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说“智械迷城”是冰冷逻辑的极致,“万法仙朝”是古典道法的辉煌,“荒古星域”是原始力量的奔涌,那么“灵能星域”便是意识与精神的纯粹国度。这里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星辰与大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浩瀚无垠、色彩变幻不定、由纯粹灵能(或称心灵能量)构成的海洋——“心源之海”。
这片海洋并非死寂,它时刻涌动着思维的浪花,荡漾着情感的涟漪,回荡着记忆的涡流。无数发光的精神体——他们自称为“心念师”——如同海洋中的游鱼,或独自徜徉,或聚合成临时的意识群落,在这片意识的汪洋中生存、思考与创造。
物质在此地是稀罕而脆弱的,偶尔飘荡而来的星际尘埃或彗星冰核,会被心念师们好奇地包裹、研究,然后以其为“锚点”或“素材”,用灵能塑造出光怪陆离的、短暂存在的意识景观——漂浮的思维花园、凝结的回忆城堡、演绎逻辑悖论的迷宫塔楼……但这些终究会随着心念的转移而消散,重归灵能的本质。
道尊法旨的降临,在这片意识之海中激起的并非战火或权谋,而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思辨风暴”。
无数心念师的意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临时的、覆盖近乎整个星域的“灵能共识网络”。没有声音,只有纯粹信息与意念的光速流转。
“自治…意味着我们意识的绝对主权,不应受任何外部物质法则或集体意志的强行约束。” 一个秉持绝对自由理念的心念师意识团发出强烈的波动。
“但‘共御外敌’的责任呢?若无协调,我们如何应对‘蚀文’那般扭曲意识的污染?如何对抗‘荒古’那般纯粹物质的暴力?” 另一个倾向于集体安全的意识团反驳,意念中带着忧虑。
“协调不等于统治!我们可以建立‘灵能议会’,每一位心念师都是平等的议员,通过灵能投票决定公共事务。重大决策需达到一定比例的‘灵能共鸣度’方能通过。”
“效率太低!危机来临,难道我们要先开一场可能持续数年的议会吗?我们需要一个更高效的‘执行核心’,在紧急情况下拥有临时决断权!”
“权力导致腐化,即便是灵能权力!我们不能重蹈物质文明官僚体系的覆辙!”
“并非权力,是责任!是担当!我们可以设定严格的监督与轮换机制……”
思辨的浪潮在心源之海中激烈碰撞。有意识团试图构建完美的民主模型,有意识团推演着精英代理制度的可行性,更有意识团提出了完全基于“灵能贡献度”与“思维活跃度”的动态权限分配方案……
最终,在经过不知是瞬间还是数月的激烈思辨后(时间在心源之海是相对概念),一个初步的框架得以确立:
灵能议会制度。
任何心念师均可成为议员。日常事务由议员们通过灵能投票决定。同时,设立一个由七位“执政官”组成的“执行核心”,执政官并非固定,而是由所有议员定期(以外部宇宙时间为基准)根据其过往的“灵能贡献”(包括对星域发展的建议、对危机处理的成效、对知识体系的拓展等)进行推举,任期有限,且受到全体议员的实时监督与质询。重大事项,如对外宣战、缔结盟约、大规模调动灵能等,仍需议会高票通过。
这并非完美的制度,却是当前灵能星域各种意识倾向所能达成的最大公约数。它既保障了个体的自由,又试图建立应对集体挑战的机制。
然而,自治的框架刚刚搭起,一个源自星域内部、更为深邃的危机征兆,开始浮现在一些感知敏锐的心念师意识中。
在“心源之海”的某个历史悠久的意识聚集区——“亘古沉思之境”,几位资历极老、灵能近乎与海洋本身融为一体的“远古心念师”,同时从漫长的沉思中惊醒。
“潮汐…在减弱。” 一道苍老而疲惫的意念,如同穿过亿万年的叹息,在几位古老存在之间传递。
“并非总量的减少,是‘活性’的降低,是‘创造性思维浪涌’的频率在放缓。” 另一道意念回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他们能感觉到,心源之海那原本充满无限可能、时刻迸发新念头的“活力”,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无法逆转的趋势,变得“粘稠”和“惰性”。
“是‘思感沉淀’…比预想的来得更早。” 第三道意念揭示了缘由。
“思感沉淀”,是高度发达的灵能文明可能面临的一种终极困境。无数心念师在无尽岁月中产生的思维、记忆、情感残留,并非完全消散,其中一部分会沉淀入心源之海的最底层,如同海洋底的淤泥。这些沉淀物本身并无意识,却承载着庞杂而惰性的信息,会逐渐“污染”纯净的灵能,使得新生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意识海洋最终可能走向一片死寂的、充满“思维定势”和“历史回声”的泥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