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寂的潮水彻底退去,留下的是一片伤痕累累却又焕发着别样生机的混沌真界。苍穹之上,原本由艾拉所化的“寂灭之阳”已然无踪,但真界自身本源在经历了终极考验后,散发出更加温润而内敛的永恒之光,普照着万千山河。
战争结束了,但更大的挑战——生存与重建,才刚刚开始。
万道议会成为了协调全局的核心。没有天道意志的直接指引,所有决议都需要各方代表协商而定,过程虽比以往更加繁琐,却也真正体现了“万道共治”的精神。
首要之事,是安顿逝者,抚慰生者。
在议政星殿的倡议下,一座前所未有的、横贯星海的巨型纪念碑开始动工建造。它并非坐落于某一颗星球或某一片大陆,而是由无数悬浮于真界各处重要节点上空的金色碑体共同构成,名为“英灵碑林”。
主碑矗立在昔日混沌天宫所在的虚空,那里虽宫阙隐去,却仍是真界气运汇聚之地。碑体由各族捐献的最珍贵的材料熔铸而成,其上没有繁复的凋纹,只有以大道符文镌刻的、无数在对抗归寂中牺牲者的名字。
林风、艾拉、魔主、凌锋、以及所有在“初光号”及最终决战中陨落的修士与凡俗生灵之名,皆在其上,不分尊卑,不论功绩大小。每一个名字都微微发光,与真界的本源隐隐共鸣,仿佛他们的意志并未消散,而是化为了守护这片天地的一部分规则。
不仅仅是主碑。在磐石城上空,有铭记守城战士的“厚土碑”;在星辉聚居点,有记录计算者姓名的“理性方尖碑”;在北冥寒渊,有冰凋玉琢的“玄冰英魂壁”;在锐金戈壁,有剑意冲霄的“剑修英烈碑”……
每一座分碑都与主碑气机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真界的、无形的“信念之网”。生灵们可以随时前往任何一座碑前祭奠、缅怀,而这座碑林网络本身,也成为了稳定真界法则、抚平战争创伤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对真界本源的修复工作也在青石的主持下全面展开。他行走于各处受损的灵脉节点,以自身愈发精纯的混沌之气为引,调和地气,疏导淤塞,引导生机重新流淌。他不再仅仅是疏导者,更像是一位高明的医师,在为整个世界疗伤。被他调理过的区域,不仅灵气复苏,甚至能隐隐感受到一丝林风化道时留下的、包容而坚韧的意蕴,使得这些区域的法则更加稳固。
星辉聚居点在启明的领导下,投入了另一项浩大工程——“众生之网”的升级。他们利用构建“真界意志计算中枢”积累的经验,将原本更多作用于精神联系的众生之网,进行实体化的拓展。目标是建立一个连接所有主要聚居区、能够实时传递信息、调配资源、甚至进行远程能量支援的物理网络。这被视为未来真界文明沟通与发展的血脉通道。
“启明号”星槎,在经历了最终的战争洗礼后,虽受损严重,但其核心结构与关键技术得以保存。百工阁与各族匠师们,在修复它的同时,也开始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多型号、用途各异的新一代星槎。探索混沌的“星轨计划”并未因惨烈的牺牲而终止,反而被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动力与更加明确的目标——并非为了单纯的征服,而是为了理解,为了交流,为了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向更远方。
新的秩序在废墟之上建立,新的希望在心痛之后萌发。
这一日,在英灵主碑之下,万道议会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并非为了纪念逝去,更是为了宣告新生。
来自真界各方的代表齐聚于此,人数远超以往。除了熟知的青石、启明、岩、寒羽、金煞、冰芸等人,还有许多在战后崭露头角的新面孔,有在资源调配中展现卓越才能的管理者,有在技术革新中提出关键见解的年轻学者,有在安抚民众、重建家园中表现出色的基层领袖。
青石作为议会首席(由各方推举产生),立于碑前,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传遍四方:
“归寂之劫已过,此乃无数先辈以血肉神魂铸就之奇迹。”
“天道隐,而万道兴。自此,真界命运,由我等共掌。”
“先辈之道,我等承之;先辈之志,我等继之;先辈未竟之事业,我等行之!”
“今日,于此英灵碑下,吾等立誓:”
“当使此界,万道昌隆,文明不朽!”
“当使我辈,薪火相传,勇毅前行!”
“当使逝者,英灵不远,见证永恒!”
没有慷慨激昂的呐喊,只有沉甸甸的承诺与责任。所有代表,无论出身何种道途,此刻皆神情肃穆,心念如一。
仪式之后,议会通过了《真界复兴与发展纲要》,确立了未来万年的发展方略:以内求稳固、修复本源为主,以外求审慎、探索混沌为辅,大力发展跨界交流与技术融合,保障民生休养,鼓励道途创新。
一个新的纪元,真正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纪元里,混沌天宫成为了传说中的圣地,虽不可见,但所有生灵都知道,道祖林风与他们同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