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公寓里只亮着一盏孤灯。
凌默刚结束晚间的静坐,窗外江大校园的方向似乎还隐约传来兴奋的声浪,与他室内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屏幕在昏暗中亮起,震动声打破了寂静。
来电显示是“许教授”。
凌默按下接听键,还未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许教授带着疲惫和焦虑的声音,比往常少了几分从容:
“凌小友,抱歉这么晚打扰你。”
许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背景音里还能听到纸张翻动和隐约的争论声,似乎他还在工作。
“客气了,许教授。”
凌默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
“唉,今天你的讲座,我都听说了,堪称惊世骇俗!
本来不该在这个时候扫你的兴,但……”
许教授叹了口气,语气变得凝重,
“关于即将召开的世界文明对话与发展峰会,我们筹备组这边……遇到大麻烦了。”
凌默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分歧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还要深。”
许教授语速加快,透露出内心的焦灼,
“守正和革新两派,在几个核心议题上僵持不下,几乎是水火不容。
筹备会议开了好几次,不仅没有达成共识,反而矛盾愈演愈烈。”
电话那头传来许教授揉按太阳穴的声音:
“我们原本准备的几套方案,现在看来都过于理想化,根本无法调和这两种极端立场。
而时间越来越紧,西方学界的几位代表人物已经抵达美丽国,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就等着看我们内部意见不一,好在正式会议上掌握主导权。”
许教授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恳切:
“凌小友,我今天听了你在江大关于文明火种的论述,深受震撼!
那是一种超越现有框架的视野,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我们……我们真的遇到瓶颈了。”
他的语气几乎带着一丝请求:
“所以,我冒昧地恳请你,能否提前动身,早点来京都?
我们需要你过来,一起研讨一下,帮我们打开思路,找到破局的关键!
你的见解,或许能成为打破僵局的那把钥匙。”
窗外,一阵夜风拂过,带来远处模糊的喧嚣。
凌默的目光从璀璨的都市夜景收回,落在室内那方古朴的歙砚上。
电话里,许教授的呼吸声都带着沉重的期待。
片刻沉默后,凌默开口,声音平稳如常:
“好。”
一个字,清晰明确。
许教授那边明显松了一口气,紧绷的情绪瞬间缓解了大半:
“太好了!太好了!
凌小友,我马上把你的名字加入核心研讨组,相关权限和资料我会立刻安排人发给你。
你看……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动身?”
“这两天。”凌默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好!我这就安排接待事宜!
凌小友,这次……真的要多仰仗你了!”
许教授的声音重新充满了力量。
结束通话,公寓内重回寂静。
凌默将手机放在桌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
江大之夜的狂热尚未完全平息,另一场关乎文明走向的、无声的战役已然拉响了前奏。
他转身,视线掠过书架上那些沉寂的典籍,最终落在一旁空着的行李箱上。
京都,前往美丽国前的文明交锋场,他需要提前入场了。
决定已下,凌默不再耽搁。
在动身前往京都之前,他需要对这个时代的文化学术脉络有一个更直观、更系统的了解,
尤其是关于即将讨论的“文明对话”议题。
他想到了江城古书古物文化收藏馆
——这座被誉为“江城文化心脏”的地方,或许能为他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沉淀。
没有惊动任何人,凌默独自一人,在第二天午后驱车来到了位于江城东湖之滨的收藏馆。
与一般博物馆不同,这里更像一个不对普通公众完全开放的研究型机构,环境清幽,带着一种沉淀了岁月的书卷气。
出示了许教授提前为他准备好的特别阅览证,凌默在一位年轻馆员的引导下,穿过层层门禁,走进了古籍文献区。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墨锭和淡淡防虫药剂的混合气味,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深色木质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放着无数或线装、或精装、或卷轴形式的文献,静谧而庄严。
他的目标明确,直接调阅了近五十年来关于“中西文明交流史”、“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近现代华国哲学思潮流变”等相关主题的核心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以及一些未曾大规模刊印的内部研究报告。
他寻了一处靠窗的安静位置坐下,窗外是摇曳的竹影。
馆员将一摞摞厚重的书刊和档案盒小心地放在他面前宽大的阅览桌上。
凌默沉下心来,开始快速而高效地翻阅。
他的阅读速度极快,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掠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捕捉着关键信息和核心论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