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355章 调查研究

立储大典的余波,如同投入渭水的巨石,涟漪在咸阳城的各个角落荡漾了数日。

茶肆酒坊、坊间巷陌,无人不在谈论那日皇宫的盛况,谈论新立的太子扶苏,以及那位站在百官最前方、姿态随意的年轻国师。

然而,处于舆论漩涡边缘的国师府,却仿佛自成一方天地,依旧保持着某种奇特的宁静与……懒散。

典礼后的第三天,辰时。

国师府前厅,黑压压地站满了身着深衣的权贵子弟。

与立储大典前相比,他们的站姿明显标准了许多,眼神里的桀骜与浮躁也收敛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疲惫、习惯以及……隐隐期待的复杂情绪。

站军姿的“磨砺”和经济学基础的“冲击”,已经让他们初步领教了这位国师手段的非常规与思想的犀利。

立储大典上,国师所处的位置以及陛下、太子对其的态度,更是给他们上了无声却极其深刻的一课。

此刻,没人再敢轻易质疑这位年轻国师的资格,更多的是好奇他今天又会抛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

赵天成依旧是那副德行,打着哈欠,趿拉着鞋,慢悠悠地从后堂晃荡出来。他扫了一眼站得还算齐整的队伍,没什么表示,径直走到那几块崭新的黑板前。

“哟,都挺准时啊。”他拿起一根粉笔,在手指间转了一圈,语气带着刚睡醒的沙哑,“看来前几天宫里的热闹没把你们的魂儿勾走,还不错。”

下面一片寂静,没人接话。经过几次教训,他们已经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了“别质疑,别反驳,听着就行”的规矩。

赵天成也不在意,转过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写下几个大字。

调查 研究

字迹依旧算不上好看,但力道十足。

他扔掉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过身,背靠黑板,目光懒洋洋地扫过众人。

“今天,咱们不站军姿,也不聊钱和粮食。”

他开口,“聊点更虚,但可能更要命的东西。”

众人精神一振,目光聚焦在黑板上那四个陌生的字眼上。

调查?研究?这又是什么新花样?

“我知道你们心里在想,”赵天成模仿着他们可能的心理活动,“‘调查’?不就是派人下去看看吗?‘研究’?不就是琢磨琢磨吗?这有什么可专门讲的?”

他嗤笑一声,嘴角勾起那抹熟悉的、带着嘲讽和洞悉的弧度。

“如果你们真这么想,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就你们这水平,将来出去做官,要么被底下人糊弄成傻子,要么就把好事办成坏事,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话说得极其不客气,但经历了前两次课的“洗礼”,子弟们虽然脸上有些挂不住,却没人敢出声反驳,只是屏息凝神,等待下文。连站在角落旁听、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扶苏,也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他知道,先生又要开始“颠覆”了。

“为什么这么说?”赵天成自问自答,踱步到队伍前方,“因为你们,包括你们家里那些位高权重的长辈,很多人压根就不懂,什么才叫真正的‘调查’,什么才叫有效的‘研究’!你们所谓的了解情况,多半是听听下属汇报,看看竹简文书,或者下去走马观花转一圈,前呼后拥,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别人筛选过的!就凭着这些被加工过无数次的信息,你们就敢做决定?就敢制定影响千万人生死的政策?这不是草菅人命是什么?”

这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敲在不少人心上。他们回想家族中长辈处理政务的方式,似乎……确实如此。许多决策,往往基于郡县报上来的文书,或者幕僚汇总的信息。

李焕心中微动:国师此言,似有所指。难道以往朝廷政令有时推行不畅,与这“了解情况”的方式有关?

蒙稷皱紧眉头,他习惯了军中令行禁止,对情报的重视更多体现在战场侦察,却从未想过治理地方也需要如此“较真”。

王铮眼神闪烁,他家族经商,深知信息不对称的巨大利益,此刻听国师点破官场信息壁垒,顿觉其中水深。

“不服气?”赵天成看着一些人不以为然的表情,嘿嘿一笑,“行,那咱们就掰扯掰扯,用你们都知道的史实,说道说道,不懂调查研究,能蠢到什么地步,能闯出多大的祸!”

他走回黑板前,拿起粉笔。

“第一个例子,咱们说说……周厉王。”

他在黑板上写下“周厉王”三个字。

“这家伙,在西周后期,搞得天怒人怨,民怨沸腾。结果呢?他是怎么应对的?”赵天成目光扫视众人,“他搞了个‘弭谤’!谁敢说他不好,议论朝政,就抓起来杀掉!搞得国人‘道路以目’,在路上碰见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

下面响起几声压抑的低笑,这段历史他们大多熟悉,常被引为暴政的反面教材。

“好笑吗?”赵天成语气转冷,“我告诉你们,一点也不好笑!周厉王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或者说他拒绝知道真实的民情!他身边要么是阿谀奉承的小人,要么是不敢说真话的懦夫。他缺乏有效的渠道去‘调查’民间真实的痛苦和愤怒!他以为把嘴巴堵上,问题就不存在了?结果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爆发了‘国人暴动’,他自己被赶出了镐京,死在了彘地!一个天子,混到这步田地,惨不惨?”

笑声戛然而止。众人这才意识到,这段看似笑话的历史背后,隐藏着信息闭塞、拒绝调查所带来的致命后果。

“他但凡能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派人,甚至自己微服私访,去市井、去乡野,听听老百姓在骂什么,为什么骂,了解到赋税有多重,官吏有多贪,生活有多难,然后针对性地去‘研究’解决之道,减轻剥削,整顿吏治,何至于激起民变,身死国危?”赵天成用力点了点“调查”二字,“他缺的,就是这第一步!没有真实的调查,他所有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宫殿,看着华丽,一推就倒!”

扶苏在心中默默点头:先生此言,如警钟长鸣。为君者,若耳不聪目不明,仅凭奏章和近侍之言决断,与盲人骑瞎马何异?周厉王之鉴,足以为戒!

赵天成不等他们消化完,又写下第二个名字:“赵括”。

“这位,你们更熟了吧?‘纸上谈兵’的祖师爷。”赵天成语气带着调侃,“长平之战,他老爹赵奢留下的老将们,都知道秦军势大,廉颇的策略是坚守疲敌,这是基于对秦军战斗力、后勤以及赵国自身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的正确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