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敏走之后,我才认真回想起她帮我“修正”病历的这个事。细细想起来,我还是年轻了,只考虑眼前的事情,没有规划今后的发展。
说深奥点,就是没有结合好职业规划、没有以职场的眼光看问题。
胡小敏说得很对,如果我在医院登记的是“急性胃出血”,那是有相当大的后患的。以后组织在讨论我的事情时,有两个问题绕不过去:首先,喝酒喝到这个样子的干部品德够吗,自控能力行不行?其次就是,胃部曾经出血的干部,身体条件是有瑕疵的,到底能不用?
在遇到竞争时,若是我遥遥领先,这都不是事;但若是要遇到同等量级的对手,那就是致命伤。还有的时候,组织要用一个人,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不用一个人,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何必要留一个瑕疵?
身在职场,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怎么样去成功,而是盘算怎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处,努力让自己“零瑕疵”,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对丁鉴副书记和胡小敏县长充满感激,职场就是一个本书,我才读了几页纸而已,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很多知识要学。
我分别给夜猫和杨超然下达了“封口令”,然后安心养病起来,并让小魏给我搞了几本有关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的书,然后安安心心学习,猫在体检中心的病房里哪里都不去,连吃饭都是吃的盒饭。
你还别说,当静下心来学习某一门知识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棒的。这两天半的时间里,我就像被挤干了的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有关农业农村和村集体产业的相关知识,感觉整个人进步了不少。
思想方面有进步,身体方面就身心愉悦。不知不觉中,我的胃没有那么疼了,老腰也重新焕发活力,早上起来的时候,还得喝口冰水压压火气呢!
我甚至有一种认知,就是古人说的“书中自由颜如玉”,并不是说读书就能讨得到老婆,而指的是读书可以替代夫妻生活的功能,让人身心愉悦。
不信,大家试试。
等到第三天一早的时候,丁鉴通知我可以回邛山,我一刻都不等待,让小魏把油门踩到底,一个小时出头就回到了雪冻镇。
没有多久,丁鉴也带着客人来到,我们在全镇范围内逛了一天,对于镇里的可使用森林资源,于总还是满意的。按照他的说法,雪冻的森林资源在不循环利用的情况下,能满足他的厂20年的需求,如果循环得当,并且外调补充其它乡镇的资源,应该长期经营没有问题。
商人逐利,能够盈利他们就愿意投产,送人情给丁鉴其实也拓宽于总自己的商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他当场就拍板,注资在雪冻镇搞生产。
对于这个决定,我是欢迎的。我提的要求不多,就三条。一是厂址要选在树林村;二是要搞好污染处理,千万不能把环境给搞坏了;第三就是劳动力岗位尽量聘请本地人。
至于审批、规划、用地还有“三通一平”那些事情,我不懂就没有胡乱参与,全部交给胡小敏县长,请她让职能部门来安排,村里则派曾小河协助。
在雪冻镇期间,于总死活都不肯在镇里吃饭,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他嫌弃乡村伙食不好,后来认真追问后,于总才坦露了真言:馁们山南的饭再太整人了,又纳又油的,对我们胡剑人实在不太友好……
也不晓得这几天的时间里,丁鉴到底是带着于总去吃了啥,居然到谈饭变色的地步。不管我怎么留,于总都只是不停地摇头,坚决拒绝吃饭。要不是丁鉴自己给胡小敏解释了一下,估计胡县长又觉得我做了什么侵犯客商利益的事呢。
就在于总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丁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后他把我拉到一边,说是辉源果汁那边来电,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兔子坳的气候、土壤等确实符合优质柚子的种植条件,他们有意在这里投一条生产线,搞柚子茶。
兔子坳适合种植优质柚子,并不是今天才发现的新鲜事,不然之前的那一家果业公司也会傻傻地,“双蛇”一忽悠就跑来投资。辉源的检测结果确实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他们提出的要求才是关键。
辉源那边的意思是说,土地的纠纷我们得自己解决,而且他们不负责果树的种植,只负责用成品来进行加工。也就是说,我们种果子,种出来就卖给辉源加工。当然,辉源也比较大气,他们决定,前期借最多五千万元作为建设成本给树林村,等今后投产了再逐年等比例还款。
这又回到了之前的难题上,山林纠纷的事情如何解决?两个结下深仇大恨的村子,能够再次回到谈判桌上吗?之前在白木村已经投产的那个企业我们又怎么处置?
都是问题。
但是,面对这个问题,我确实不能回避,组织派我到雪冻镇来、让我兼任树林村的第一书记,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