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泄密事件的尘埃落定,如同一场高强度的淬火,不仅检验了思雨集团的成色,更让夏小雨和整个管理层进行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反思与洗礼。危机解除后的善后工作繁杂而周密:华芯精密进行了彻底的内部整顿和安全升级,引入了更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物理隔离措施;刘明及涉案的内部人员被依法移交司法机关;与军方、安全部门的协同联防机制被建立并固化下来。经历此番风雨,思雨集团的根基非但没有动摇,反而因与国家安全的深度绑定而变得更加稳固,只是这份“稳固”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南下考察的计划,在被搁置了近一个月后,终于再次提上日程。这一次,夏小雨的心态已然不同。她不再是单纯怀着开拓市场的商业激情,更多了一份“带着使命前行”的审慎与格局。
机场告别,没有太多儿女情长。薄斯年一身笔挺军装,拍了拍夏小雨的手背,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的目光坚毅,部队还有新的训练任务和基于此次事件教训而加强的防间谍渗透演练等待着他。薄夏则背着小书包,由父亲的警卫员送去中科院少年班,他清澈的眼眸中除了对母亲的不舍,更闪烁着一股跃跃欲试的专注——他已经在构思一套基于此次事件教训、更主动、更智能的数据安全预警与防护系统框架,那些复杂的算法和逻辑模型在他脑中已然开始勾勒。
“家里有我,放心。”薄斯年言简意赅。
“妈妈,注意安全。我的新系统有了初步构想,等你回来讨论。”薄夏像个小大人似的交代。
夏小雨看着生命中最重要两个男人,心中暖流涌动,她用力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带着思雨集团的核心团队——苏晓芸、周志刚(华芯精密代表)、以及新提拔的电子产业筹备组负责人等,踏上了飞往南方的航班。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穿过厚重的云层,进入平流层。舷窗外,是无边无际、在阳光下翻滚如金色海洋的云海,壮丽而开阔。机舱内,夏小雨坐在靠窗的位置,没有像其他初次乘坐飞机的高管那样好奇张望,而是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目光深邃。
苏晓芸坐在她旁边,看着夏小雨沉静的侧脸,忍不住感慨道:“董事长,这次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要不是发现得早,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夏小雨收回目光,转向苏晓芸和机舱内其他几位核心主管,她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经过沉淀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晓芸说得对。这次事件,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它用最尖锐的方式提醒我们——”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下属,“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当我们涉足高端制造、尖端科技领域时,我们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安全同行,与国家的战略同频共振。”
她的话语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显得格外掷地有声。
“利润、市场、规模,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为代价。这不仅是一条法律红线,更应成为我们思雨集团融入血脉的企业责任和商业伦理。未来,我们的每一项投资、每一次技术攻关、甚至是合作伙伴的选择,都必须将国家安全因素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评估。”
周志刚深有感触地点头:“董事长,我回去后,会立刻将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您的指示,作为华芯精密未来发展的核心准则之一,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电子产业筹备组的负责人也接口道:“我们南下考察电子产业,也一定会将产业链安全、技术来源的可控性作为首要评估要素。”
夏小雨欣慰地点了点头:“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带着这样的认知和准备,我们这次的南下考察,目标才会更清晰,脚步才会更稳健。”
飞机降落在尚且简陋但充满活力的深圳机场。一股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湿润而温热的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紧迫感和创业激情。
此时的深圳,还是一片巨大的建设工地。放眼望去,到处是林立的吊塔、轰鸣的推土机、低矮的厂房和匆忙的人流。道路泥泞,基础设施简陋,但那种万物勃发、敢闯敢试的生命力,却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位初来乍到的考察团成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夏小雨带领团队马不停蹄。他们走访了最早成立的蛇口工业区,与那里的管理者探讨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未来规划;他们深入几家初具规模的电子元器件厂、收音机装配厂,了解当地的生产成本、技术工人素质和产业链配套情况;他们与来自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商人接触,感受最前沿的市场信息和商业理念;他们甚至实地察看了几处政府规划中的工业用地,为未来的“思雨电子产业园”进行初步选址。
白天考察,晚上开会。在临时下榻的酒店房间里,常常灯火通明到深夜。团队成员们激烈讨论,分析利弊,核算成本,评估风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