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 > 第23章 土豆神迹,学堂启蒙

水泥路的修建如火如荼,每日都有新的路段被灰色的、坚硬的路面覆盖,引得无数百姓围观惊叹,沈逸“沈青天”的名号愈发响亮,甚至开始向周边县府流传。但沈逸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路修得再好,若百姓肚皮填不饱,一切皆是空中楼阁。

粮食,才是根本。

这一日,沈逸召集了县衙核心人员以及几位被特意请来的、在农事上颇有经验的老农,地点就设在县衙后院那片被他划为“试验田”的空地上。宁清漪、柳书瑶、赵虎、陈书吏等人皆在场。

空地的一角,之前种下的那批系统兑换的土豆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主要由芸娘和几个招募的农妇负责),如今已到了收获的时候。植株叶片有些已经开始枯黄。

“诸位,”沈逸指着那片看似平平无奇的田地,“今日请大家来,是见证一种新的粮食作物,我称之为‘土豆’,或称‘马铃薯’。”

老农们互相看了看,眼中满是疑惑。他们种了一辈子地,粟、麦、稻、黍都认得,却从未听说过什么“土豆”。

“沈大人,此物……真能当粮食?”一位满脸沟壑的老农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善意的怀疑。他们感激沈逸为民做主,但在祖辈传下的经验面前,依旧保持着谨慎。

沈逸自信一笑:“能否当粮,产量如何,挖出来一看便知。”

他亲自拿起一把特意让铁匠打制的、类似锄头但更轻便的工具,走到一株土豆前,在众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植株周围的泥土刨开。

随着泥土被翻开,露出了埋藏在根须下的块茎。一个,两个,三个……大大小小,黄皮滚圆的土豆,如同变戏法般被沈逸一个个从土里捡出来,放在旁边的竹筐里!

一株!仅仅一株!就挖出了七八个比拳头略小的土豆,加起来怕是有两三斤重!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这……这是什么神仙作物?!一株就能结这么多果实?!

沈逸没有停手,示意几个衙役一起,将这一小片试验田的土豆全部挖出。

当所有的土豆都被收集到几个大竹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时,现场一片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这一分地(约66平方米)不到的试验田,收获的土豆,粗略估计,竟有近三百斤!折算成亩产,便是接近三千斤!这在这个亩产粟米不过两三百斤的时代,简直是天文数字!是神迹!

“天……天爷啊……”那位之前质疑的老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抖着抚摸竹筐里沉甸甸的土豆,老泪纵横,“这……这是神仙赐下的粮种啊!亩产三千斤!三千斤啊!咱们青岚县,以后再也不会饿死人了!”

其他老农也纷纷跪倒,对着土豆,更是对着沈逸叩拜起来。

赵虎、陈书吏等人也是震撼得无以复加。他们知道沈逸手段通神,却没想到连农事都能点石成金!亩产三千斤的粮食?这消息若传出去,足以震动整个大庆朝堂!

宁清漪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土豆,又看看身边淡定自若的夫君,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柔情。她轻声道:“夫君,此物……真乃救世之神物。”

柳书瑶更是双眼放光,瞬间计算起了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激动得指尖都在发颤。

【叮!成功展示高产作物“土豆”,引发农业领域巨大震撼,声望 500!】

【叮!接收到来自老农及在场人员的信仰级感激与崇拜,声望 300!】

声望值飙升至【1936】 点!

沈逸扶起跪拜的老农,朗声道:“诸位请起!此非神物,乃是海外传来之良种,恰逢其会,由本官引入而已。从今日起,县衙将大力推广此物种植!所有参与开荒之农户,首批土豆种子,由县衙无偿借贷!待收获后,再归还同等重量的种子即可!”

他当场宣布了土豆推广政策,并让老农们亲自品尝了芸娘用新收获的土豆做的简单食物——蒸土豆和土豆汤。那软糯的口感和饱腹感,彻底征服了所有人。

“好吃!顶饿!”

“有了这个,再碰上灾年也不怕了!”

老农们激动得语无伦次。

土豆的横空出世,如同在青岚县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带来的希望和冲击力,甚至超过了水泥路。民心和士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解决了粮食问题的远景,沈逸又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教育。

青岚县文风不盛,识字者百中无一,这严重制约了发展。无论是推广新技术,还是培养基层管理人才,都需要识字明理之人。

他将这个想法与宁清漪商议。宁清漪出身书香门第,对此极为赞同,甚至主动请缨。

“夫君,教化育人,乃百年大计。清漪不才,愿为夫君分忧,主持这学堂之事。”宁清漪目光坚定,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这种参与建设、实现价值的过程。

沈逸欣然应允。宁清漪沉稳细腻,知书达理,确实是主持蒙学的最佳人选。

很快,县衙旁边一处被抄没的王朗党羽的宅院被清理出来,挂上了“青岚县蒙学堂”的匾额。沈逸再次动用声望,兑换了《三字经》、《千字文》等基础蒙学教材的雕版印刷技术(简化版,消耗150声望),并让工匠连夜赶制。

同时,以县衙名义发布告示:蒙学堂面向全县所有适龄孩童,不分男女,免费入学!学堂不仅免学费,还由县衙每日提供一顿午食!

这消息再次引起轰动。免费读书?还管饭?这对于许多连饭都吃不饱的贫苦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只有少数胆大或实在无法养活孩子的家庭,将孩子送了来。

学堂开办第一天,只来了十几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孩子,怯生生地坐在简陋的课堂里。

宁清漪并未气馁,她亲自担任第一任先生,楚潇潇从旁协助(她琴棋书画俱佳,教导蒙童绰绰有余)。没有戒尺,没有呵斥,只有温和的讲解和鼓励。当孩子们捧着热腾腾的土豆粥作为午食,听着台上那位仙子般的夫人用温柔的声音讲述“人之初,性本善”时,眼中的怯懦渐渐被好奇和光亮取代。

消息传开,送孩子来学堂的人家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半大的少年,乃至少数成年人,也厚着脸皮跑来,站在窗外偷听。

沈逸得知后,大手一挥:“想学的,都可以来!课堂坐不下,就在院子里听!笔墨不够,就用树枝在地上划!”

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要求县衙所有胥吏,以及巡检司队正以上军官,每旬必须抽出半天时间,来蒙学堂识字、学习算术!

此令一出,县衙内哀嚎一片(主要是那些老油条胥吏),但无人敢违抗沈逸的命令。赵虎倒是极为支持,第一个带头参加,虽然他握惯了刀柄的手拿起毛笔比打架还累,但学得异常认真。

渐渐地,青岚县的风气开始悄然改变。修路的号子声,蒙学堂的读书声,构成了这座城市新的交响曲。

这一日,沈逸正在视察水泥路进度,苏小蛮风风火火地跑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笑意。

“夫君,你快去学堂看看吧!清漪姐那边……遇到个‘难题’。”

沈逸好奇,跟着苏小蛮来到蒙学堂。只见院子里,除了认真听讲的孩童和胥吏,还挤满了不少附近的百姓,正对着学堂墙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惊奇的表情。

沈逸走近一看,也愣住了。

只见学堂那面粉刷洁白的墙壁上,被人用木炭,歪歪扭扭地写满了字!仔细看去,竟然是《三字经》的前几句,只是笔画结构惨不忍睹,如同鬼画符。

宁清漪站在一旁,看着墙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这是何人所为?”沈逸问道。

一个躲在人群后、约莫**岁、浑身脏兮兮如同泥猴般的男孩,怯生生地走了出来,低着头,小手紧张地绞着衣角:“是……是我写的……先生教的我记住了,可是……可是我没有纸笔……我……我想练字……”

男孩的声音越来越小,带着哭腔,似乎生怕被责罚。

周围有人认出了他:“是西街那个没爹没娘的小石头!平时就靠捡破烂为生……”

宁清漪看着男孩那渴望又畏惧的眼神,心中一软,柔声道:“你想学字是好事,但不可在墙上乱画。”

沈逸却走上前,摸了摸小石头的脑袋,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笑道:“想练字是好事。没有纸笔……嗯,这倒是个问题。”

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同样渴望知识的目光,心中一动。

“清漪,看来我们的教学工具,得革新一下了。”

他转头对陈书吏吩咐道:“陈书吏,去找些平整的木板,打磨光滑。再弄些锅底灰混合胶水,制成便宜的‘墨汁’。我们制作一批可重复书写的‘沙盘’和‘水写板’,分发给想学字的孩子和百姓!”

“沙盘?”、“水写板?”众人皆是疑惑。

沈逸简单解释了一下原理(在沙子上写字,或者用清水在特制板上写字,字迹会暂时显现,随后消失,可反复使用)。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赞叹此法大善!既解决了纸笔昂贵的难题,又能让更多人有机会练习!

小石头听到自己不但没受罚,以后还能有东西练字,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得小脸通红,对着沈逸和宁清漪连连鞠躬。

【叮!成功推行基础教化,惠及底层百姓,获得广泛民心,声望 300!】

【叮!接收到来自蒙童及贫苦百姓的深切感激,声望 200!】

声望值突破【2436】 点!

看着小石头和周围百姓那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青岚县日渐浓厚的向学之风,沈逸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水泥路夯实了发展的根基,土豆带来了温饱的希望,而学堂,则点燃了文明的火种。

他的治理,正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深刻地改变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然而,他也清楚,青岚县的改变,不可能永远悄无声息。土豆的高产,水泥的神奇,免费蒙学的推行……这些消息,迟早会传到外面,引来更多的关注,甚至是……觊觎。

风雨,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