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五点,夕阳的余晖给校园建筑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边,但星海国立大学大礼堂前的广场,却早已被一种比夕阳更炽热的氛围所笼罩。
距离决赛开始还有两个小时,这里已经人声鼎沸,黑压压地聚集了数百人,并且还有更多学生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
广场上仿佛一个缩小的、沸腾的校园。
各式各样的学生汇聚于此:
有精心打扮、穿着裙装或帅气服饰的,显然是准备好好享受这场视听盛宴;
有穿着休闲、背着书包刚从自习室或图书馆赶来的,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充满期待;
更有三五成群的好友,手里拿着零食饮料,兴奋地叽叽喳喳,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派对。
空气里混合着微热的风、各种香水味、以及躁动不安的青春气息。
议论声、欢笑声、打招呼声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浪,几乎要掀翻广场上的天空。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组织有序的应援团。
他们大多聚集在特定的区域,举着精心制作的手牌、灯牌和横幅,上面写着响亮的口号:
音乐学院区域:
“音你非凡,冠绝星海!”
他们的选手实力强劲,应援也显得专业而自信。
经济学院区域:
“经世之音,震撼人心!”
口号带着学科特色,气势不凡。
外国语学院区域:
“声动寰宇,语众不同!”
横幅甚至用了好几种语言,格外抢眼。
每个应援团都有负责人在组织喊口号、分发统一的荧光棒或贴纸,成员们脸上洋溢着为自家学院和选手骄傲的神情,彼此加油打气,充满了集体荣誉感。
而在这些学院应援团之外,广场一角聚集着一支格外庞大且引人注目的队伍
——自发组织的“37号应援团”。
这支队伍没有学院界限,成员来自全校各个院系,是被“37号”两场比赛,尤其是复赛那首《篇章》彻底征服的忠实拥趸。
其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许多人都经过了特意装扮,穿着漂亮的裙子,化了精致的妆容,脸上兴奋的红晕比晚霞更绚烂。
他们手中举着的牌子五花八门,却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
“37!YYDS!”
“神秘之声,灵魂共振!”
“37号,今夜为你封神!”
“跪求大神露脸!”旁边画着哭泣的表情
此刻,他们正在几个活跃分子的带领下,紧张而兴奋地排练着口号:
“三十七!三十七!三十七!”(节奏整齐的呼喊)
“神秘大神,闪耀星海!”(充满崇拜)
“再来一首!安可!安可!”(提前预支了热情)
他们的情绪最为高涨,眼神中的期待也最为炽热,因为他们的偶像最为特殊,也最为神秘。
这种因未知而更显狂热的氛围,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文学院的应援区位置不错,但气氛却有些微妙。
学生们脸上交织着极大的幸福和显而易见的苦恼。
幸福,毋庸置疑,呼声最高、被视为夺冠最大热门的“37号”是他们文学院的!
这让他们走在路上都觉得腰板挺直了几分,承受着其他学院学生羡慕又好奇的目光。
苦恼,却也是真苦恼
——他们根本不知道“37号”是谁!
连名字都不知道!
这导致他们的应援陷入了尴尬:
喊学院口号?“文学院加油!”
——感觉范围太大,不够精准。
想喊选手名字?
——面面相觑,喊啥?喊“37号加油!”又觉得有点干巴巴,不够亲切,体现不出“自己人”的优势。
这种“手握王炸却不知如何出牌”的窘迫,让文学院的应援组织者抓耳挠腮,最终只能暂时打出“文学院37号,学院之光!”
这样折中的横幅,但喊起口号来,总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只能跟着“37号应援团”一起喊“三十七!三十七!”,内心却是五味杂陈,既骄傲又有点小憋屈。
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期待感,如同不断加压的锅炉。
对于普通观众,是期待一场精彩的音乐盛宴;
对于选手的支持者,是期待自家偶像脱颖而出;
而对于那庞大无比的“37号”粉丝群来说,期待则更为复杂和强烈——他们不仅期待一场超越复赛的演出,更期待着那个神秘声音的主人,今晚是否会真的揭开面纱?
紧张感也同样存在。
尤其是那些提前到场、准备入场的选手们,透过人群缝隙看到这盛大场面,看到那些狂热的粉丝,手心不禁捏了一把汗。
他们知道,今晚的舞台,注定不凡,而压轴的那位,更是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所有选手面前。
晚上五点的大礼堂门口,就像一场盛大狂欢节开幕前的广场,充满了喧嚣、色彩、热情和无限的想象。
所有人的焦点,或明或暗,都指向了那个代号“37”的神秘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