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2章 MIT与Harvard的实验室初体验

安顿好新家后,顾言澈和苏念晴立刻投入了博士生涯的正轨——进入实验室。这是他们未来五年待得最久的地方,也是学术成长的核心战场。

顾言澈的实验室在mIt着名的理论物理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大楼里。第一天,他提前半小时到达。实验室的氛围与A大截然不同,更加国际化,节奏更快。他的导师是位享有盛誉的诺奖得主,虽然年事已高,不再亲自指导每一个细节,但思维极其敏锐,每周的组会要求极高。实验室里博士后和博士生云集,来自世界各地,个个都是顶尖聪明、野心勃勃的人物。

导师简短欢迎后,便将他交给了一位资深的博士后带教。师兄丢给他一沓厚厚的预印本论文和实验室过往的研究报告,“先熟悉一下我们最近的工作和风格,下周组会谈谈想法。”语气直接,没有太多寒暄。顾言澈立刻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期待。他找到分配给他的工位,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周围堆满了专业书籍和草稿纸。他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开始沉浸式阅读。周围是激烈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和白板上演算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高度专注的气息。午餐时,同事们大多匆匆解决一个三明治,继续工作。顾言澈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他喜欢这种纯粹而高效的学术氛围。

与此同时,苏念晴也第一次踏进了harvard医学院一栋崭新的研究大楼。她的实验室规模更大,更像一个精密的生物工厂。超低温冰箱、高通量测序仪、共聚焦显微镜……各种昂贵的仪器嗡嗡作响。她的导师是位年轻有为的女教授,作风干练,要求严格,但更注重面对面交流。第一天就给她布置了具体的任务:熟悉实验室最新的单细胞测序平台操作流程,并开始处理一批小鼠模型的组织样本。

实验室里除了博士生、博士后,还有多名技术员。氛围忙碌但有序。苏念晴需要快速记住各种试剂的位置、仪器的使用规范、以及实验室特定的数据管理流程。全英文的环境让她起初有些紧张,尤其是在和技术员沟通实验细节时,需要格外专注。但她扎实的基础和A大的科研训练很快发挥了作用,她仔细记录每一步操作,不懂就问,很快赢得了同事的初步认可。

下班后,回到查尔斯河畔的公寓,两人仿佛从两个不同的世界归来,但都有满腹的话想和对方分享。晚餐时间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信息交换日”。

“我们实验室那个印度博士,今天在白板上推的那个公式,太巧妙了,我看了半天才跟上思路。”顾言澈一边煮意面,一边难得地主动说起白天的见闻,语气带着兴奋。

“真好!我们实验室今天泡胶老是出问题,可能是新批次的试剂有问题,折腾了一下午。”苏念晴洗着沙拉菜,语气略带疲惫但充满分享欲,“不过我导师说下周带我去参加一个和mIt计算机系的合作讨论会,关于AI辅助图像识别肿瘤细胞的,听起来很有意思!”

“嗯,跨学科合作机会多,是好事。”顾言澈点头,将煮好的面捞出来,“你们实验室安全规范很严格,进入动物房要层层消毒。”

“是啊,步骤超多。你们呢?理论物理实验室是不是就电脑和黑板?”

“差不多,但讨论起来‘火药味’很浓,经常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交流着各自实验室的文化差异、导师的风格、遇到的难题、结识的新朋友。顾言澈会分享他看到的精妙数学推导,苏念晴会描述实验中的有趣现象。虽然领域不同,但他们都能理解对方工作的挑战和价值,并能从彼此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这种交流,不仅缓解了初入新环境的紧张和孤独感,更是一种智力上的相互滋养。

夜晚,两人并排坐在新书桌前,各自对着电脑。顾言澈在演算复杂的方程,苏念晴在阅读厚厚的实验protocol(操作流程)。台灯洒下温暖的光晕,窗外是查尔斯河的静谧夜景和对岸的璀璨灯火。房间里很安静,只有键盘声和翻书声,但一种紧密的、共同奋斗的联结感在空气中流淌。

最初的体验是新鲜而充满挑战的。他们像两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新知识,适应着新节奏,也暗暗衡量着自己与顶尖同侪的差距。压力无处不在,但更多的是被激发起的斗志和求知欲。因为他们知道,身边有一个人,正和自己一样,在另一座学术高峰上努力攀登,并且随时可以转过身,给予最理解的支持和最有效的讨论。mIt和harvard的实验室,是他们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也是他们新一轮并肩作战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