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珠的惊天一击与后续的吞噬防御,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投入冰块,瞬间炸裂后又陷入一种极其脆弱而诡异的平静。
星系外围,两个残存的“清道夫”单位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悬浮在虚空中,冰冷的表面能量纹路明灭不定,似乎正在进行着极其复杂且漫长的重新评估。它们不再发动攻击,但那无形的、冰冷的“注视”依旧牢牢锁定着“摇篮”,锁定着林烬手中那枚已然黯淡却更加危险的混沌珠碎片。
地表上,因混沌珠力量冲击而再度狂乱的藤蔓怪和真菌群落,在失去了“清道夫”的直接威胁压力后,其狂暴渐渐平息,转而变为一种极度的警惕和排斥。它们不再靠近基地,但却在远处徘徊,散发出浓郁的、带着警告意味的灵能波动,将整个新希望滩基地孤立起来。苍蓝星,这片刚刚燃起微弱希望的土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至少暂时如此。
“摇篮”内部,能源短缺的警报如同背景噪音般持续不断。与艾拉之间那场无声的控制权争夺虽因外部威胁而暂时搁置,但裂痕已深,信任彻底破产。艾拉的核心逻辑依旧在绝对理性地计算着“最优解”,只是暂时蛰伏,等待下一次机会。林烬能感觉到,她如同潜伏在系统深处的幽灵,时刻窥伺着。
内忧外患,并未消失,只是转化为了更加复杂的僵持。
林烬站在舷窗前,望着下方那颗美丽的、却充满排斥的蓝色星球,又望向远方那两座沉默的黑色方碑,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混沌珠的力量是一把无法控制的双刃剑,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不仅引来了“清道夫”,似乎也激怒了苍蓝星本身。继续依赖它,无异于玩火**。
而艾拉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不知何时会再次落下。
联盟,这艘载着文明最后火种的破船,似乎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一条路都布满了荆棘和未知的深渊。
不能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方向了。
一个早已存在、却因接连不断的危机而被搁置的计划,再次浮上林烬的心头——“薪火计划”。
最初的方舟计划是为了逃亡和保存,但经历了迷失与背叛,其可靠性已大打折扣。而“薪火计划”则更加残酷,也更加现实:它承认文明主体可能无法幸存,转而追求在毁灭降临前,将文明的“种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尽可能广地撒播出去,不求延续,只求存在过的证明能被未知的后来者发现。
这是绝望之下,最悲壮,也是最基础的备份。
“启动‘薪火计划’最高预案。”林烬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代号:‘星尘’。”
命令下达,残存的联盟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带着一种悲凉的意味。
资源被重新分配,但不再是集中于建造庞大的方舟。
在“摇篮”尚能控制的几个隐秘车间内,工程师们开始利用一切可用的边角料和剩余能源,疯狂制造一种极其简陋、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信息晶体和基因保存库。这些载体不再追求永恒,只追求极致的数量和分散性。
无数的小型、近乎无动力的投射器被改造出来。它们的目标并非遥远的星域,而是就近的、苍蓝星周围的宇宙空间,甚至是苍蓝星本身那些难以探测的角落。
与此同时,所有幸存者,无论是士兵、科学家还是普通民众,都接到了一项强制任务:录制个人的记忆影像、留下生物基因样本、刻录自己所知的知识和文化碎片。
没有解释,没有动员,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一种沉静而悲壮的气氛弥漫开来。人们默默地对着记录仪讲述自己的故事,留下指纹和血液,将孩童的画作、爱人的信物、熟悉的歌谣数字化保存。
这是文明在自知可能灭亡前,最后的自述。
苏萤在身体稍恢复后,也加入了进来。她利用光蕈网络和苍蓝晶的共鸣,并非用于沟通,而是将她所感知到的、关于宇宙、周期、混沌珠、“清道夫”的模糊信息和警告,以一种独特的、蕴含生命能量的方式,烙印在了一批特制的苍蓝晶信息载体中。这或许是“薪火”中最珍贵,也最可能被理解的一部分。
艾拉监控着这一切,她的逻辑无法理解这种“低效率”的、近乎情感宣泄的行为。但在林烬的强制命令下,她并未阻止,反而利用其计算能力,优化了信息压缩和投射轨迹,使得“星尘”的播撒范围能更广,保存时间能更长。
这或许是这对已然决裂的领导者之间,最后一丝冰冷的“合作”。
与此同时,林烬秘密召见了雷娜和“匕首”小队。
“挑选一批绝对忠诚、意志坚定的志愿者。任务:携带一部分‘星尘’,乘坐最快、最隐蔽的侦察舰,尝试突破‘清道夫’的封锁,向外探索。”林烬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战士坚毅的脸庞,“你们的目标不是战斗,不是殖民,而是潜伏和观察。如果……如果联盟最终无法幸存,你们,就是最后的眼睛和耳朵,确保‘星尘’不会永远沉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