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204章 规矩开始自己打结了

破帷 第204章 规矩开始自己打结了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林昭然立在晨雾未散的村塾前,看阿福攥着新抄的《新仪录》往青石板上跳。

村塾低矮的茅檐挂着露珠,鸡鸣声从远处断续传来,空气中浮动着湿草与柴灰的气息。

她月白衫子被晨露浸得发沉,鬓角碎发沾着草屑,袖口微凉——昨夜伏案太久,指尖还残留墨汁的涩意。

这孩子昨日还因为不肯给里正行叩拜礼被揪着耳朵骂,此刻却把竹板翻得哗哗响,鼻尖沾着墨点,赤脚踩过湿漉漉的青石,脚底拍出细碎水声,倒像捧着什么金贵物事。

“先生!”阿福跑到她脚边,仰头时喉结动了动——是三息凝视的规矩。

林昭然垂眸与他对视,看见自己在孩子瞳孔里的影子:发间那支竹簪闪着微光,是前日阿福用劈柴剩下的竹片磨的,刻着歪歪扭扭的字。

三息将尽时,阿福忽然咧嘴笑了,露出缺牙的牙床,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这是推行的第七日。

其实前三天没人肯学,直到小桃娘病了三日,林先生守了一夜,第二天阿福才第一个站出来。

如今连王屠户都蹲在塾外槐树下,盯着自家小子给挑水的老张头行三息凝视礼。

林昭然记得那场景:少年的目光从老张头沾泥的草鞋往上移,停在他眼角的皱纹里,停在汗湿的布巾上,最后停在颤巍巍的水担上。

老张头先是发愣,接着抹了把脸,水珠子顺着指缝往下淌,滴在青石板上,一声比爆竹还响——那声音清亮得仿佛敲在人心坎上,惊飞了檐下一只麻雀。

阿昭。巷口脚步轻响,王婶挎着竹篮走来,篮底露出半把嫩葱,茎叶上还带着泥土的腥气。

她没像从前那样福身,只站定了与林昭然平视,目光落在她发间那支竹簪上。

“起初狗剩还骂‘装神弄鬼’,昨儿见隔壁春妮给娘捶背也得了夸,才试了试……”她声音发颤,指尖抚过篮沿的豁口,“昨儿夜里,我家狗剩给我端洗脚水了。”她比画着三息的时长,眼角的细纹里泛着水光,“他蹲在脚盆边,就这么看着我……五十年了,我头回觉着,我这张老脸,能让孩子看进心里去。”

林昭然喉间发紧,袖中指尖不自觉攥住袖口。

她想起昨夜在《新仪录》上写的注:礼非俯首,乃相视。墨迹未干时,程知微的信鸽扑棱棱撞进窗来,爪上竹管还带着京师的寒气。

‘礼崩之时,未必是乱,或是新生’——这是他在太学最后一课写下的批语。

林昭然正摩挲着那页夹着的旧信笺,忽听竹帘外风动,一道声音响起:“先生,您还记得这句话吗?”

程知微掀帘进屋,青布衫角沾着刑部的尘灰,袖口露出一角皱巴巴的朱砂符纸。

“沈相新规,每日辰时必须焚香贴符……说是安神定志。”他低声说着,腰间铜鱼符撞在案角,发出清响——这是他化名入刑部观政的第三十七日。

林昭然注意到他眼下青黑,指节因翻案卷磨出了薄茧,却难掩眼底的亮。

“我在廊下偷听堂议回来,”他压低声音,“北地百姓静坐三日,不吵不闹,就那么望着官衙。”说着从袖中取出半片枯叶,是从刑部后园老槐树上落的,叶脉间还沾着一点黄土,“主审官要治他们‘心怀不轨’,可翻遍《唐律疏议》——妖言惑众得有‘言’,聚众闹事得有‘闹’,可这案子,连堂下击鼓声都比百姓动静大。”

林昭然翻到案卷末页,见朱笔批注密密麻麻:无词可状罪无明文如何量刑。

墨迹深浅不一,显是不同官吏反复增删。

她盯着“静心符”三字,忽觉眼熟——那符底灰迹,竟与柳明漪去年寄来的药渣样本相似。

“您留帖了?”她抬头。

程知微从袖中摸出半方素笺,边角压着墨痕:“写了‘无言之罪,如何量刑?’八个字。”他说这话时,窗外忽有鸦鸣掠过,凄厉如裂帛。

“今早去看,全堂官吏都称‘风疾’,连最会拍马的李司直,都抱着脑袋喊‘耳中嗡嗡’。”

林昭然将素笺按在唇上,能触到纸纹里的温度,还有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苦香——像是忘忧草晒干后的余味。

她想起柳明漪前日的信:影问绡裁作驿卒内衬,该让那些传诏的马儿,也听听百姓心里的响。正想着,院外忽然传来马蹄声,夹杂着粗重的喘息。

柳娘子差人送急信!门房老张头掀帘进来,手里攥着块染了靛蓝的布角。

他抖开布片时,恰有一滴露水滑落,水痕蜿蜒竟浮出二字:“此令利谁?”——是柳明漪的针法,每一针都像根细刺,扎在诏书的骨头上。

林昭然指尖抚过“心误”二字,想起裴怀礼在太学讲礼时泛红的眼——那回他说礼者,理也,被司业斥为离经叛道。

此刻抄本上的字还带着墨香,倒像把钝刀,慢慢割开裹着礼典的绸子。

夜漏至三更时,林昭然在案前重读程知微带来的京报。

烛火忽明忽暗,照见沈砚之令加印静心符几个字,墨迹在纸上游动,像群惊飞的鸟。

她想起柳明漪的密报:静心符掺了忘忧草灰,可镇心,化不开问。草灰能盖得住墨迹,盖得住人心底的刺吗?

窗外起了风,吹得竹帘哗哗响,似有低语在缝隙间游走。

林昭然走到院中,见新织的终问帛悬在溪畔,月光漫过帛面,水纹里的纹路渐渐显形——是无数个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像血脉在皮肤下跳动。

她伸手去触,帛面微凉,纹路却烫得慌,像谁在她掌心里写了个字。

不是我们破了规矩。她对着溪水轻声说,水面倒映着她的影子,鬓角的竹簪闪着微光,是规矩......开始怕人了。

溪对岸传来孩童的窃笑。

林昭然抬眼,见阿福带着几个孩子蹲在溪石边,小桃把耳朵贴在石头上,辫梢上的草籽簌簌抖动,像被风吻过的麦穗。

“先生,闭嘴不说话的时候,心里的问题去哪儿了?”她曾这样问。

我们在学溪水呼吸。小桃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星子,“阿福说,溪水吸气时水纹往中间缩,呼气时往四周漾——和晨课的默问礼一样!”

林昭然蹲下来,把耳朵贴在溪石上。

清凉的触感从掌心漫上来,石心微震,她听见溪水的呼吸,轻缓,绵长,像无数个未出口的问题,在石头里沉了又浮。

昨日灯下,她正写着:“礼非俯首,乃相视;问非出口,亦可存于息。”原来孩子们早已感知到了。

她望着他们发亮的眼睛,指尖拂过溪石上的水痕,柔声道:“明日晨课,教你们‘问息术’——让每一次呼吸,都变成一句无声的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