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道纪元”的帷幕,随着天宫论道的落幕与《真界公约》的颁布,正式拉开。混沌真界迎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其变化之剧、气象之新,远超过去任何一个时代。
万道议会的成立,是秩序落地的第一块基石。
议会总部并未设在任何一方势力的地盘,而是由天道意志直接在混沌天宫下方,开辟了一方独立的次元空间——“议政星殿”。星殿之内,星辰为座,法则为席,各大道途的代表定期于此相聚。起初的会议难免还有旧日隔阂与理念争执,但在《真界公约》的框架下,以及天道那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注视下,争执最终总能回归理性,转化为一条条具体的议案。
第一个百年,议会主要致力于几项关乎全局的要务:
其一,厘定疆域,划分资源区。 这不是为了固化界限,而是为了避免无谓的冲突。以磐石城、霜晶堡等大型势力为核心,结合地理特征与灵脉分布,划定了初步的“道域”。同时,将一些无主的、新发现的资源富集区,划为“公共探索区”,由议会协调,各势力凭贡献度获取开采权。此举极大缓解了因资源争夺而引发的摩擦。
其二,统一度量,制定标准。 这几乎是百工阁与星辉聚居点联合推动下,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以往,各势力间交易,对灵材品级、丹药效力、法器威能的评定五花八门,极其不便。在万道议会主导下,一套融合了传统修行感知与理性之道精密测量的《真界通用标准》被制定出来。从灵气浓度的“灵压单位”,到材料硬度的“庚金刻度”,再到丹药蕴含药力的“丹纹指数”,皆有公论。这套标准迅速推广至所有缔约势力,使得跨道途的大宗贸易和深度合作成为可能。
其三,建立“贡献天榜”体系。 一座巍峨的、由混沌之气凝聚而成的金色巨碑,矗立在议政星殿之外,其上流光溢彩,实时罗列着各方势力及个人对真界的贡献。贡献度不仅来源于上缴稀有资源、完成议会任务,更重要的来源是——技术创新与知识共享。
青石与启明合作的“真界灵脉网络监测与疏导体系”初步建成,并在一次小范围地气波动中成功预警、平稳疏导,为两人及其背后的势力带来了巨额贡献,高居天榜前列。
冰芸与木妖族合作研究的“冰霖育灵法”,能有效提升某些珍稀灵植的成活率与品质,同样榜上有名。
百工阁公开部分基础法器炼制图谱,星辉聚居点共享低阶符文逻辑模型,凡此种种,只要能促进真界整体进步,皆可获得天道气运反馈与贡献积分。贡献积分可在议会宝库中兑换稀有的天道符诏、先天灵物,甚至是向天道意志提出特定范围推演的宝贵机会。
这套体系的建立,如同给真界这辆马车装上了精准的导航与强劲的马达,引导着所有势力将精力投入到建设性与创造性的事务中。
而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知识的壁垒被打破。
在议会的倡导与贡献度的激励下,各大道途开始有限度地开放传承。第一批“跨界道院”在几个主要道域的中心城市建立起来。这些道院并非培养某一特定道途的弟子,而是提供一个平台。
在磐石城新设立的“厚土道院”中,可能同时开设着由厚土战道教习传授的《基础灵力锤炼》,由百工阁匠师讲授的《常见灵材辨识与处理》,甚至还有星辉派来的学者讲解《能量流动的数学原理(入门)》。一名年轻的修行者,可以在打牢根基的同时,接触到完全不同体系的思维方式。
这种跨界交流,催生了令人瞠目的创新。
有百工阁的炼器师,在学习了星辉的符文逻辑后,创造出了能够根据输入灵力属性,自动微调输出效果的“自适应法器”。
有锐金戈壁的剑修,在研究了厚土战道的“不动如山”意蕴后,竟开创出了注重防御与反击的“守剑流”。
更有来自青帝林海的木妖,在接触到妙音坊的音律之道后,尝试将特定的旋律与生长法术结合,创造了能加速灵谷成熟的“催生灵谣”。
真界的文明,以一种融合再创新的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进化着。
然而,发展的脚步并未止步于已知的疆域。
议政星殿内,一项代号为“星轨”的宏大计划,在经过数十年的论证、推演与前期准备后,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星轨计划”的目标,直指《真界公约》第五条——域外探索。
真界虽广袤,但并非无限。天宫论道时,天道意志已隐约揭示,他们所知的“混沌真界”,或许只是无尽混沌中的一座“安全岛”。岛外,是更加浩瀚、也更加危险的未知。了解外界,获取更多资源,乃至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探索势在必行。
计划的核心,是建造能够抵御混沌侵蚀、进行长途航行的“星槎”!
这绝非易事。混沌之气狂暴无序,蕴含湮灭一切的特性,寻常法器乃至生灵,触之即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