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选择闭关的这片区域,位于一条缓慢流淌的混沌能量长河之畔。河水平静而深邃,倒映着彼岸天际变幻莫测的极光,河底并非泥沙,而是凝结的法则结晶,散发出莹莹微光。这里能量相对温和,法则脉络清晰,是静心悟道的理想场所。
他并未急于深入修炼,而是先将心神沉入体内,仔细审视着大成后的源初之体。每一寸肌体(如果还能称之为肌体的话)都仿佛由最本源的混沌之气构成,内蕴无数微缩的、不断生灭的符文宇宙。力量在体内奔流不息,圆融通透,与外界彼岸环境产生着和谐的共鸣。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与初入彼岸时相比,已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然而,艾拉的警示如同悬钟,在他心头长鸣。“他们”的存在,像是一片无形的阴影,笼罩在看似无垠的彼岸之上。若不能尽快拥有足以自保乃至抗衡的力量,或许终有一日,自己也会如那些源初之神一般,或化道,或迷失,或沉眠。
“自成源头……”林风喃喃自语,古老者提及的这条传说之路,此刻对他而言,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并尝试践行的目标。艾拉的极端尝试虽然失败,却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思考的另一扇门。
他回想起艾拉基地爆炸时,那毁灭与创造力量交织的瞬间,以及自己最终将其“混沌归一”的过程。那种将截然相反、甚至互相冲突的力量强行统合,最终归于一种更本源、更稳定状态的体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混沌的本质,或许并非仅仅是包容,更是“统御”与“演化”。 包容是被动的接受,而统御是主动的引导;演化则是在统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可能。自己的混沌大道,是否能够不仅仅满足于与彼岸环境和谐共存,而是更进一步,以自身为基点,演化出一个独立于外界、拥有自身独特法则体系的“新源头”?
这个念头一生,便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蔓延开来。他开始以自身为模型,进行推演。
他首先模拟自身源初之体的结构,试图将其视为一个“宇宙雏形”。体内的混沌符文是基础法则,奔流的能量是物质与能量的源泉。但很快他便发现,这远远不够。一个真正独立的宇宙,需要完整的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生命等基本法则框架,并且这些法则必须能够自我循环、自我维持,形成一个封闭且稳定的系统。而他现在的身体,更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彼岸环境进行着能量交换,其内部的法则也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影响。
直接“开辟”一个体外宇宙?他想到了古老者提及的那些失败先例。在无秩混沌中强行建立秩序,无异于逆天而行,会遭到整个彼岸的排斥反扑。此路似乎已证明不通。
那么,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不追求外在的、独立于彼岸的宇宙,而是追求内在的、以自身意识为核心的“绝对自主”?
这个想法让他心神一震。他想到了艾拉最后时刻那决绝的意念,那种宁可彻底消散也不愿被同化的意志,本质上就是对“绝对自主”的极致追求。只是她的方法错了,她试图通过对抗和掠夺来实现,结果却适得其反。
如果将“自成源头”理解为“意识与法则的绝对统一,乃至意识成为法则的制定者”,那么关键点或许在于“意识”的升华与“法则”的彻底掌控。
林风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他回忆起自己从弱小到超脱,再到踏入彼岸的每一步。每一次境界的提升,都伴随着对更广阔天地法则的领悟与适应。但无论是源海还是彼岸,他所领悟和运用的,都是“已有”的法则。他从未尝试过,去“定义”一种全新的、只属于他自己的法则。
这需要何等的境界和对大道本质的理解?
就在他苦思冥想,推演陷入瓶颈之际,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波动,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轻轻触动了他的感知。
那波动……带着艾拉特有的寂灭与生机混合的气息,但极其纯净,不含任何意志残留,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能量印记或者说“道韵”残留?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自他体内那已经完成“混沌归一”的本源深处!是艾拉散去意识时,主动融入的那部分能量所留下的最后痕迹!
这缕道韵如同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记录着艾拉对“超越”、对“寂灭”、对“力量本质”的所有理解与感悟,此刻,在林风全力推演“自成源头”之路时,被悄然触发,浮现出来。
刹那间,林风仿佛与艾拉进行了一场跨越生死的论道。
艾拉对“破”的极致理解,对打破规则枷锁的种种构想(尽管多数是危险的),如同另一盏明灯,照亮了林风推演路径上的某些盲区。艾拉的“破”,强调的是打破外在约束;而林风的“立”,强调的是构建内在秩序。两者结合,是否就能走出一条“破而后立”,以自身意识为核心,重构法则的新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