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10章 首个博书生的顺利毕业

时光荏苒,距离顾言澈和苏念晴建立独立实验室,已过去了近五个春秋。那个曾经空荡的毛坯间,如今已是仪器嗡鸣、数据奔流、充满活力的科研阵地。而在这五年里,最让他们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成就,并非顶刊论文或重磅奖项,而是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姜宇,即将迎来他的博士论文答辩。

姜宇是实验室初创时招募的第一批学生之一,背景是计算生物学。他亲历了实验室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也从青涩的科研新手,成长为能够独立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攻克技术难题、并清晰展示成果的成熟研究者。他的博士论文课题,完美体现了实验室的特色,旨在开发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整合多组学数据,预测癌症的免疫治疗反应。这个课题高风险、高难度,但也极具前瞻性。

答辩日前夕,实验室洋溢着一种特殊的紧张与兴奋。顾言澈和苏念晴作为导师,与姜宇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答辩。他们扮演挑剔的答辩委员,提出了各种可能想到的尖锐问题。姜宇对答如流,展现出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沉稳的台风。

“没问题了,姜宇。”苏念晴满意地点头,“你对工作的理解非常深入,准备得很充分。”

顾言澈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记住,答辩是展示你五年成果的时刻,自信地把你的故事讲好。”

姜宇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谢谢顾老师,苏老师!我一定全力以赴。”

答辩当天,小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除了答辩委员会的教授,实验室的全体成员、系里许多感兴趣的老师同学都来旁听。顾言澈和苏念晴坐在第一排,心情如同送孩子进考场家长。

姜宇站在讲台前,西装笔挺,从容不迫。他开始讲述他这五年的探索之旅:从最初的研究动机,到算法的艰难构建与优化,再到在大型临床数据集上的验证,以及最终发现的生物学新见解。他的报告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图表精美,面对委员们的连环提问,他应对得体,展现了出色的科学素养。

顾言澈和苏念晴静静地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们看到了姜宇刚进实验室时调试代码的焦头烂额,看到了他第一篇论文被拒时的沮丧,也看到了他通宵达旦攻克难题的执着,更看到了他获得第一个漂亮结果时的狂喜。这五年的点滴,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回放。这一刻,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远超个人学术成功的、更深沉的满足感——为人师者的成就。

答辩委员会闭门讨论后,主席微笑着宣布:“恭喜你,姜宇博士!你的答辩非常精彩,工作扎实而富有创新性。委员会一致通过,建议授予你哲学博士学位!”

掌声雷动!姜宇激动地与每一位委员握手。当他走向顾言澈和苏念晴时,眼眶有些湿润。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顾老师,苏老师,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指导,我不可能完成这一切。”

顾言澈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苏念晴则上前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恭喜你,姜宇博士!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当晚,实验室为姜宇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庆祝会。大家欢声笑语,回忆着共同奋斗的趣事。顾言澈发表了简短的祝酒词,他向来言简意赅,但这次却多说了几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作为教授最大的幸福和最重要的责任。看到姜宇今天的成长,我觉得,我们这五年,值了。这只是一个开始,实验室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姜宇走出去,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

姜宇的顺利毕业,是“顾-苏联合实验室”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实验室不仅能够产出前沿的科研成果,更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顾言澈和苏念晴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成功完成了从“优秀研究者”到“合格导师”的角色转变。学术的薪火,得以传承。

望着人群中自信成熟的姜宇,顾言澈和苏念晴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实验室的第一个周期圆满结束了,而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周期,正伴随着新生的力量,悄然开启。他们的学术生命,也通过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得到了延续和拓展。这份喜悦,独一无二,沉甸甸的,温暖而长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