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66章 灯灭了,光还在爬

破帷 第166章 灯灭了,光还在爬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林昭然的呼吸轻得像落在草叶上的晨露,每一次起伏都要耗尽力气。

柳明漪攥着空药罐的手在发抖,指节泛白,声音带着哭腔:“阿昭,最后一剂药昨天就熬完了,米缸底儿都刮干净了,连米汤都……”

草席上的人睫毛动了动,苍白的手从破被里伸出来,指尖擦过柳明漪沾着灶灰的手背。

她的掌心凉得像浸过冰水,却在柳明漪手背上轻轻拍了拍:“去墙角。”

柳明漪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墙根堆着半盆烧剩的炭灰,是前日夜里取暖留下的。

“把灰调水。”林昭然说,声音像被风吹散的蛛丝,“再给我笔。”

“笔?”柳明漪一怔,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窗台上摸出截炭枝——那是前日盲童走时落下的,竹节削成的笔杆,末端还沾着星星点点的墨痕。

她慌忙用陶碗舀了半杯水,蹲在灰堆前,指尖搅着灰水,水面浮起细碎的黑渣。

林昭然扶着草席坐起来,背后垫着的旧棉絮发出窸窣声。

她接过炭枝时,柳明漪看见她手腕上的血管青得发蓝,像要从皮肤下挣出来。

炭枝浸过灰水,在土墙上洇开一片淡青的痕,她盯着那片痕,喉结动了动,像是在吞咽什么。

“何为终?”

四个字歪歪扭扭爬上墙,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条不肯断气的蛇。

炭枝“啪”地掉在地上,林昭然向后仰倒,额头抵着草席,急促的喘息声里混着细碎的哨音。

柳明漪扑过去要扶,却被她轻轻推开。

她望着墙上的字,眼睛亮得反常,像两簇要灭不灭的火:“明漪,我累了……”

这一睡便是三日。

第三日午后,草屋的破门被风撞开条缝,阳光斜斜切进来,落在林昭然脸上。

她睫毛颤了颤,慢慢睁开眼,首先撞进视线的是那面土墙——“何为终?”下面多了一行字,笔画粗粝,像是用指甲刻的:“终即始。”

“谁写的?”她声音哑得厉害,转头去看柳明漪。

绣娘正蹲在灶前,用碎布裹着最后半块山芋,听见动静抬头,脸上还沾着灶灰:“昨儿后半夜,听见外头有动静。我出去瞧,只看见墙根有个破碗,里头盛着热粥。”她指了指窗台上的粗陶碗,“字是那时候有的,许是哪个路过的……”

林昭然笑了,笑得咳嗽起来,却伸手去够土墙。

指尖触到“终即始”三个字,凹凸的划痕硌得生疼。

她望着柳明漪,眼里浮起一层水雾:“好,那就从这里……再开始。”

窗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柳明漪刚要起身,草屋门被撞开,程知微裹着一身寒气冲进来。

他腰间的铜鱼符撞在门框上,发出清脆的响:“昭然!盲童到长安了!”

林昭然撑起身子,程知微的脸在她眼前晃了晃,像浸在水里。

他说盲童在国子监外乞食,蜡丸被个穿青衫的监生拾了去,《心脉图》现在在太学藏书阁。

有个寒门秀才照着图往西走,竟在汉中寻到三处砖塾——百姓把字刻在墙上,蹲在墙根儿认字,先生是隔壁卖豆腐的老丈。

那秀才抄了《讲录》片段,夹在《孝经》里传,七日里二十多个学生收拾包袱往南荒跑,说要“寻灯”。

“他们带着笔墨,带着种子。”程知微说,喉结动了动,“昭然,你的灯,烧起来了。”

林昭然望着他,忽然想起初见时,这个总把算盘拨得噼啪响的小吏,如今眼里有了星火。

她想说话,却被柳明漪按住:“先喝口热的。”山芋粥的热气糊在她脸上,甜丝丝的,像极了那年在应天府,她偷溜去买的糖粥。

夜里,孙奉摸黑进了草屋。

他的小黄门服上沾着宫墙的土,手里攥着个油纸包:“御医要来了,说是奉圣命来‘救治’。”他把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团深褐色的山芋汁,“我买通了太医院的药童,每日煎这个充药汤。明漪姐,你把阿昭的旧血帕浸在水里,给御医看——要显出病气渐退的样子。”

柳明漪捏着血帕,帕子上的血渍已经发黑,她点头时,发梢扫过孙奉手背:“我晓得。”

“御医回朝会怎么说?”林昭然问。

孙奉蹲下来,与她平视:“回说林氏虽弱,神志清明,恐难动摇。”他笑了笑,露出颗小虎牙,“到时候满朝都会说,天不灭斯文。”

林昭然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眼底有光在跳:“辛苦你们了。”

骗局能撑多久,她比谁都清楚。

第五日清晨,她让柳明漪取来最后一块白布——那是去年冬天,百姓凑了碎布给她做的被子,如今拆得只剩幅边角。

她拔出发簪,在指尖轻轻一刺,血珠冒出来,红得像要滴穿晨雾。

“四不立。”她在布上写,“不立庙,不立碑,不立名,不立师。”血字渗进布里,像开在雪地里的红梅,“若将来有人称我圣贤,便是背叛。”

柳明漪捧着布,眼泪砸在“不立师”三个字上:“阿昭,你……”

“挂到思过所门口。”林昭然说,“让所有人都看见。”

思过所是她初到南荒时被关的破庙,如今只剩半面墙。

第二日清晨,百姓扛着锄头来了,手里攥着拆屋的砖。

有人说:“立庙是敬神,可先生说要敬人。”有人说:“碑会被砸,名会被改,不如垒个没顶的塾——天就是顶,地就是书。”

他们在废墟上垒起四堵墙,中间空着,像口朝天的井。

墙根的土里刻了个“问”字,横平竖直,深可及寸。

长安的夜漏敲到五下时,沈砚之还伏在案前。

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道紧绷的弦。

内廷小黄门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大人,宫中《孝经》夹层里发现《南荒问学记》,已抄传三十六份。”

他的笔停在《南荒清剿案》的折子上,朱笔的墨点在“剿”字中间,晕开团血。

“谁先读的?”他问,声音像浸了冰水。

“七名太学生,皆寒门。”

沈砚之闭了闭眼,眼前闪过那日在值房读《讲录》的画面——“教育之光,不在庙堂,在破屋陋巷之间”。

他原以为那是刺,如今才知,那是根引线,点燃了他心里压了二十年的火。

他提起朱笔,在“剿”字上画了道粗粗的杠,写下“停议”二字。

笔锋一顿,墨汁溅在折子边缘,像朵开败的花。

窗外泛起鱼肚白时,他从案底取出那本手抄《讲录》。

封皮是他亲手糊的,“民为邦本”的“邦”字被他改成“帮”,如今倒真像原本就该如此。

他把书轻轻覆在圣旨匣上,火盆里的炭块“噼啪”响了声,半页《新学议略》残纸在火中蜷起边儿,最后一行字在火光里忽明忽暗:“当天下皆问,帷,破矣。”

南荒的夜又深了。

林昭然卧在草席上,呼吸轻得像要融化在空气里。

柳明漪守在她脚边,握着她的手,试着把自己的体温渡过去。

忽然,那只凉透的手在她掌心里动了动,林昭然的唇微微张开,像是要说话。

柳明漪凑近,听见极轻极轻的一声:“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