担任,副手则是一位楚潇潇重金“请”来的、经验丰富且对海外充满好奇的老航海家。
船队成员经过精挑细选,既有操船技艺精湛的老水手,也有通晓番语、略识海图的学子,更配备了经过芸娘紧急培训的随船医官,以及苏小蛮派出的、一个什(十人)的精锐青鸾卫,负责安保与登陆侦察。船上物资储备充足,除了常规的粮食淡水,还装载了部分青岚州特产(如白糖、香水、精巧琉璃器)作为可能的贸易品,以及……两门经过舰装车间改造、固定在特制炮架上的轻型火炮,这是“扬帆”船队最后的底气。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平浪静,正是出海的好时机。 清水码头再次人头攒动,但气氛与“破浪一号”下水时又自不同,少了几分惊奇,多了几分凝重与期盼。
沈逸率领七位夫人以及州衙核心官员,亲自来到码头为“扬帆”船队送行。
“此去碧波万里,前路未知。”沈逸看着眼前三位船主官和整齐列队的船员,声音沉静而有力,“尔等肩负的,是我青岚州开拓海疆之望!任务艰巨,然意义非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一张张或激动、或紧张、或坚毅的面孔:“本官不要求尔等必至天涯海角,但求稳扎稳打,探明近海航线,记录海况水文,若能发现可供停靠补给的岛屿,或是与友善番邦建立初步联系,便是大功一件!切记,安全第一,探索第二!遇事不可莽撞,多商议,多观察!”
“谨遵大人教诲!必不辱使命!”三位船主官单膝跪地,抱拳领命,身后船员亦齐声应和,声震海天。
宁清漪代表内政司,送上了象征平安顺遂的香囊。柳书瑶则再次检查了贸易品的清单和包装。苏小蛮拍着那位青鸾卫什长的肩膀,低声嘱咐着什么,眼神凌厉。楚潇潇将几份精心整理的、关于近海可能存在的岛屿传闻和简易海图交给老航海家。芸娘则最后叮嘱随船医官各种急救药品的用法。
在亲人的叮咛和全城百姓的祝福目光中,“探索者号”率先升起风帆,调整舵向,缓缓驶离码头。“希望号”与“勇气号”紧随其后。三艘悬挂着青岚州玄鸟旗的海船,乘着温和的东南风,义无反顾地驶向了那片蔚蓝的未知。
码头上,欢呼声久久不息。沈逸揽着宁清漪的肩,望着逐渐变成黑点的船队,心中亦是波澜起伏。这第一步,终究是迈出去了。
船队出发后的头几天,一切顺利。 按照预定航线,他们沿着海岸线向东南方向航行。碧海蓝天,海鸥翱翔,偶尔能看到成群的海豚在船首嬉戏,引得船上的学子和水手们阵阵欢呼。夜晚,星空璀璨,那位老航海家利用简单的观星术结合海图,大致能确定船队的位置,误差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大海的脾气从来难以捉摸。出发第五日,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阴沉,狂风卷集着乌云呼啸而来,海面顿时变得波涛汹涌,巨大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船身,木质结构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降帆!快降帆!”
“固定货物!所有人都到舱里去!”
“抓紧缆绳!不要被甩出去!”
船队陷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危机。剧烈的颠簸让许多初次出海的人吐得昏天黑地,连一些老水手脸色也不好看。那位青鸾卫什长死死抱着桅杆底座,脸色发白,却仍强撑着指挥手下协助固定重要物资。旗舰“探索者号”的指挥官紧握舵轮,在老航海家的指挥下,艰难地与风浪搏斗,试图保持船队队形,避免碰撞。
这场风暴持续了大半天才渐渐平息。当阳光再次穿透云层,海面恢复平静时,三艘船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浩劫,船身湿透,部分帆索受损,但万幸的是,船体主体结构无恙,人员也无折损,只是普遍精神萎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