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65章 临危受命

何以为民 第65章 临危受命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省委会议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市委宣传部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将东月市推到了风口浪尖。市属一家重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操作不够透明、部分职工安置方案存在争议,引发了部分职工聚集和网络上的持续发酵。一些不明真相的言论和情绪化的指责,开始在各种渠道蔓延,对东月市的形象和营商环境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部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舆情就是命令,新闻科首当其冲。连续的紧急会议,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在科务会上,刘科长传达了部领导的紧急指示:“必须尽快拿出一份高质量的舆情分析报告,摸清底数,分析根源,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建议!这份报告要直报市委主要领导,是下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时间紧,任务重,今天下班前必须拿出初稿!”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份报告的份量,所有人都清楚。它不仅要准确描述舆情现状,更要深入剖析问题本质,提出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难度极高。而且,时间如此紧迫,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位老同志面露难色,或低头沉思,或欲言又止,谁也不敢轻易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引火烧身。

空气仿佛凝固了。刘科长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带着焦灼和期待。

李腾坐在靠墙的位置,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在青林镇,他处理过竹编厂改制的矛盾,直面过村民的质疑和钱卫东的掣肘,深知基层矛盾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他明白,眼前这场风波,看似是企业改制问题,深层却可能涉及利益分配、政策执行、干群关系乃至社会心态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一股莫名的冲动,混合着在青林历练出的责任感和在宣传部被激发的挑战欲,在他胸中涌动。他知道风险,但也看到了机遇——一个将基层经验与高层视角深度融合,真正检验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机遇。

他深吸一口气,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缓缓举起了手。

“刘科长,这个任务……我来试试。”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惊愕,有怀疑,也有孙浩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

刘科长紧紧盯着他,语气严肃:“李腾同志,你想清楚!这份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间也非常紧张,你有把握吗?”

李腾站起身,目光平静而坚定:“科长,我不敢说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在乡镇工作期间,直接参与过企业改制和矛盾调解,对这类问题的复杂性和基层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我愿意尽全力,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任务!”

他的回答,既表达了决心,也没有把话说满,同时保持了谦逊。刘科长沉吟了片刻,眼下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他重重一拍桌子:“好!李腾,就由你主笔!科里所有资源向你倾斜,需要什么数据、协调什么部门,直接跟我说!孙浩,你全力协助,帮他把好政策关和文字关!”

“是!”李腾和孙浩同时应道。

任务接下,压力如山而至。李腾立刻进入状态。他首先向刘科长申请,紧急协调了市信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以及涉事企业主管部门,请求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情况说明和相关数据。同时,他让孙浩帮忙收集近期所有相关的媒体报道、网络帖文和内部信息,进行初步归类。

资料像雪片一样汇集到李腾临时辟出来的小办公桌上。他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像一尊雕塑般钉在椅子上,开始了高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

他运用在青林处理竹编厂改制时学到的方法,首先试图理清各方诉求:职工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安置标准问题,还是程序不透明,或是存在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管理层和主管部门的立场和难处在哪里?网络舆论的主要关注点和情绪倾向是什么?

他仔细比对不同渠道的信息,寻找其中的矛盾点和关键线索。涉事企业提供的官方说明语焉不详,信访部门的数据显示类似诉求并非个例,工会的调研报告则透露出更深层次的劳资信任危机,而网络上的声音则充满了情绪化和碎片化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腾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关系图、问题树和关键词。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眼神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已不存在。

中午,张薇悄悄推门进来,将一份食堂打来的饭菜放在他手边。

“先吃饭。”她轻声说,眼里满是关切和担忧。

李腾从纷繁的信息中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勉强笑了笑:“好,谢谢。”

“怎么样?有头绪了吗?”张薇忍不住问。

“有点乱,但大概摸到点脉了。”李腾扒了口饭,语速很快,“关键可能不在安置标准本身,那只是导火索。更深层的是改制过程中职工知情权、参与权保障不足,导致信任缺失,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被激发,以及……可能有个别人在利用情绪。”

他的分析让张薇眼前一亮,这种切入问题的角度,显然得益于他扎实的基层经验。“你需要我做什么?”

“帮我核对一下这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顺序,我怕弄混了。”李腾指着本子上的一处。

张薇立刻坐下来,拿起资料仔细核对起来。两人头挨着头,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专注的战场。

下午三点,李腾开始动笔。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舆情现状与特点”、“问题根源深层次分析”、“潜在风险研判”、“应对策略与工作建议”四个部分来构建报告框架。他力求每一个判断都有事实支撑,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

在分析根源时,他没有简单地归咎于企业或职工任何一方,而是指出了“改革政策传导中的衰减效应”、“基层执行中的简单化倾向”、“多元化诉求沟通渠道不畅”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发酵的新特点”等综合性原因。

在提出建议时,他结合青林的经验,强调了“信息公开是解压阀”、“对话协商是主渠道”、“依法依规是硬底线”、“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等原则,并提出了成立专项工作组、搭建对话平台、分类化解矛盾、主动设置议程等具体建议。

笔下流淌的文字,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洞察;既体现了政策的刚性,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不再是简单的公文写作,而是一次基于实践经验的深度思考和策略谋划。

晚上七点,当初稿的最后一个字落下,李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将厚厚一叠手稿交给守在一旁的孙浩。

“孙老师,辛苦您把关。”

孙浩接过稿子,一言不发地开始阅读。他的表情从最初的严肃,逐渐变得专注,继而流露出惊讶,最后化为了深深的赞许。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仔细看完,然后抬起头,用力拍了拍李腾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这报告,写得漂亮!观点准,分析透,建议实!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很快,报告被送到了刘科长那里。刘科长看完后,直接拿着报告去了部领导办公室。半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李腾!部领导看了报告,高度评价!说这份报告‘情况摸得清、问题点得准、建议提得实’,完全达到了上报标准!报告已经稍作修饰,直接报送市委办公厅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部分科室传开。李腾这个名字,再次成为人们私下议论的焦点。这一次,不再仅仅是“运气好”或者“基层来的实干派”,而是真正展现出了处理复杂问题、提供决策参考的硬核能力。

当李腾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已是深夜。他虽然累,但内心却充满了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这次临危受命,不仅是对他能力的极限考验,更是一次重要的证明。他证明了,从青林镇土壤里生长出的经验和智慧,同样能够在更高层面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报送,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舆论应对和实际问题化解,将是更大的考验。但他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前方的路,似乎也因为这次淬炼,而变得更加宽广和清晰。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疲惫而满足的微笑。这一关,他闯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