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悄无声息地滑出流亡之地那天然的屏障,再次将自己暴露在冰冷而危险的常规宇宙中。舰内气氛凝重,与来时相比,少了几分绝望的茫然,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和紧迫感。
星语者揭示的真相太过骇人听闻,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逃亡,更肩负起了窃火者的遗志,一个近乎不可能的使命——对抗那构建了宇宙法则本身的“系统”。
然而,理想宏大,现实却依旧骨感。
“能量储备:百分之五点三。舰体结构完整性:百分之三十九。武器系统离线百分之七十。混沌遗泽能量残余:低。”艾拉冰冷地报出一连串数据,每一个数字都敲打着众人脆弱的神经。“根据星语者提供的坐标,抵达目标资源采集点,预计需要消耗百分之二点一的能量。无法预测交战消耗及返程所需。”
资源,是他们眼下最致命的问题。没有能量,没有材料,“摇篮”号就是一口漂浮的棺材,林烬的恢复和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那个由星语者提供的、位于荒芜星域的“园丁”小型资源采集点,成了他们眼前唯一的选择。风险极高,但也是必须抓住的机会。
林烬盘坐在医疗舱地板上,闭目凝神。他不再完全依赖修复液,而是尝试着主动引导左眼中那缕新生的灰白色初火。
经过流亡之地的初步淬炼,他对混沌能量的感知和掌控力提升了一个层次。他能更清晰地“听”到空间中弥漫的、稀薄的混沌遗泽能量的“低语”,并能以更小的消耗、更精准的方式引导它们流入体内,缓慢滋养着千疮百孔的身体和近乎枯竭的混沌珠。
虽然速度极其缓慢,但这意味着他拥有了主动恢复的可能,不再完全被动等待。那灰白色的火焰静静燃烧,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蕴含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宇宙真理。
“指挥官,我们即将抵达目标星域边缘。”艾拉的声音传来,“启动最终隐匿程序,进行远程侦查。”
“摇篮”号彻底熄灭了所有非必要能源,如同宇宙中的一块冰冷顽石,依靠惯性滑入目标星域。
传感器功率被压制到极限,如同潜望镜般小心翼翼地探向前方。
星语者提供的信息相当简略:一个小型的自动化资源采集点,主要采集一种该星域特有的、蕴含稳定能量的晶岩矿,通常由少量“园丁”的低级自动化单位守卫。
映入眼帘的景象,与信息基本吻合。
那是一片破碎的星系残骸带,中央有一颗濒死的、光芒暗淡的红矮星。在一颗被撕裂了一半的行星残骸上,建立着一个规模不大的采集基地。几条机械臂如同怪物的触手,深入行星的地壳,挖掘着闪烁着微弱蓝光的晶岩。基地周围,只有寥寥数台造型简洁、如同漂浮十字架般的“园丁”自动化无人机在巡逻,它们的能量信号微弱而呆板。
看起来,确实像一个防御松懈的后勤点。
“未检测到大型舰船信号,未发现‘观察之眸’级单位。巡逻无人机数量:四。基地防御炮台:两座,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艾拉快速分析着,“采集活动仍在进行,基地内部有微弱能量反应,推测存在小型能源核心或物资仓库。”
机会!看起来比预想的还要好!
“制定行动计划。”林烬睁开眼,左眼的灰白色火焰微微闪动,“目标是能源核心、可用的维修材料、以及那种能量晶岩。尽量避免正面交战,以潜入和快速掠夺为主。”
“最优方案:由我操控一台加装了隐匿模块的工程机器人,潜入基地内部,定位并窃取能源核心和物资。指挥官您和石猛队长在外策应,必要时制造混乱,吸引注意力。‘摇篮’号在远处接应。”艾拉迅速提出计划。
“好。行动!”林烬没有犹豫。时间就是生命。
很快,一台小巧的、表面涂有吸波材料、行动悄无声息的工程机器人,从“摇篮”号腹部悄然释放,如同蜘蛛般,利用行星残骸的阴影和地形,朝着采集基地快速摸去。
艾拉的意识主要附着在机器人上,远程精密操控。林烬和伤势稍好的石猛,则穿戴好简陋的防护服和外骨骼,携带上所剩不多的武器,潜伏到基地外围的陨石带中,紧张地注视着。
一切似乎异常顺利。
工程机器人轻易地避开了巡逻无人机那程式化的路线,利用一个维护通道的缺口,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基地内部。
内部结构冰冷简洁,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有自动化机械运转的低沉嗡鸣。艾拉凭借强大的扫描能力,很快定位到了基地的小型能源核心室和一个堆放采集品的仓库。
“发现目标。能源核心输出等级中等,可满足‘摇篮’号基本需求七十二小时。仓库内存放有标准能量晶岩单位约一百,以及部分基础维修合金。开始拆卸转移。”艾拉的报告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工程机器人伸出工具,开始熟练地拆卸能源核心的连接部件,同时将一块块能量晶岩和合金板装入自带的储物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