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我认真写了自己的三年工作总结。
要不是组织需要,我从未想过要总结自己这三年来的工作。说实话,历经此事,我才明白了古人说的“日三省乎己”的重要性。
人总要回头去看看走过的路,才明白自己哪一个方面做得好,哪一个方面还需要改进,有什么错误原本可以避免,又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一天反省三次是没有必要的,那只会自寻烦恼。隔那么一段时间总结一次,就不会忘了初心、忘了来时的路,不会把自己遗落在追求权力、金钱、美色的岔路上。
至于我的这三年,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
一年多的机关经历,说实话,除了端茶送水、察言观色之外,我是什么都没有做好、什么都没有学会。可恰恰就是这段时间,我积累了人生最宝贵、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人际资源。我在这里遇见了水云天、认识了全州公安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结识了州委州政府一大堆的秘书和联络员,我知道这些将在未来的奋进路上,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努力只是资质,资源才是敲门砖。
一年多的基层经历,那是相当地丰富多彩,上任就遇到枪支被盗大案,还遇到两次对穷凶极恶的逃犯追捕,参与了对“十三鹰”的雷霆打击,带领队伍办理了平地村制毒贩毒案件、牛铎传销案,处置了雪冻镇两村冲突,并下沉到基层,把树林村这里搞得风生水起。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到基层之后,我才激活潜力,发挥了专业技能,管理好自己的队伍,搞出了不错的业绩。
综合起来,这三年的工作,我得到最大的进步,就是更进一步看懂了这个职场,体验了其中的残酷。
我不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再觉得单位的同事就是亲密无间的,不再觉得所有的管理者都可以用“好人”“坏人”的标准来区分,不再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有固定的套路和标准。我现在明白的是,只要是团队,不管小团队还是大团队,都有竞争,必须要充满斗争精神;更明白了在哪个山头唱哪一首歌的道理,不能简单以“好”和“坏”为标准去衡量人;懂得了要做成一件事,不要拘泥于法,世间道路千千万,条条大道通罗马。
而最让我得意的是,就是离开水云天局长的遮罩,面对各种困难,历经各种磨难,我终于明白在这个职场上生存的第一法宝,那就是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绝对不要想着有最好的结局,而是应该有“思危思退思变”的“底线思维”,才会实现“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在我”的效果。
所以,有了这个反思,面对县委组织部的考核,我应对得游刃有余。
这一次考核,采用个别谈话推荐、集中投票推荐的方式,先搞谈话,再会议推荐,得出投票结果后,由县公安局党委研究同意,再进行干部谈话,然后就是公示,最后由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
这还不算完,县委常委会过会之后,还要由县委组织部向州公安局党委、州委政法委、州委组织报告,得到他们的批准我才能上任。
我不知道为什么提拔一个人要经过那么多、这么繁琐的程序。听老干部们说,几年的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只要县里看中了谁,说一声就去上任了,不搞这些虚头倒把的玩意。
根据局政工室的通知,个别谈话从八点半开始,十点集中大会,十点半召开县局党委会,十点五十再是新一轮的谈话。
当然,最后一轮谈话只针对班子成员,谈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广。
我是上班时间到的办公室,这个时候,其实各个参加会议的人已经收到了黄清高的“暗示”,晓得这一次推荐的人选是我,所以跟我亲近的人都会来我办公室坐一坐,表示恭喜,混一根烟抽。
夜猫、甘小兵、杨超然、杨冬冬甚至章二三都来了,这几个哥们说,这一回邛山县委的决定是英明的,我定能配合好方轻源,带领大家履行好职责,打造邛山铁警。等再过几年,就能接班方轻源,把邛山公安培养成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队伍。
甘小兵嘴巴还是一如既往地什么都敢讲,他甚至吹牛说,到那个时候,我们邛山公安要冲刺“全国优秀公安局”的最高荣誉。
听得夜猫直翻白眼。
我特意压到九点二十才到谈话室,估计是有特意安排,我被领到第一谈话室,也就是考察组组长的那一组谈话。
这一次带队考察的,是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商国崧,商部长年纪不大,不到三十岁,是州委组织部上下交流的干部,据说前程远大,早晚都要到其他县市担任组织部门一把手的。
我进去报了名号之后,商部长跟我讲,说县委决定要在邛山县公安局推荐一名正科长级干部,请我结合自己的了解,综合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推荐人选。
“报告部长,我选我。”面对商部长,我一点都不客气,说在我看来,我就是最佳的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