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石洞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林越盘坐于灵泉之中,周身灰蒙蒙的混沌之气如同实质的蚕茧,缓缓流转、收缩,最终尽数敛入体内。他睁开双眼,眸中不再有璀璨的神光,唯有一片深不见底、仿佛能容纳星生星灭的古老平静。闭关不知岁月,当他再次苏醒时,整个人由内而外,已然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伤势早已痊愈,修为稳固在筑基中期巅峰,距离后期仅有一线之隔,却被他以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压制,并未突破。他深知,此刻积累远比突破更重要。真正的蜕变,在于道基与感悟。
混沌金丹愈发凝实,内部那方微缩的混沌宇宙虚影已然清晰可见,缓缓旋转间,自行演化着地水火风、生灭轮回的意境。对混沌之道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往,他运用混沌之气,多是凭借其包容、演化的特性进行防御、吞噬或模拟。而现在,他隐隐触摸到了混沌更深层的本质——存在与虚无的边界,法则生灭的源头。一念动,可令灵气归于混沌,亦可令混沌化生万物。虽受修为所限,无法施展惊天动地的大神通,但这份对力量本源的认知,让他的每一分力量都能发挥出远超同阶的威力,更是拥有了应对更高层次危机的底气。
丹田内,那枚冰蓝晶石的光芒明亮了数倍,内部冷凝霜的真灵波动稳定而活跃,虽仍未苏醒,却已能清晰地传递出依赖与亲近的意念,仿佛沉眠中的婴儿,感受到了守护者的气息。这无疑是最大的慰藉。
他将心神沉入巡天令与观星玉佩。经过混沌道韵的长时间温养,两件信物灵性大增,内部蕴含的信息也被进一步解读。那幅指向“归墟之眼”的星图更加清晰,甚至标注出了几条相对“安全”(实则依旧九死一生)的路径以及几处可能存在的时空节点。结合混沌石洞道痕的启示,一个大胆而完整的计划,在林越心中逐渐成形。
“是时候了。”林越长身而起,混沌灵泉在他起身的刹那,悄然下降了寸许,其中精华已被他汲取大半,但依旧留有源头,生生不息。他对着岩壁上的混沌道痕深深一拜,感谢此番机缘。随后,他收拾好所有物品,特别是将那枚可能封印着“蚀魂咒”源头的暗格位置牢牢记住,或许日后有用。
撤去洞口禁制,林越一步踏出。外界依旧是那片死寂的星骸石林,但在他此刻的感知中,却与闭关前截然不同。他能清晰地“看”到虚空中流淌的稀薄能量,感知到那些黑色奇石内部蕴含的深沉混沌道韵,甚至能隐约捕捉到极远处空间结构的细微涟漪与暗流。太虚敛息术运转,他整个人仿佛化作了石林的一部分,气息与环境完美交融,除非修为远超于他且刻意探查,否则难以察觉。
他没有立刻朝着星图指引的“归墟之眼”方向前进,而是先凭借着增强后的神识与对空间的敏锐感知,在这片广袤的星骸墓地中仔细搜寻了数日。果然,在一处极其隐蔽的巨型星核残骸裂缝中,他发现了一座小型的中转阵法残迹。阵法早已废弃,能量枯竭,但其构建原理与古妖庭风格一致,且阵基上残留的坐标波动,与观星玉佩中某条安全路径的起点隐隐吻合!
“果然有古星路残迹!”林越心中一喜。利用这残阵作为道标,能极大提高穿越混乱虚空抵达目的地的成功率,减少不可预知的风险。
他花费一番功夫,将残阵仔细修复(主要依靠对空间道痕的理解和混沌之气的模拟),虽无法启动,但其作为空间道标的功能已然恢复。随后,他选定了一条风险相对较低、途径几处已知遗迹碎片的路径,作为前往“归墟之眼”的第一阶段行程。
一切准备就绪。林越立于石林边缘,回望了一眼那片给予他新生的混沌之地,目光坚定,再无犹豫。前方,是未知的凶险,是连上古大能都陨落的绝地,但也是唯一可能找到师姐、解开一切谜团的希望之地。
他深吸一口气,将状态调整至最佳。混沌道基缓缓运转,周身气息与虚空融为一体。观星玉佩悬浮于身前,散发出柔和星辉,指引方向。巡天令握于手中,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出发。”
低语一声,林越身形化作一道淡不可察的灰色流光,悄无声息地没入了无尽虚空之中,沿着那条通往“万法终焉”的古星路残迹,开始了最终的征程。
初始的行程相对顺利。凭借太虚敛息术与对空间的精准掌控,林越巧妙地避开了几处明显的空间乱流与寂灭能量富集区。他甚至在一处漂浮的宫殿残骸中,发现了一间尚未完全损毁的藏经阁,从中找到了几枚记载着古妖庭杂学与星域见闻的玉简,虽无大用,却加深了对这片古遗迹的了解。
然而,好景不长。当他逐渐靠近第一条路径的终点——一处标记为“碎星回廊”的危险区域时,周围的虚空开始变得极不稳定。空间褶皱如同破碎的玻璃,随处可见细小的裂缝,散发出吞噬一切的吸力。更麻烦的是,他开始察觉到一些若有若无、却充满恶意的窥探感。并非实体生物,而是一种……仿佛源自虚空本身、混合着寂灭与贪婪的意志碎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