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的天空,似乎因为辣椒风波出现转机而透亮了几分。然而,身处基层漩涡中心的李腾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从未脱离县里那双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关注之眼。这份关注,既有殷切的期待,也有审慎的审视,甚至可能还有冷眼的旁观。
这天下午,李腾刚与林雪、吴建军等人开完一个小会,商讨“柳林辣珍”小批量试产成功后,如何进一步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并尝试在镇里和周边进行小范围推广的可行性。回到办公室,桌上的内部保密电话就响了起来。看到显示的号码,李腾立刻挺直了腰板,深吸一口气,拿起了听筒。
“宋县长,您好!”电话那头,正是常务副县长宋知远。
“李腾啊,在柳林镇怎么样?听说你前段时间,处理了个棘手的辣椒事件?”宋知远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但主动问及此事,本身就意味着关注。
李腾心里一暖,知道这是老领导在关心他。他尽量用客观平实的语言,将辣椒事件的来龙去脉、群众的激烈反应、自己当时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后续如何通过联系外部收购和内部尝试深加工两条腿走路来化解危机的过程,详细地向宋知远做了汇报。他没有刻意夸大自己的作用,但也如实讲述了镇班子成员(主要是刘长根)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遇到的阻力。
“嗯,处理得还算稳妥。”宋知远听完,给予了肯定,“面对群体**件,不回避、敢担当,这是最基本的。能想到内外结合的办法,既解决眼前急难,又探索长远出路,这个思路是对的。说明你开始学会用更立体的方式思考问题了。”
得到宋知远的认可,李腾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不过,”宋知远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越是有点成绩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你现在是一镇之长,不再是跟在我后面的秘书。做任何决策,推动任何工作,都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班子的团结。柳林镇情况复杂,马德明同志是老书记,刘长根同志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他们对镇里的情况更熟悉。你要尊重他们,多沟通,多商量,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单打独斗,是干不成事的,也容易被人孤立。”
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保护。李腾明白,宋知远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急于求成,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上吃亏。“宋县长,您的教诲我记住了。我一定注意团结同志,多向马书记和其他老同志请教学习。”他诚恳地表态。
“好,有这个意识就好。”宋知远语气缓和了些,“工作上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或者有什么好的想法需要县里支持,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写报告。”
“谢谢宋县长!”
刚放下宋知远的电话没多久,桌上的另一部办公电话又响了起来。李腾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略显陌生但带着几分热情的声音:“是柳林镇李腾镇长吗?我这里是县政府办,谢副县长想跟马德明书记通个话,了解下你们镇最近的工作情况,麻烦请马书记接一下电话。”
谢再兴副县长?李腾心里微微一怔。谢再兴分管工业和开发区,与柳林镇目前的农业主导方向交集不多,怎么会突然直接找马德明?
“好的,请稍等,我马上请马书记。”李腾压下心中的疑惑,让钱有福立刻去请马德明。
马德明很快过来接起了电话。李腾本想回避,马德明却示意他留下。
“谢县长,您好您好!……对对,我是马德明。……劳您惦记,我们镇里一切都好,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稳步推进工作。……哦,您问李腾同志啊?”马德明说着,目光瞟了李腾一眼,脸上堆起笑容,“李镇长年轻有为,干劲足啊!来了以后深入调研,做了不少工作,前段时间还妥善处理了辣椒滞销引发的一点小风波,表现很不错,班子配合也挺好……”
马德明在电话里对着谢再兴,将李腾好一顿夸赞,语气热情洋溢。但李腾站在一旁,却听得心中暗自警惕。马德明这番褒奖,听起来毫无瑕疵,但在官场中,这种过于热情的“肯定”,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疏远”或者“捧杀”,尤其是在并不直接分管柳林镇的谢再兴面前。
果然,马德明话锋微妙地一转:“……是啊,年轻人嘛,有想法,有冲劲,这是好事。就是有时候可能对基层的复杂性和困难估计不足,步子迈得稍微快了点……不过请谢县长放心,我们班子会把握好节奏的,一定会全力支持李镇长的工作,确保柳林镇大局稳定……”
通话持续了不到五分钟。放下电话后,马德明脸上的笑容淡去,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对李腾说:“谢县长就是关心一下基层情况,没别的事。”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李镇长啊,谢县长对我们柳林镇的工作很关心,以后要多向谢县长汇报。”
李腾点头称是,心中却波澜起伏。谢再兴这个看似寻常的关心电话,背后传递的信号却耐人寻味。他为什么会突然关注柳林镇?是真的关心,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比如刘长根那边的“汇报”?马德明那番看似褒奖实则隐含提醒(甚至告状)的话,又是在向谢再兴传递什么信息?是在表明他能够“掌控”住自己这个新镇长,还是在暗示自己“不够稳重”?
县里领导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宋知远与谢再兴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分歧,这早已不是秘密。自己作为宋知远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在柳林镇的一举一动,恐怕都会被放在这个更大的背景下进行解读。谢再兴的关注,让李腾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微妙。
为了保持与宋知远的紧密联系,也为了更规范地汇报工作,李腾开始定期撰写《柳林镇工作动态》,每十天左右一次,通过机要渠道报送宋知远。动态内容翔实,既汇报重点工作进展、取得成效,也坦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下一步打算,字斟句酌,力求客观准确。他知道,这是向上级展示自己工作思路和能力的重要窗口,也是争取支持的有效途径。
家庭的牵挂也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具体。晚上,李腾和张薇打了通电话,儿子和女儿在电话边叽叽喳喳叫着,“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李腾心里一酸,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他错过了孩子太多的成长瞬间。
“薇薇,辛苦你了。”他声音有些沙哑,“等这边稍微理顺一点,我一定接你们过来住段时间。”
“你忙你的,别惦记家里。我就是……就是有时候觉得你一个人在那儿,吃不好睡不好的,心里不踏实。”张薇叹了口气,“听说你们镇里情况挺复杂的,你凡事多小心,别太累着自己。”
妻子的理解和担忧,让李腾眼眶有些发热。他强笑着安慰了几句,挂了视频后,却久久无法平静。事业与家庭,如同天平的两端,让他难以兼顾。他只能将这份对家庭的亏欠,转化为在柳林镇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县里领导的电话,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李腾在柳林镇真实的位置和处境。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不仅有镇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保守思想的阻挠,更牵扯到县里更高层面的微妙博弈。他就像航行在复杂水域的一叶扁舟,既要低头奋力划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又要抬头看清方向,警惕来自各方的风浪。宋知远的指导犹如灯塔,而谢再兴的关注则像是远处若隐若现的礁石阴影。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智慧,才能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水域中,找到通往彼岸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