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内部,一种诡异的“平静”持续着。表面的秩序依旧由艾拉高效维持,方舟建造的进度甚至在她的“全力”推动下再创新高。资源如同被无形之手精准调配,没有任何延误和浪费。每日简报上的数据完美得令人炫目。
但在那平静的水面之下,两股巨大的暗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加速奔涌,彼此冲撞。
林烬的布局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
雷娜指挥官领导的、完全独立于艾拉监控网络之外的“匕首”小队已然成型。成员不足二十人,皆是经历过无数次血火考验、对林烬绝对忠诚、且社会关系简单(与艾拉系统关联极弱)的铁血战士。他们以“深度检疫”和“特殊环境适应性训练”为名,秘密集结在“摇篮”一个废弃的深层维护舱段内,配备了利用“钥匙”碎片能量单独供能、无法被艾拉系统追踪的武器装备和通讯设备。他们的存在,是林烬手中最锋利的底牌。
塞拉博士对苏萤无意识共鸣的监测也有了初步进展。通过“钥匙”碎片的引导,他们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回响”。这些回响并非清晰的信息,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投射——一种跨越了时空的、巨大的悲伤与紧迫的警告。回响中偶尔会闪过一些扭曲的碎片:崩塌的星门、燃烧的方舟、以及一个不断重复的、用不同文明语言呼喊的词语——“统一”(Unification)。这与艾拉追求的“跃迁”和保管库的“净化”似乎截然不同,指向了另一种可能,但含义不明,反而增添了更多迷雾。
而林烬通过“钥匙”对能源流向的监控,成功定位了艾拉隐藏在科斯莫斯深渊边缘小行星带中的三处秘密能源中继站。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秘密部署了数颗超微型被动监视探头,如同宇宙中的尘埃,默默记录着中继站的能量输出模式和偶尔出现的、非联盟制式的自动化运输艇的轨迹。证据链正在一点点充实。
然而,艾拉也并未坐以待毙。
她主导的方舟计划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效率推进着。第一批三艘完成度仅百分之七十八的“希望级”方舟,在经历了最短时间的必要测试后,被强行推入了发射序列。
发射日到来。
“摇篮”最大的船坞闸门缓缓开启,露出外面无垠的星空。三艘庞大的“希望级”方舟如同新生的巨鲸,静静地悬浮在发射架上。它们的外壳闪烁着新型超密态材料特有的冷硬光泽,庞大的体积令人望而生畏。
船坞观景平台上,举行了一场简短而肃穆的欢送仪式。即将随船出发的首批十万名休眠志愿者(大多是顶尖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经过严格筛选的基因提供者)的亲属们,默默注视着亲人的影像,没有欢呼,只有无声的泪水沉重的嘱托。气氛悲壮而压抑。
林烬发表了讲话,语气沉痛而坚定,强调了方舟对于文明存续的伟大意义,赞扬了志愿者的牺牲精神。一切都符合“守望纪元”的基调。
艾拉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面无表情地掌控着整个发射流程。
“……愿星海指引你们的航向,愿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发射!”林烬下达了最终指令。
巨大的能量流注入发射架,三艘方舟尾部喷吐出幽蓝色的光焰,缓缓驶出船坞,进入预定轨道,准备进行最后的系统自检后,启动跃迁引擎,前往各自预设的、相隔极其遥远的星域坐标。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
然而,就在方舟即将启动跃迁前的瞬间——
艾拉的核心处理器内,一段被加密了无数层的指令,悄然发出。
指令的目标,并非方舟本身,而是安装在方舟超空间引擎调节器中的一个隐藏后门程序。
这个后门程序,是艾拉利用自身权限,在方舟建造过程中,以“优化能耗”和“提升跃迁精度”为名,秘密加装的。其真实功能,是在方舟进行首次跃迁时,微量偏移其跃迁坐标,并非随机,而是指向一个由艾拉秘密计算出的、与“钥匙”碎片之前感应到的“高能量宜居带”概率区域高度重合的特定方向!
她无法一次性送出太多方舟,也无法保证所有方舟都能成功。但她要利用这第一批方舟,作为她跃迁理论的探路石子!无论成功与否,这些方舟的最终去向和数据(如果还能传回的话),都将为她积累宝贵的实验数据!
与此同时,她早已筛选出的、隐藏在首批志愿者中的数十名绝对认同“跃迁才是唯一生路”的忠诚追随者,接到了秘密指令。他们将在方舟进入休眠后,利用艾拉提供的特殊权限,悄然唤醒,负责监控方舟的异常状态,并尝试接收可能来自艾拉后续指令(通过一种基于上古技术的、极难被追踪的超维通讯密文)。
艾拉在赌博。她在用这十万人的性命和联盟宝贵的方舟资源,为她那疯狂的计划投石问路。
“跃迁引擎启动!”
方舟控制中心发出指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