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08章 织网

何以为民 第108章 织网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省台舆情风波有惊无险地平息,让李腾在宋知远心中的分量,又添了几分扎实。但李腾自己却因此事,更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纸面上报送的信息,更是那些在会议室之外、在茶余饭后、在非正式渠道里流动的、带着温度和各色意味的“活”信息。舅舅“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教诲,让他明白,要想真正为领导分忧,当好参谋助手,仅靠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接电话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一张属于自己的、灵敏而可靠的信息网络。

这张网的编织,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李腾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如同春雨润物,悄然开始。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办的机要室和文书科。这里是文件流转的中枢,任何政策的动向、领导的批示、部门的请示,都会在这里留下最初的痕迹。机要员小孙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姑娘,认真腼腆;文书科的老王则是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黄牛”,沉默寡言,但对流程门儿清。

李腾没有摆出秘书的架子,而是以请教工作的姿态出现。他常拿着一些需要查询背景的文件去找小孙,态度谦和,偶尔还会带几颗当时还算稀罕的巧克力给她。小孙受宠若惊,但凡李腾查询,总是格外仔细,有时还会主动提醒他某份文件与之前某份的关联。对老王,李腾则更显尊重,敬他一声“王老师”,空闲时递根烟,听他聊聊县里这些年的人事变迁、部门恩怨。老王话不多,但偶尔蹦出的一句“某局长和某书记是党校同学”、“那份报告当初在某某环节卡了半个月”,往往能让李腾对某些事情的背景有豁然开朗之感。

信息科的老周,是李腾重点经营的对象。老周年纪不大,却是个“消息篓子”,喜欢交际,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李腾看中的是他这种能力。他时常请老周帮忙搜集一些非正式的社情民意,或者某个领域边缘性的报道、研究,美其名曰“拓宽思路,补充官方信息的不足”。作为回报,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信息科需要协调其他部门提供材料时,李腾也会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帮忙打个电话,疏通一下。几次下来,老周便将李腾视为“自己人”,酒酣耳热之际,常会透露些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听来的“内部消息”,虽不尽准确,却也能拼凑出一些水面下的波动。

对各局委办的办公室主任,李腾更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些人往往是单位的“大管家”,精通业务,熟悉领导风格,是了解一个部门真实运行状态的最佳窗口。农业局的马主任爱喝茶,李腾去市里开会时,会特意带一点不错的龙井送他;水利局的刘主任儿子正在准备高考,李腾就把自己当年高考的复习资料和心得整理出来,托人送过去;扶贫办的黄主任……自从上次一起应对舆情后,关系自然近了一层,李腾时常就一些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细节向他请教。

这些交往,李腾都把握着分寸,仅限于工作联系和正常的人情往来,绝不涉及任何利益输送。他送的不过是茶叶、资料,表达的是一份尊重和关心。他深知,这张网的核心是“情”与“信”,而非“利”,一旦掺杂了利益,网就变成了危险的绳索。

除了横向的联系,李腾也没有忽视纵向的沟通。宋知远分管的几个主要局的一把手,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恭敬和距离,但在他们下来汇报工作时,李腾总会提前泡好茶,在宋知远召见前,与他们简单聊几句,了解工作近况,或者在他们等候时,陪着说说话,缓解等待的焦躁。这种细致,让几位局长觉得这位年轻秘书不仅能力强,而且会做人,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好感。

这张看似无形无影的网,在不久后的一次工作中,悄然发挥了作用。

这天下午,宋知远把李腾叫进办公室,眉头微锁:“刚接到市里一个模糊的通知,近期可能有个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方向似乎是收紧信贷门槛,强调风险控制。这对我们县正在培育的几个项目很不利。但通知很不明确,只是吹风。你想办法了解一下,到底会调整到什么程度?主要受影响的是哪些类型的企业?市里农业局、财政局那边有没有更具体的说法?”

这是一个典型的“胸为帅谋”的任务。领导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文件传达,而是穿透迷雾的精准信息和前瞻判断。

李腾领命出来,没有急于打电话。他先梳理了一下手头的资源。市农业局?他并不熟悉。但他想起,信息科老周有个表哥在市农业局办公室当副主任。他立刻找到老周,没有直接提宋知远交办的事,只是以闲聊的口吻说:“老周,听说市里对农业产业化贷款可能要收紧?我们县里几个项目正到关键时候,这风向要是变了,可就麻烦了。”

老周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李秘书你也听说了?我表哥前两天喝酒时好像提过一嘴,说是有这个讨论,主要是针对前两年有些地方盲目上项目,造成坏账。不过好像争议挺大,农商行那边不太乐意。”

“哦?主要争议点在哪方面?是规模、还是领域?”李腾顺势追问。

“这个……我回头再细问问。”老周拍着胸脯。

接着,李腾又给扶贫办黄志刚打了个电话。黄志刚经常跑市里争取项目,与市扶贫办、财政局农业处的人都熟。

“黄主任,忙着呢?跟你打听个事儿,市里关于产业化贷款的风声,你那边有更确切的消息吗?我们宋县长很关心。”

黄志刚在电话那头压低了声音:“李秘书,巧了,我昨天刚去市财政局农业处坐了坐。是有这个动议,主要是财政那边担心风险,想提高担保门槛。但农业局和几家银行认为会误伤真正的好项目,还在扯皮。听说初步方案是,对超过500万的投资项目,担保要求要提高50%,而且对项目前景的评估会更严。”

500万,担保提高50%!李腾心里一沉,这门槛确实高了很多。他谢过黄志刚,又分别给农业局马主任、县农商行信贷部的熟人打了电话,从不同侧面印证和补充了信息。

几个电话下来,一幅相对清晰的图景在他脑中形成:政策调整确有其事,源于风险控制,核心争议在于担保门槛和项目评估标准,目前仍在博弈阶段,但收紧是大势所趋。

他没有满足于此。他想起张薇在市委宣传部,或许能接触到更宏观层面的信息。晚上回家,他看似随意地问起:“薇薇,你们部里最近有没有关于农业金融方面的宣传口径或者调研安排?”

张薇想了想,说:“好像听我们科长提过一句,说最近市委政研室在做一个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专题调研,其中涉及农业板块,好像对前期一些地方过于激进的信贷投放有些看法,强调要‘稳健’。”

政研室的调研!这往往代表着市委高层的某种思路。李腾心中豁然开朗,将这条信息与之前了解到的情况结合起来,判断出政策收紧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可能不仅仅是农业部门层面的调整,背后有市委的考量。

第二天一上班,李腾将了解到的情况,去粗取精,形成了一份简洁明了的《关于市层面拟调整农业产业化信贷政策情况的初步了解及分析》,呈报给宋知远。报告中,他不仅说明了政策调整的动因、核心争议点、可能的具体门槛,还结合红星县几个重点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可能受到的影响程度,并附上了信息来源的简要说明(如“据与市相关部门沟通了解”、“结合多方信息判断”等),既体现了信息的可靠性,又保护了信息源。

宋知远看完这份不过千余字却信息量巨大的报告,沉思良久,抬头看向李腾,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很好!情况摸得很清,判断也有依据。这让我们提前有了准备,可以在政策正式出台前,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县的企业调整方案,或者提前与市里沟通,争取对我们有利的条款。”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李腾啊,你现在越来越像个合格的参谋了。看来,这段时间,你没白下功夫。”

李腾谦逊地笑了笑,没有多言。但他知道,自己悄然编织的那张信息网,第一次真正发挥了“雷达”和“预警机”的作用。它不能决定风向,但能让自己和领导更早地感知到风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从而提前调整航向,甚至尝试去影响风向。

这张网,无形无质,却已成为他履行“胸为帅谋”职责不可或缺的利器。在未来的风浪中,它将帮助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站得更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