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校园里的活动也如同复苏的万物般活跃起来。开学摸底考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又拉开了帷幕。各个班级都摩拳擦掌,准备在各项活动中一展风采,其中,班级板报评比是重头戏之一。
高二(1)班的板报小组长,正是宣传委员李黎。她做事严谨,富有责任心,但板报设计不仅需要严谨,更需要创意和艺术感,这恰恰不是她最擅长的领域。以往的板报,虽然内容翔实、排版工整,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些灵动和新意。
这次文化节的主题是“青春·梦想·未来”,范围很广,却也难以出彩。李黎拿着主题要求,看着教室后面那块光秃秃的黑板,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米小圈将她的困扰看在眼里。自从摸底考取得惊人进步后,他在班级里的存在感增强了不少,连带着自信心也提升了许多。看到李黎为难,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凑了过去。
“板报还没头绪?”他装作随意地问道。
李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轻轻“嗯”了一声,难得地流露出一丝苦恼:“主题太空泛,想不到既能切题又有新意的表现形式。”
米小圈看着黑板,脑子里那些平时用来画漫画、设计游戏关卡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开始活跃起来。他挠了挠头,试探性地开口:“呃……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李黎目光转向他,带着询问。
“你看啊,‘青春·梦想·未来’,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时空隧道’或者‘梦想阶梯’的形式怎么样?”米小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黑板左边用深色粉笔和蓝色、紫色渲染,代表深邃的现在和努力的过程,画上一些代表探索的符号,比如望远镜、分子结构、书籍什么的;中间部分开始变亮,用暖色调,画一道向上的、有光影效果的阶梯,或者一个穿越星云的隧道轮廓;阶梯每一级或者隧道沿途,可以展示我们班同学的各种梦想宣言、目标大学,或者奋斗的瞬间;最右边就用最明亮的颜色,比如金色、橙黄色,画一个象征未来的、发光的大门或者星球,旁边写上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他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平时藏在心底的创意和绘画天赋在这一刻找到了出口。
李黎认真地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米小圈这个想法,不仅紧扣主题,而且视觉冲击力强,富有层次感和故事性,远比她之前想的那些规整的板块划分要生动得多。
“这个创意很好。”她肯定地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清晰的赞许,“构图和色彩搭配你想好了吗?”
得到她的认可,米小圈更加来劲了:“大致想好了!左边用冷色调渐变,中间阶梯用暖黄和白色提亮,右边的大门可以用金色和红色勾勒,周围点缀星星……就是工程量大一点,细节比较多。”
“工程量不是问题。”李黎果断地说,“我们分工合作。你来负责整体构图、打底和主要的绘画部分,我来负责内容策划、文字撰写和版面协调。”
就这样,一个临时的“板报二人组”成立了。
由于平时要上课、自习,能够用来出板报的完整时间并不多。眼看评比日期临近,主体框架才刚刚完成,大量的细节绘制和文字填充还没有开始。两人商量后,决定在评比前一天的晚上,留下来加班完成。
那天傍晚,放学铃声响起后,同学们陆续离开。米小圈和李黎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回到了空无一人的教室。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教室染成温暖的橙色。他们挪开讲台附近的桌椅,面对着那块已经初具雏形的大型“梦想阶梯”板报。
米小圈挽起袖子,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粉笔,脚下踩着凳子,专注于画面的勾勒和色彩的填充。他时而退后几步眯起眼观察整体效果,时而凑近精心刻画一个微小的星光或阶梯的阴影。平时显得有些跳脱的他,在投入到创作中时,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和认真。
李黎则负责下方的工作。她根据米小圈绘制的区域,精心撰写着同学们提供的梦想语录,她的字迹清秀工整,与米小圈充满想象力的画面相得益彰。她还会不时地提出建议:“这里颜色是不是再过渡自然一点?”或者,“这句口号放在这个位置,视觉上会不会更平衡?”
他们默契配合,高效而专注。夜幕渐渐降临,教室里的灯光亮起,将两人的身影投在黑板和墙壁上。窗外是寂静的校园和远处城市的零星灯火,窗内是粉笔与黑板摩擦的细微声响,以及他们偶尔低声的交流。
时间在笔尖和指尖悄然流逝。深夜十一点多,庞大的板报工程终于接近尾声。最后一步,是在那片象征着未来的金色大门上方,用荧光粉笔点缀上璀璨的星河。
米小圈从凳子上跳下来,长时间仰头作业让他脖子发酸,手上、脸上甚至校服上都沾了不少粉笔灰,显得有些狼狈。李黎也好不到哪里去,鼻尖上蹭到了一点白色粉笔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