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316章 系统思维与动态博弈。

嬴政心中一动,赵天成这话,无疑说中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天命”与“人事”关系的思考。

他不由追问道:“哦?依先生之见,何人可当此论?堪称集天赋、时机、运势于一身之英才?”

他顿了顿,补充道,“先生不必拘泥于当世,可畅言古今。”

赵天成歪着头,似乎在记忆中搜寻,热水漫过他的下巴。

他咕哝着说:“不说你们秦朝的啊。咱们就说说秦统一之前,那些搅动风云的人物。在我看来,有些人名声赫赫,但细究其成功之道,除了个人能力,更多的是时势使然,以及他们运用了某些……嗯,可以称之为‘方法论’的东西。”

他的语气变得有些玩味,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审视目光。

“方法论?”嬴政和一旁的扶苏同时捕捉到这个陌生而精准的词汇。扶苏更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全神贯注,他知道,赵先生又要开始他那惊世骇俗的“讲课”了。

“对,方法论。就是他们做事、思考问题的一套逻辑、一套工具。”赵天成用手拨弄着桶里的热水,激起一圈圈涟漪,“咱们第一个说说……嗯,就说齐桓公和管仲吧。”

“这俩人,一个是国君,一个是臣子,搭档成了春秋首霸。后世儒生可能更爱吹捧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大义名分,或者强调管仲的贤能。但咱们换个角度看,从政治、经济,乃至他们做事的方法上剖析一下。”

赵天成开始了他的“釜中历史课”。

“先说政治。齐桓公上位的过程,可不怎么光彩,跟他哥哥公子纠抢位置,还差点被管仲一箭射死。但他赢了之后,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不仅不杀管仲,还委以重任。这说明什么?说明齐桓公这人,政治实用主义玩得很溜。在他这里,个人恩怨比不上国家利益,或者说,比不上他称霸的野心。这是一种极其清醒的利害计算,而不是单纯的宽宏大量。”

嬴政在热水中微微颔首。作为帝王,他太理解这种权衡了。有时候,用能人比用亲人、用顺臣更重要,关键在于能否控制,以及其带来的利益是否足够大。

“再看管仲。”赵天成继续道,“他的政治举措,核心就是‘与时俱进,因俗而治’。他搞了一套‘叁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就是把国都的土农工商分区管理,把郊野的农民编组起来。听起来好像没啥?但妙就妙在,他没有完全打破齐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加强管理。这叫‘尊重路径依赖’,减少改革阻力。不像后来有些变法,恨不得把旧房子全推倒重盖,动静太大,容易把自己埋进去。”

扶苏若有所思。他想起赵先生之前评价秦政“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与管仲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思路,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经济上,”赵天成语气带着赞赏,“管仲才是真正的高手!他的方法,我称之为‘宏观调控与市场手段并用’。”

“他搞‘官山海’,就是把盐和铁这两样最重要的民生和战略物资,由国家专营。这不是简单的与民争利,而是国家掌握了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和财政来源。有了稳定的钱袋子,才能干大事。这相当于掌握了经济的‘源头活水’。”

“更绝的是他‘轻重之术’的运用。”赵天成的眼睛在水汽中发亮,“说白了,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和掌握的物资,调控市场价格,平衡供求,甚至在对外贸易中赚取巨额利润。比如,他鼓励某种商品生产,等到过剩时由国家低价收购储备;等到稀缺时再高价抛出,平抑物价也好,赚钱也罢,主动权都在国家手里。他还玩‘货币战争’,比如提高本国某种特产的价格吸引外国黄金流入,或者故意贬低敌国重要物资的价值进行打击……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齐国想不富都难!”

嬴政听得心神震动。他虽然也重视经济,推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强制。管仲这种通过经济杠杆、市场规律来富国强兵的手段,无疑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这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至于农业发展,”赵天成补充道,“管仲同样没放松。他主张‘相地而衰征’,就是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级征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这让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保证了粮食这个根本。他深知,没有坚实的农业基础,工商业和霸业都是空中楼阁。”

“总结一下管仲的‘方法论’,”赵天成伸出湿漉漉的手指,“第一,目标明确,一切围绕‘富国强兵’这个核心。第二,务实灵活,不纠结于意识形态,什么好用用什么。尊重现状,渐进改革。第三,善用经济工具,宏观调控与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四两拨千斤。第四,重视基础,农业立国,工商富国,两手抓,两手硬。”

他看向若有所思的嬴政和扶苏:“你们看,管仲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才华。他遇上了齐桓公这样一个有野心又能放权的君主,身处齐国这样一个有鱼盐之利、交通便利的国家,又恰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这几个因素凑在一起,再加上他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才成就了春秋首霸的伟业。缺了哪一样,可能历史都要改写了。”

嬴政沉浸在赵天成的分析中,内心波澜起伏。他以往读史,更多关注的是帝王将相的权谋和征伐,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如此深刻地从一个“成功项目”的角度,去剖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可复用的“方法论”。这让他对“治国”二字,有了更立体、更精微的认识。

“说完了在朝堂上搅动风云的,咱们再说一个既能辅佐君王称霸,又能功成身退,自己还成了巨富的奇人——越国的范蠡。”赵天成换了个更舒服的泡澡姿势,继续说道。

“范蠡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方法论,我总结为‘系统思维与动态博弈’。”

“先说辅助越王勾践复国这件事。”赵天成分析道,“范蠡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急着招兵买马去跟吴国硬拼。他首先对越、吴两国的整体形势做了一个系统性的评估。越国弱,吴国强,硬刚是死路一条。所以他提出了‘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的策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