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62章 笔下生花

何以为民 第62章 笔下生花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市委宣传部的日子,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精准而快速地运行着。李腾强迫自己迅速适应这种节奏。他每天总是最早到办公室,打好开水,擦干净桌子,然后开始阅读当天的《东原日报》、《东月日报》以及《人民日报》,用红笔勾画出重要的政策论述和评论员文章,仔细揣摩其行文逻辑和用语分寸。

他开始理解,宣传部的工作,核心是“引导”与“塑造”。这与他在青林镇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但底层逻辑却有相通之处——都需要吃透上级精神,摸清实际情况,找到最有效的沟通或执行路径。

他的“导师”孙浩是个工作狂,对稿件要求极为严苛,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不够精准的用词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李腾跟在他身边,默默学习,帮忙处理诸如收集资料、核对数据、初步筛选基层报送的信息等基础性工作。他做得一丝不苟,交给孙浩的材料总是分类清晰、重点突出,渐渐赢得了这位苛刻前辈的初步信任。

这天上午,新闻科召开科务会,刘科长传达了部领导的一项新指示:为配合全省即将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宣传部需要系统总结、提炼并推广一批东月市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形成有分量的系列报道和内参材料。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是展示我市农村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刘科长环视全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谈谈,有什么思路?”

科室里的老同志们纷纷发言,有的建议聚焦几个传统农业大县,有的认为应该突出乡镇企业的成就,讨论热烈,但思路大多集中在已有的、规模较大的典型上。

李腾坐在角落,认真听着,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要点。他的脑海里,却不自觉地浮现出青林镇的景象——云雾村那片顽强生长的茶园,竹艺合作社里老师傅们灵巧的双手,“月亮湾”山谷里游人的笑语。这些画面,与同事们讨论的“大典型”相比,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却如此真实、鲜活。

当讨论稍歇时,刘科长目光扫过,落在了一直沉默的李腾身上:“李腾同志,你刚从基层上来,对农村情况熟悉,也谈谈你的看法?”

突然被点名,李腾心里微微一紧,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合上笔记本,抬起头,语气平和但清晰地说:“刘科长,各位老师,我刚来,还在学习。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是,我们东月市山区面积大,像青林镇这样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资源丰富的乡镇很多。是不是可以在关注传统‘大典型’的同时,也挖掘一批像青林镇这样,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探索‘小而美、特而精’发展路径的案例?”

他略微停顿,看到刘科长示意他继续的眼神,便鼓起勇气接着说:“比如青林镇,他们没有盲目上工业项目,而是抓住‘生态’和‘特色’做文章。茶叶示范园虽然规模不大,但引入了科学种植和标准化管理;竹艺合作社走文创路线,产品打进了省城甚至外贸市场;还有他们正在摸索的生态旅游……这些尝试,投资不大,但接地气,能实实在在带动农民增收,也符合中央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我觉得,这种探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结合青林镇的具体实践,条分缕析,将“生态产业化”这个相对新颖的概念讲得具体而生动。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几位老同志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刘科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若有所思:“嗯……‘小而美、特而精’,‘生态产业化’,这个角度有点意思。避开同质化竞争,发挥自身优势,确实是很多山区乡镇应该思考的路子。李腾同志,看来你对青林镇的情况很了解啊。”

李腾坦然回答:“报告科长,我在青林镇经发办工作过一段时间,亲身参与了一些项目的推进。”

“好!”刘科长一拍桌子,“那这个关于青林镇的典型案例,就由你先牵头弄个初稿出来!要快,要实,要把他们的做法、成效,特别是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的思考都写清楚。孙浩,你帮着把把关。”

这个任务来得有些突然,但李腾没有推辞,立刻应道:“是,科长!我一定尽力完成。”

会后,孙浩走到李腾身边,拍了拍他肩膀:“行啊,小李,没看出来,肚子里有货。放手去写,需要什么资料跟我说。”

李腾感受到了一种被认可的鼓舞。他立刻投入工作,首先给青林镇的赵晓波打了个电话。电话里,赵晓波听到是市委宣传部要总结青林的经验,先是有些意外,随即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度,详细提供了茶叶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外贸订单的生产情况以及茶园防冻防灾的后续管理数据,语气中甚至难得地带上了一丝积极。

“李主任,哦不,李腾同志,你在市里能想到为青林发声,我代表镇党委政府谢谢你。”赵晓波最后说道。

“赵委员言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李腾诚恳回应。

接着,他又联系了老王和小陈,获取了竹艺合作社和“月亮湾”露营地的第一手动态。握着电话,听着来自青林熟悉的声音和那些他亲身参与、如今正在茁壮成长的项目进展,李腾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和力量。

利用周末加班,李腾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撰写这份题为《绿水青山间的探索——东月市青林镇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调研》的初稿。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扎实的数据、生动的细节和清晰的分析,勾勒出青林镇如何在困境中找准定位,如何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通过小小的茶叶、竹编和山水,点燃了乡村的希望。他既写了成功的喜悦,也坦诚地记录了遇到的阻力、技术的瓶颈和市场的风险,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周一一早,他将一份工整的手写稿交给了孙浩。孙浩花了半个多小时仔细阅读,期间不时点头,最后放下稿子,看着李腾,眼神里带着赞许:“小李,这篇稿子……写得很好!材料扎实,观点鲜明,文字也干净利落。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很客观,很有深度,不是那种光唱赞歌的八股文。我稍作修改,就报给刘科长。”

果然,刘科长看完稿子后,大为欣赏,直接在科务会上表扬了李腾:“大家都看看李腾同志写的这篇青林镇的调研材料!这才是沉到基层、带着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有血有肉,有情有理!为我们这次的典型宣传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切口!”

这一刻,李腾感受到了一种与在青林镇时不同的成就感。在基层,成绩是看得见的茶园、摸得着的竹器;在这里,成绩是得到认可的思考和文字,是一种无形却更具传播力的影响力。

晚上,他和张薇一起吃饭时,张薇看着他,眼睛里闪着光:“听说你今天被刘科长当众表扬了?可以啊,李腾同志,这么快就在宣传部露脸了。”

李腾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对青林的情况熟。而且……也多亏了你之前的提醒。”

“跟我还客气什么。”张薇嗔怪了一句,随即认真地说,“不过,你这第一步走得确实漂亮。但要记住,这里藏龙卧虎,还是要保持低调,继续学习。”

“我知道。”李腾点点头。他明白,一次的锋芒初露并不代表什么,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这一次小小的成功,无疑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他不仅证明了自己能够适应这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种将基层实践经验与上层宣传需求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这让他对未来的三个月,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