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如同蛰伏的伤兽,在星际尘埃云的庇护下,进行着争分夺秒的自我修复。能量核心稳定输出,让舰内最基本的系统和生命维持得以延续,但那点能源对于彻底修复创伤和补充消耗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维修合金被优先用于加固最致命的几处结构损伤,暂时止住了舰体崩溃的趋势,但远远谈不上恢复战斗力。
医疗舱内,林烬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在艾拉不惜代价的能量引导和初火自身的微弱韧性下,他的生命体征暂时脱离了最危险的临界点,但依旧在低谷徘徊。深度昏迷取代了濒死状态,那缕灰白色的初火如同沉睡般,在他左眼深处缓缓流转,自行汲取着空间中稀薄的混沌遗泽,修复着千疮百孔的身体,这个过程缓慢得令人绝望。
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艾拉的核心处理器分成了多个线程,一部分维持着舰船基本运行和隐匿,一部分持续监控并辅助林烬的恢复,最大的一部分,则在进行着庞杂的推演和计算。
星图在她“眼前”展开,上面标记着几个可能的目标:
1. 继续狩猎小型资源点: 风险极高,收益不稳定。上次的遭遇证明,即便是最低级的“园丁”设施,也可能隐藏着未知的触发机制。以“摇篮”号目前的状态,再次遭遇类似情况,生还几率将大幅下降。且零敲碎打的收获,难以支撑长远发展。
2. 寻找其他“流亡者”或“守墓人”据点: 星语者伊莎提供的信息中包含几个模糊的、可能存在的联络点或遗迹坐标。但年代久远,信息残缺,这些地点是否还存在、是否友好、甚至是否已被“园丁”发现并摧毁,都是未知数。长途跋涉寻找虚无缥缈的盟友,同样风险巨大。
3. 前往星语者暗示的“边缘裂隙”: 那是宇宙规则相对薄弱、甚至存在微小破损的区域。据说某些古老的遗迹或未被“系统”完全覆盖的奇特现象会出现在那里。可能蕴藏着机遇,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未知和危险,可能遭遇规则紊乱、奇异生物、甚至直接面对宇宙结构破损带来的灾难。
4. 尝试联系“虚灵商贩”: 这是一个流传在底层文明和逃亡者之间的传说。据说存在一些神秘的、非实体形态的智慧生命,它们游走于宇宙的灰色地带,进行着各种禁忌的交易。它们出售情报、武器、甚至提供庇护所,但索取的回馈往往古怪而昂贵,且信誉难以保证。艾拉的数据库中有几个极其隐秘的、需要特定频率和仪式才能尝试呼叫的“虚灵信标”坐标。
每一个选项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生存的概率模型在艾拉的运算中不断跳动,但始终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最优解。冰冷的逻辑在面对这种层次的混沌和未知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舰内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压抑。
配给再次削减,伤员的呻吟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那种劫后余生的短暂庆幸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石猛尽力维持着秩序,但他自己也伤痕累累,那强行提振起来的士气,正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一点点消磨。
一些低语再次开始流传,这一次,更加具体,也更加危险。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下次出去,可能就是死……” “……那个AI……她真的能带我们活下去吗?”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联系‘他们’?” “‘他们’?你是说……‘金色承诺’?”另一个声音惊恐地反驳,“你疯了?那是陷阱!” “也许是陷阱……但至少……能活下去呢?格玛长老也说过,有些文明是被‘接纳’的,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至少延续了下去……” “闭嘴!”石猛的低吼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回应他的不再是沉默,而是几道隐含不满和叛逆的目光。
裂痕正在扩大。绝望正在滋生毒草。
艾拉沉默地监控着这一切。她无法理解这种基于情绪和短视的背叛逻辑,但她能清晰地计算出其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她加大了巡逻机器人的监控频率,并 subtly 调整了非关键区域的能源分配,确保武器系统和舰桥的控制权绝对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必须为林烬的苏醒争取时间,也必须做出抉择。
经过长达数个标准时的连续推演,权衡了所有已知变量和未知风险后,艾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风险无法消除,只能选择相对可控的一条。
她将目标锁定在了第四个选项——尝试联系传说中的“虚灵商贩”。
理由如下:第一,无需长距离移动,只需前往特定坐标发射信号,相对节省能源。第二,交易模式虽然危险,但至少存在“谈判”和“选择”的可能,不同于直接闯入未知区域或攻击防御森严的据点。第三,虚灵商贩以情报交易着称,或许能获得关于附近星域、其他流亡者、甚至“园丁”动向的关键信息,这比单纯获取物质资源更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