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中旬,亚运会的余热才慢慢降下来。
林之南手中的外贸订单也正式进入了收尾阶段。
而国内的浪潮,要平息得更快一些。
本来,她在陆怀元这些大领导面前保证的就是,要多赚外汇!
赚国人的钱不算本事,赚外国人的钱那才叫本事!
这一天,在品权生创文化公司总部,林之南名下其中一套四合院中,她、陆重在茶室喝茶,姜源在一旁沏茶。
凌平和曾友亮正带着财务紧张地计算着。
茶室里,茶香四溢,却很安静,只有偶尔沏茶的流水声。
陆重一如既往地坐得板正,而林之南则怎么舒服怎么来,她靠坐在沙发里,那姿势豪迈得都快赶上后世着名的‘某某瘫’了。
其实,今天没陆重什么事,他负责的那片市场有自己的账,不需要等林之南这边的结算。
但,他很好奇。
林之南其实也很好奇!
在开始推动盼盼这个周边产品开始,她一直都没有去仔细核对过流水账目。所以,迄今为止,她也不知道这一次‘盼盼元年’她的品权生创文化公司,到底赚了多少钱。
等待或许是太枯燥了,在林之南一分钟换了五个姿势后,她终于还是率先打破了沉默。
“不如,我们来赌一赌,大家各自说一个数字,看看等一会统计下来的数据,谁最接近,就谁赢?”
姜源很捧场:“那老板,赢了的会怎样?”
林之南挑眉,往后仰时,双手垫在后脑勺:“赢了的,今晚请大伙吃烤鸭。”
“那我还是不参与了。”姜源礼貌微笑。
陆重却在这时开口。“好。”
林之南转眸看向他,眨了眨眼:“就你和我两个人玩,那多没意思?”
陆重抿唇,仿佛受了极大的委屈。
“……”林之南。
她怎么好像成了罪人一样?
“行吧,那我们两个玩。”林之南无奈妥协。
陆重嘴角不留痕迹地上扬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分析:“你给我的进价和定下的出口价基本都是在2-3倍之间,再除去运营成本,按照我手中区域市场来推测……这一次品权生创文化至少赚了这个数。”
他拿起纸笔,在上面写了一串数字。
林之南凑过去看了一眼,挑了挑眉。
陆重写下的是6000万左右。
但,林之南觉得他还是有些保守了。
陆重知道进价,可却不知道她的成本价。
而且对于乌孝那边的工厂来说,量越大,就越能压缩成本,让她的成本更便宜。
打个比方,周边离的纪念币,最开始量还没有完全跑上来的时候,成本价在每枚一元左右。
这个成本价,已经包含了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吴韬等人的人工利润成本。
也就是说,按照一元钱的底价去卖,卖超出多少钱,扣除林之南运营成本,以及与国家的分账外,就是她的纯利润。
一元的纪念币,林之南国内定价是3元,而对海外,找了关税,版权等七七八八的借口,林之南标价的是8元。
而真正在海外市场流通的价格已经到了10元软妹币的均价。
8-10之间的利润是海外代理商的,与林之南和陆重无关。
林之南自己外贸公司就是标价8元,但对陆重那边的授权,她给出了6.5元的价格。
所以,按照陆重知道的国内市场定价,他认为海外市场的利润是在2-3倍之间并没有错。
但实际上,林之南的利润,扣除分红部分,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7倍。
所以,陆重估出的利润,应该再大胆地乘以3,保守一点可以乘以2!
林之南唇角一勾,拿起陆重放下的笔,在纸上面写了——1亿。
陆重眼底闪过一丝诧异,突然就笑了。
“老板,算出来了!”
曾友亮激动地拿着财务算好的最终结果跑进茶室,紧跟着他进来的凌泉脸上与他有着同款激动。
“报数吧。”林之南淡定地翘着脚,靠着沙发微微笑着。
曾友亮深呼吸了一下,双手郑重地举起手里的纸,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出了结果。
“扣除我们的运营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分红和纳税,这一次我们公司孵化的盼盼周边纯利润,总共是一亿三千七百五十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九元整!”
“嘶!”
姜源被滚烫的茶水烫得手指发红,但她完全不在乎,只是随意地甩了甩,站起来向曾友亮走近两步。“多少?你说多少?”
曾友亮即便此刻,也无法平复激动的心情,他感受着胸腔心脏的跳动,再一次重复了这个惊人的数据。
另外,又补充了刚才还未来得及汇报的数据。
“其中,三千九百七十六万捌仟肆佰叁拾玖元,来自国内市场。”说完,曾友亮敬佩地看向一脸淡然的林之南,他的双手都因为激动而发麻,身体里的血液不断燃烧往上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