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敖雪莲的新书 > 第226章 书法比赛

敖雪莲的新书 第226章 书法比赛

作者:敖雪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4:58:49

夜狼王招亲·墨韵争魁

诗词比试的欢呼声还未在空气中散尽,陆平已提着鎏金令牌再度跃上台,玄色靴底落在汉白玉台面,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他抬手扫过台下,目光掠过挤得满满当当的人群,朗声道:“诗词比试已分高下,今日本轮开启第二轮——书法比赛!”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安静,连孩童都屏住了呼吸。陆平继续道:“本轮考题为‘山河永宁’四字,诸位需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书写,书体限楷书或行书,评判标准有三:其一看笔法,是否起笔藏锋、收笔稳健;其二看章法,字距行距是否匀称、整体布局是否协调;其三看气韵,笔墨间是否能透出‘山河永宁’的意境。评判席除三位文坛先生外,特邀请京城书法名家柳长风先生坐镇,保证公允!现在,愿登台参赛者,可即刻上台!”

话毕,台下顿时炸开了锅。先前在诗词比试中落榜的文人率先动了——穿青衫的秀才提着随身携带的狼毫笔,摇折扇的书生抱着砚台快步上前;连几个方才还在看热闹的武夫也磨磨蹭蹭上了台,其中一人还不好意思地挠头:“俺虽没读过多少书,但练过几年楷书,也想试试!”不过片刻,擂台上便摆开了二十余张梨花木书桌,侍从们捧着洒金宣纸、徽墨与各式毛笔快步穿梭,墨汁化开的清香混着纸张的纤维气息,很快漫遍了整个擂台。

人群中,严浩悄悄整了整衣襟——他穿的是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长衫,领口刻意缝了块补丁,脸上贴着浓密的棕黄色假胡须,胡须根根分明,遮住了他原本清瘦的下颌线,连常年伴随他的书卷气都被这“糙汉”装扮压了下去。他余光扫过不远处的杨娇娇,见对方正盯着台上的秦岭,眉头微蹙,显然还在琢磨诗词比试的事,丝毫没注意到自己,便借着人群的推搡,脚步轻缓地走上擂台,选了个最靠角落的书桌站定,动作低调得像个寻常参赛者。

此时秦岭已站在擂台中央的书桌前,他换了件月白色锦袍,手里握着一支精致的紫毫笔——笔杆是象牙制的,顶端还嵌着一颗小珍珠,一看便价值不菲。他瞥见角落里的严浩,见对方穿着寒酸,握着笔的手指关节还有些粗糙,眼底掠过一丝轻视:“不过是个乡野书生,也敢来凑书法的热闹。”他自幼随京城书法名家习字,楷书专攻柳体,笔力刚劲;行书则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行云流水,去年在京城书法展上,连柳长风都夸过他“墨韵天成”,在这夜郎地界,他自认无人能及。

“诸位笔墨皆备,计时开始!”陆平举起令牌,台下的侍从立刻点燃了一支两尺长的檀香,青烟袅袅升起,缠在擂台的朱红围栏上。随着“开始”二字落地,擂台上瞬间响起一片“沙沙”声——笔尖划过宣纸的轻响、墨汁晕开的细微声,交织成一片独特的韵律。

严浩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拿起一块墨锭,在砚台里缓缓研磨。他的动作很慢,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墨锭,顺时针转动,墨汁在砚台里慢慢晕开,从淡黑变成浓黑,泛起细密的光泽。他垂眸看着砚台里的墨,脑海里浮现出师父当年说的话:“写‘山河’需有筋骨,写‘永宁’需有温度,笔要稳,心要静,方能让字活起来。”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后,他才停下研磨,拿起一支兼毫笔——笔锋软硬适中,最适合写行书。他抬手悬腕,笔尖轻轻触碰宣纸,没有立刻落墨,而是先调整呼吸,待气息平稳后,手腕微微一动,墨色便在宣纸上晕开。

第一笔写“山”字,起笔藏锋,横画略斜却稳如磐石,像是秦岭山脉的轮廓;中间的竖笔刚劲有力,自上而下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仿佛山峰直插云霄;两侧的竖笔稍短,却带着弧度,像是山腰间的云雾,柔中带刚。整个“山”字写得挺拔却不僵硬,笔墨浓淡相宜,一眼望去,竟让人想起登高时看到的层峦叠嶂。

旁边的秦岭此时已写完“河”字,他写的是柳体楷书,横细竖粗,结构严谨——“河”字的三点水间距均匀,提钩处锋利如刀,右边的“可”字横画平直,竖钩刚劲,确实有柳体的“骨感”。可他眼角余光瞥见严浩的“山”字,心头却猛地一紧:那字明明是行书,却比自己的楷书更有“山河”的气势,尤其是竖笔的力度,竟像是用了十年功才练出来的。他握着笔的手指不自觉地加了力,笔尖在宣纸上顿了一下,在“河”字的右下角留下一个细微的墨点,虽不明显,却破坏了整体的工整。

严浩全然没受周围干扰,继续写“河”字。他的三点水连贯如流水,第一点轻落,第二点稍重,第三点带提,像是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带着灵动的韵律;右边的“可”字,横画略向上倾斜,竖钩不似秦岭那般锋利,反而带着一丝圆润,像是河岸的泥土,温和却坚实。整个“河”字写得流畅自然,笔墨间仿佛能听到河水潺潺的声音,与旁边“山”字的巍峨形成呼应,一刚一柔,恰好是“山河”的本色。

接下来写“永”字,这是书法中的“永字八法”,最见功底。严浩的“永”字横画如扁担,平稳有力;竖钩如铁柱,深入纸中;撇笔如柳叶,轻盈却不飘;捺笔如刀削,厚重却不浊。八个笔画各司其职,却又浑然一体,尤其是中间的“口”字,大小适中,棱角处带着细微的圆转,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透着安稳的气息——这正是“永”字要藏的“永宁”之意。

最后写“宁”字,宝盖头宽而不散,像是给下方的“丁”字撑起了一片屋檐;“丁”字的竖笔挺拔却不生硬,横画与宝盖头的横画平行,间距匀称,像是人站在屋檐下,安稳又踏实。严浩在收笔时,特意将“宁”字的最后一笔写得稍重,墨色浓了几分,像是给整幅字落了个沉稳的结尾,恰好点出“永宁”的“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