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25章 角逐

何以为民 第25章 角逐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县委关于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通知,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池塘的巨石,在青林镇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激起了汹涌的暗流。文件被迅速传达到每一位班子成员手中,那寥寥数语的选拔标准和稀缺的名额,瞬间成为了所有人目光交汇的焦点。

李腾是先从陈默的电话里得知消息,随后才在正式文件上看到了白纸黑字的规定。他的心,从接到电话那一刻起,就再未能真正平静下来。他知道,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通往一个更广阔平台的可能路径。但他更清楚,在青林镇这块棋盘上,他远非唯一的棋子,甚至可能不是最受青睐的那一颗。

果然,消息传开不到两天,镇政府大院里关于推荐人选的种种猜测和议论便开始悄然弥漫。而第一个明确亮出旗号的,正是分管乡镇企业、交通的副镇长钱卫东。

钱卫东推荐的人选,是镇企管站的副站长,刘建军。

刘建军此人,在青林镇也算是个知名人物。他约莫三十四五岁年纪,比李腾大了近十岁,是八十年代初顶替父职进入镇政府工作的“内部子弟”,初始学历只是高中,后来通过函授拿了一个大专文凭。他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介于谦恭和圆滑之间的笑容,见人说话滴水不漏,尤其是在领导面前,更是表现得勤恳周到。

刘建军长期在钱卫东分管的领域工作,从最初的办事员一步步干到企管站副站长,对镇里几家集体企业的历史沿革、人际关系乃至一些不便明言的“账目”都颇为熟悉,是钱卫东处理具体事务的得力干手。他处理过砖瓦厂与周边村的用地纠纷,也参与过石灰窑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在这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他展现出了老练的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虽然方法有时不免带着些旧式干部的“江湖气”,但总能将事情“摆平”。

钱卫东推荐刘建华的理由,在班子内部和一些中层干部看来,是充分且难以驳斥的:

第一,经验丰富,熟悉基层。 刘建军在青林镇工作超过十五年,足迹遍布全镇各个角落,处理过大量复杂具体的基层矛盾和事务,其经验远非李腾这样的“新兵蛋子”可比。钱卫东在非正式场合多次强调:“青干班培养的是未来的领导骨干,不是学术研究员,实践经验是第一位的。刘建军同志经过多年摔打,沉稳老练,知道基层水深水浅,出去学习,回来就能用上。”

第二,成绩突出,能力全面。 钱卫东着重列举了刘建军在企管站期间,协助他“稳住”了几家濒临倒闭的镇办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职工下岗和群体**件,为维护镇里稳定做出了“看不见的贡献”。他强调刘建军不仅懂经济,更懂“人情世故”,具备处理复杂局面的综合能力。

第三,资历足够,顺理成章。 刘建军作为中层副职干部,年龄正好卡在青干班要求的上限边缘,这次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获得此类系统性培训的机会。从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的角度出发,推荐他也显得合情合理。

相比之下,李腾的优势和劣势都同样明显。优势在于:年轻,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知识结构新,思维活跃,尤其是在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方面展现了过人的潜力和扎实的作风,获得了县长间接的肯定。而劣势也同样突出:工作时间短,缺乏处理复杂矛盾和独当一面的经验,在某些老派干部眼中显得“书生气”未脱,不够“成熟”。

这场推荐人选的角逐,表面上是对两个年轻干部能力的评判,实则牵动着青林镇领导班子内部更深层次的权力格局和理念分歧。

推荐人选需要经过镇党委会研究决定。会议召开前,各种私下里的沟通、试探和说服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钱卫东态度坚决,四处为刘建军造势,强调经验和稳定的重要性,话里话外暗示李腾“太嫩”,“需要再多锻炼几年”,甚至在一些场合,隐晦地提及李腾与吴国忠走得太近,有“站队”之嫌,试图影响其他班子成员的看法。

而镇长吴国忠,则毫无保留地站在了李腾一边。他在会前分别与几位态度可能中立的班子成员进行了沟通,极力推崇李腾:“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再抱着老经验不放!李腾同志有文化、有思路、有锐气,他写的竹编厂报告,县里都认可!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青林镇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和思维!培养干部要看长远,要看潜力!刘建军同志是不错,但格局和上限,恐怕也就如此了。我们应该把机会留给更有未来的年轻人!”吴国忠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通过支持李腾,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的话语权,并将李腾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组织委员赵为民一如既往地谨慎,不轻易表态,但他的倾向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委书记周德海的态度。人武部长陈大壮对此事兴趣不大,倾向于不掺和。而纪委书记孙玉梅则更看重干部的个人品质和工作实绩,她对刘建军工作中某些“和稀泥”的做法有所保留,对李腾的扎实和锐气则有一定好感,但她在人事问题上发言极为慎重。

所有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到了党委书记周德海身上。他的态度,将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党委会如期在镇小会议室召开。气氛严肃而微妙。当议题进行到研究推荐青干班人选时,钱卫东首先发言,慷慨陈词,将推荐刘建华的理由一条条摆出来,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吴国忠随即进行反驳,他肯定了刘建军过去的贡献,但话锋一转,强调青干班的战略意义是为未来培养接班人,大力列举李腾的优势,特别是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认为李腾更能代表青林镇干部的未来形象。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逐渐激烈。其他班子成员也陆续发言,有支持刘建军的,也有倾向于李腾的,但大多言辞谨慎。

周德海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间夹着的香烟缓缓燃烧,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深邃难测。他听着钱卫东强调的“稳定”与“经验”,也听着吴国忠鼓吹的“潜力”与“未来”。他目光偶尔扫过会议室墙壁上那张青林镇行政区划图,仿佛在权衡着这片土地上更深层、更长远的利害。

当争论稍歇,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时,周德海将烟头在烟灰缸里缓缓摁灭,清了清嗓子。

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卫东同志和国忠同志说的,都有道理。”周德海开口了,声音平稳,听不出倾向,“刘建军同志经验丰富,是镇里的老黄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功劳苦劳都有。李腾同志年轻有为,有知识有冲劲,展现了很好的发展潜力,县长也肯定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停留在桌面上那份县委的红头文件上,语气变得凝重而富有决断力:

“但是,我们要看清大势。县委开办青干班,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十年后能扛起红星县发展重担的骨干力量!它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维持会长’,而是能够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的‘闯将’!”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论经验,李腾确实不如刘建军。但经验可以积累,而眼光、思维和学习能力,很多时候是与生俱来或者需要在年轻时系统塑造的。李腾同志在短短时间内,展现出的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和思考深度,是符合青干班选拔导向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年轻人不成熟,就永远不给他们成长的机会!那样,我们的队伍就会真的‘青黄不接’!”

说到这里,周德海的手在桌上轻轻一按,做出了最终决定:“我认为,推荐李腾同志参加这次青干班,更符合县委的战略意图,也更有利于青林镇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当然,刘建军同志也是好同志,要继续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吧。”

一锤定音。

钱卫东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嘴唇动了动,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靠在了椅背上。吴国忠的脸上则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看向周德海的目光中带着感激。

会议结束后,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镇政府大院。李腾得知结果时,正在整理文件,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一股巨大的、混杂着喜悦、激动与压力的热流涌遍全身。

他赢了。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内部角逐中,他凭借自身的潜力展现和周德海富有远见的拍板,战胜了资历更深的对手。这不仅仅是一个培训名额的胜利,更意味着他正式被确立为青林镇年轻干部中的“领头羊”,进入了组织重点培养的序列。

然而,他也清晰地看到了钱卫东那未加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前方的路,在展现机遇的同时,也布满了更加明晰的挑战与潜在的荆棘。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肩上的担子更重,注视他的目光更多,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不负这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