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281章 这何其讽刺!又何其真实!

他的话很朴实,信息也零碎,但透露出几个关键点。

新法的具体内容并未有效传达到最底层的农民耳中,或者说他们并不理解。

但新法限制官吏擅权、规范徭役的精神,似乎通过执行层面的细微变化,开始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感受到了一丝不同——来自官府的压迫感,似乎减轻了那么一点点。

嬴政静静地听着,目光扫过男人那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塞满泥土的手,扫过妇人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扫过那小子因营养不良而略显瘦小的身躯,最后落在那片孕育着希望、也承载着无尽艰辛的田野上。

他没有再问关于新法的具体条款,而是换了个话题,指着男人手中的耒耜问道:“这耒耜用了不少年头了吧?可还顺手?”

男人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位气度不凡的“过路客”会关心他的农具,他拿起那柄木石结合的耒耜,叹了口气:“用了快十年了,头都快磨秃了,不好使唤,费力。想换把好的,可铁器贵啊,攒点钱不容易。”

“我听说,官府好像有推广一种新式的铁犁铧,比这个好用,开垦荒地也快。”

蒙毅在一旁说道,这是章邯近期根据赵天成间接启发开始尝试的项目之一。

男人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

“是听说过一耳朵,可那玩意儿,得去县里官坊买吧?还得有门路,咱这平头百姓,哪摸得着门道?再说,也得要钱啊……”

嬴政默然。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同样面临着官僚体系和现实贫困的重重阻碍。

好的政策,如何才能真正普惠于民,路还很长。

他又和男人聊了几句家常,问了问村里的情况,收成如何,除了种地是否还有别的营生。

男人一一回答,语气渐渐不再那么戒备,但始终带着一种底层民众面对“上面人”时固有的谦卑和距离感。

离开这片田地,四人沿着乡间土路继续前行。

他们又遇到了几个在田间歇息的农人,聊起新法,反应大同小异。

知道“皇帝有新法”这件事的人不多,对其具体内容更是懵懂。

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最近官府吏员的态度似乎“好了一点”,催逼赋税徭役时“没那么急了”,这让他们感觉“日子好像能稍微喘口气了”。

有一个老农甚至带着点迷信的色彩说:“许是老天爷开眼,知道咱们苦了?”

这些话,朴实无华,甚至有些愚昧,却比任何华丽的奏报都更真实地反映了新法在基层最初始、也最本质的效果——它首先带来的,不是经济的立刻腾飞,也不是制度的瞬间完善,而是一种压迫感的微微减轻,一种生存环境的极其细微的改善。

对于长期在高压下挣扎的百姓而言,这一点点“没那么坏”的变化,已是难得的慰藉。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橘红。

广袤的田野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宁静而苍茫。

劳作了一天的农人开始三三两两地收拾农具,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村庄,炊烟在远处的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嬴政站在田埂上,久久凝望着这片承载着帝国根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沉默而坚韧的生民。

李斯、蒙恬、蒙毅静静地站在他身后,不敢打扰。

这一日的所见所闻,远比章台宫中的万千竹简更深刻地冲击着嬴政的内心。

他看到了都城的繁华与活力,也看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与真实。

他听到了市井中对新法条款的零星议论,更听到了乡野间对官府行为细微变化的朴素感知。

嬴政的脑海中,不再是章台宫中那些经过精心修饰、字斟句酌的竹简奏报,而是鲜活跳跃的画面与声音。

赵天成的话语,如同烙印,在此刻与亲眼所见的现实猛烈撞击,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火光。

“掌握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嬴政在心中默念。

以往,他自认通过黑冰台的密报、郡县的上计、朝臣的奏对,已然掌控天下。

可今日方知,那些层层过滤、甚至可能被利益与恐惧扭曲后的“数据”,与这活生生的、带着泥土气息与汗水味道的现实,相距何止千里!

他看到也听到了,新法的条文,那些他与李斯、蒙毅等人反复推敲、引以为傲的“善政”,在传达到这帝国最细微的末梢时,是何等的无力与模糊。

农人们不知“垦荒减赋”的具体章程,不解“徭役轮替”的详细法规。

他们感知新法的唯一途径,竟是那些以往如虎狼般的底层小吏,态度似乎“好了那么一点点”,催逼“没那么急了”。

这何其讽刺!

又何其真实!

嬴政忽然理解了赵天成那句“把政策的发展和依靠的重点,放在相信和依靠大多数人上面”的深意。

再精妙的律令,若不能转化为民众切身可感的、哪怕一丝一毫的生存环境的改善,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法令于自己有利,那便是悬在空中的楼阁,是竹简上冰冷的刻痕,与这田野里的生计毫无干系。

“活在当下……关注眼下……”

嬴政的目光掠过道旁黑暗中沉默的村落。

这些他以往在舆图上只会以一个符号标注的“里”、“聚”,此刻在他心中有了全新的重量。这里面,是无数个像今日田间所见的那一家人,是他们碗里的羹、身上的衣、来年的种子、上交的赋税……是他们那点微末而坚韧的“盼头”。

帝国的根基,不在咸阳宫的高墙之内,不在朝堂的衮衮诸公,而在这无数个沉默的村落,无数片无声的田野,在于这些“大多数人”能否“喘口气”,能否看到一点“活下去”之外的“希望”。

“主公,今日所见……”李斯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探询,打破了沉默。他也在消化,在评估,今日的见闻对他亦是巨大的冲击。

嬴政没有回头,脚步未停,声音在晚风中显得异常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李斯。”

“臣在。”

“回去后,将今日所见,尤其是乡野农人之言,原原本本,记录成册。不必修饰,不必总结,只需记录。”

李斯心中一凛,立刻应道:“臣遵旨。”

“另,”嬴政继续道,“新法推行,看来不能只靠颁布条文,坐等其效。传令各郡县,仿照内史衙门做法,选派口齿清晰、通晓民情之吏,深入乡、亭、里,宣讲新法,务求让黔首知晓,垦荒如何减赋,徭役如何轮替,市肆纠纷如何申诉。宣讲不利、敷衍塞责者,劾奏。”

他要的,不是农人模棱两可的“好像”,而是明确的知晓!

这是将“从群众中来”的法令,真正“到群众中去”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