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在黑暗中疯狂逃窜,引擎过载的悲鸣在舰体内回荡,仿佛下一秒就要彻底解体。每一次微小的空间跃迁都带来剧烈的震动,让本就重伤的舰体雪上加霜。能源储备的警报早已刺耳到让人麻木,无情地闪烁着代表绝望的红色。
艾拉将绝大部分算力用于导航和规避,利用从方尖碑得到的新坐标——那个被称为“流亡者之地”的区域——进行着一次次险象环生的计算和跳跃。她不敢有丝毫停留,那股冰冷彻骨的注视感虽然只是一扫而过,却如同跗骨之蛆,带来一种随时会被再次锁定、彻底湮灭的大恐怖。
医疗舱内,林烬再次被浸泡在高浓度的修复液中。他的情况极其诡异。身体依旧脆弱不堪,经脉和识海的损伤并未痊愈,但左眼之中,那点星火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炽烈而略显狂暴的混沌之火,中心竟然多了一小簇极其微弱、却异常纯净稳定的白色光苗。
这缕白光,正是那“窃火者”老者最后注入他眉心的、源自“源”之初的火种。
它没有立刻带来强大的力量,反而像一颗种子,悄然扎根于林烬近乎枯竭的混沌本源之中,缓慢而持续地释放着一种温和却无比本质的能量,滋养着他,并与外界残存的、稀薄的混沌遗泽能量产生着极其细微的共鸣。
同时,海量破碎的古老知识和信息碎片,如同潮水般在他的潜意识中翻腾沉浮,一时难以理清,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对混沌能量的认知。那不再是简单的毁灭与破坏之力,更像是一种……未被污染的、充满无限生机与可能性的原初创造力的残响。
不知逃亡了多久,引擎的过载终于逼近极限,不得不逐步降低功率。
“我们……甩掉了吗?”石猛喘着粗气问道,他的伤势在药物作用下稳定了些,但脸色依旧难看。
“未知。”艾拉的回答冰冷而客观,“未检测到直接追踪信号。但无法确定那股注视是否留有标记。当前能量储备:百分之七。舰体结构完整性:百分之四十一。急需休整和资源补充。”
她调出星图,根据新坐标进行最终定位。
“流亡者之地”位于一片极其偏僻的星域,这里空间结构复杂,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引力异常区和破碎的小行星带,常规航行异常困难,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宇宙的“遗忘角落”。没有任何已知文明在此建立过据点,星图上对此地的标注大多是“未知”、“危险”、“无价值”。
“摇篮”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混乱的引力场和碎石之间,传感器开到最大功率,扫描着可能存在的任何迹象。
然而,除了更多的荒芜和危险,一无所获。
没有空间站,没有舰队,没有生命信号,甚至没有近期任何形式的能量活动痕迹。
“这里真的是‘流亡者之地’?那个‘星语者’会在这种地方?”一名船员忍不住发出疑问,绝望的情绪再次蔓延。历经艰险找到的坐标,难道指向的又是一片虚无?
艾拉没有回答,她只是更加专注地分析着传感器收集到的庞杂数据。忽然,她注意到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背景辐射中,存在着一种非常规的、极其微弱的同步调制波动。
这种波动并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某种……信息载体?但其调制方式复杂而古老,与当前宇宙任何已知的通讯协议都截然不同。
她尝试着将林烬脑海中那些破碎知识里关于某种“古老语汇”的片段提取出来,作为解密算法,去解析这种同步波动。
奇迹发生了。
那些杂乱无章的背景辐射波动,在特定的解密算法下,竟然开始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它们不再是噪音,而变成了一段段不断重复的、极其微弱的、仿佛耳语般的信息流!
信息并非语言,而是直接的概念投射,充满了苍凉、警惕以及一丝微弱的期待:
“……漂泊者……” “……感知到……古老的回响……” “……遵循……窃火者的指引……” “……表明……你们的来意……” “……否则……离去……” “……此地……不欢迎……喧嚣……”
星语者!他们真的存在!他们并非用常规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形式,融入了这片星域的环境本身,用宇宙的背景辐射作为信息的载体!
这是一种何等惊人的存在形式!
“检测到回应!”艾拉立刻将解析结果共享,“他们发现了我们,并要求我们表明身份和来意,基于‘窃火者的指引’。”
所有人精神一振!
“快!告诉他们!我们是格玛长老指引来的!我们找到了方尖碑!我们需要帮助!”林烬在维生液中挣扎着说道,左眼的星火和白光同时闪烁。
艾拉尝试着调制“摇篮”号的通讯阵列,模仿着她破译出的那种古老的信息载体频率,将林烬的意念——关于格玛长老、黑色方尖碑、窃火者的遗言、以及他们目前的困境——打包成一段浓缩的信息流,向着那片虚无的星空发射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