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畔日出的震撼与感动之后,直播团队稍作休整,便移步前往下一个地点
——承载着江城百年烟火气的古街老巷。
主持人江听雪在镜头前,为上午的江边直播做了个简短的总结,
她的声音依旧悦耳,但细心的观众能发现,
她提及凌默和那两首诗时,语气中多了几分之前没有的、发自内心的推崇与敬意:
“观众朋友们,相信刚才凌默老师带来的《望江晨笑》和《忆江南》,
以及那句你我的日出,已经深深印在了大家心中。
凌默老师用他的才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江城清晨。
而接下来,我们将跟随凌默老师的脚步,
走进江城的脉搏深处,去感受这座城市最鲜活、最温暖的
——市井烟火气。”
车队缓缓驶入古街区域。
当凌默一行人下车,步入青石板铺就的狭窄巷道时,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
阳光透过两旁老建筑错落的屋檐,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诱人的香气——
刚出笼的包子蒸汽腾腾、油锅里炸物的滋滋作响、熬煮多时的骨汤浓香、还有糖炒栗子的甜腻……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小贩悠长的吆喝、店家热情的招呼、街坊邻居的闲聊、游客惊喜的赞叹,共同谱写了一曲活色生生的生活交响乐。
直播镜头跟随着凌默。
他依旧戴着帽子,但不再像在江边那样遥不可及,而是融入了这热闹的街景中。
他的目光带着些许好奇,扫过两旁琳琅满目的传统小吃摊和手工艺品店铺。
凌默在一个生意兴隆的早餐摊前停下脚步。
摊主是一对淳朴的中年夫妻,丈夫炸着油条,妻子忙着盛豆浆。
凌默要了一碗咸豆浆和一根刚出锅的油条。
老板娘看到镜头和后面跟着的一群人,有些紧张,
但凌默很自然地接过碗,用江城方言道了声:“谢谢阿姨,生意兴隆。”
这句地道的方言瞬间拉近了距离,老板娘愣了一下,随即笑开了花:
“哎哟,小伙子(zéi),你也是江城人呐?借你吉言,借你吉言!”
凌默尝了一口豆浆,点了点头,对着镜头简单评价:
“很地道,是小时候的味道。”
他又掰了一截酥脆的油条泡进去,动作熟练。
弹幕立刻沸腾:
「啊啊啊默哥说方言!好苏!」
「老板娘好可爱!被默哥一句方言搞懵了!」
「看起来好好吃!地址呢?求定位!」
「默哥小时候也吃这个吗?瞬间感觉好亲切!」
「已截图!默哥吃早餐的样子也太接地气了!」
江听雪适时地笑着问道:
“凌老师,看来这家店勾起了您很多童年回忆?
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记忆中的江城味道吗?”
她的提问不再仅仅是流程式的,而是带着真诚的探寻意味。
凌默想了想,看着碗里的豆浆油条,语气平和:
“记忆里的味道,其实很简单。
就是清晨巷口的热气,和这份能暖到胃里的踏实。”
他没有多说,因为他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家,但话语中的情感却让弹幕又是一阵“泪目”和“想家”。
路过一个做糖画的小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正用小勺舀着熔化的糖浆,
手腕飞快转动,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便出现在石板上,引来围观小孩的阵阵惊呼。
凌默驻足观看,眼中流露出欣赏。
老爷爷抬头看到他,先是没在意,随即似乎认出了他,或许是早上也看了直播,眼睛一亮,笑着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问:
“后生仔,要不要来一个?给你画个复杂的!”
凌默笑了笑,没有拒绝。
老爷爷兴致勃勃,手腕翻飞,这次画的却不是动物,而是……一行字!
糖浆勾勒出飘逸的轮廓
——“江城如画”。
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凌默也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接过那幅特殊的“糖画”,真诚地道谢:
“谢谢老爷子,手艺绝了。”
弹幕笑疯了:
「哈哈哈老爷子是懂应景的!」
「糖画版《望江晓》!」
「这老爷子肯定看了早上的直播!」
「默哥那愣住的表情我能笑一年!」
「这互动太有爱了!」
「求问老爷子摊位的具体位置!我也要去定制!」
江听雪也忍俊不禁,对着镜头说:
“看来我们凌默老师的诗句已经深入人心,连糖画老爷爷都成了您的粉丝,用他独特的方式向您致敬呢!”
她看向凌默的眼神,带着明显的笑意和一丝她自己都没察觉的亲近。
随着直播进行,认出凌默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
大家虽然激动,但或许是受这古街祥和氛围的影响,并没有造成混乱,而是热情地打着招呼。
“凌默,欢迎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