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201章 “四季更替?经济周期?

扶苏沉浸在“开元盛世”那幅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画卷中,脸上憧憬与困惑交织。

他沉默良久,终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求知与不解的光芒,声音带着一丝急切与惋惜。

“先生,您描绘的‘开元盛世’,确如人间仙境,令学生心驰神往。然,学生有一事不明,如鲠在喉。如此富强、文明、开放之王朝,既已达到如此高峰,为何……为何最终也会衰落?”

“先生方才言其‘后面也衰落了’,这……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世间真无万世不移之基业?盛极而衰,竟是天命定数乎?”

李由同样从震撼中回过神来,他作为法家官吏,更关注制度本身的稳固性,立刻接口问道:“学生亦同惑。观先生所言唐朝之制,均田、租庸调、三省六部、科举、府兵,皆环环相扣,看似已臻完善。若严格执行,理应可保长久太平。其衰败,是因后世之君不肖,废弛了祖宗良法?还是其制度本身,亦藏有致命之缺陷,时日一久,必生祸端?”

牢房内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赵天成身上。

隔壁耳房中,嬴政的瞳孔微微收缩,身体前倾。

李斯屏住呼吸,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提前推演答案。

蒙恬则依旧处于半懵状态,但“强大王朝也会衰落”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让他感到莫名的震撼与不安。

赵天成看着眼前这两位,嘿嘿一笑,又摸起一根草茎叼在嘴里,一副“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个”的模样。

“问得好啊!问到根子上了!”他吐掉草茎,坐直了些,虽然姿态依旧懒散,但眼神却透出一种洞察世事的锐利。

“什么天命定数?狗屁!哪有什么天命?说到底,不过是‘经济’二字在作祟!”

“经济?”扶苏和李由异口同声,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又似乎能意会。

“对,经济!简单说,就是天下财富如何生产、如何分配、如何流转的这一整套玩意儿。”

赵天成用最直白的话解释。

“一个王朝的兴衰,根子就在这套‘经济’的运行出了毛病。我管这叫‘盛衰循环’,或者更准确点,叫‘经济周期’。这玩意儿就像一年有四季更替,庄稼有播种收获一样,是有一套内在规律的!”

“四季更替?经济周期?”扶苏努力理解着这个比喻。

“没错!”赵天成点头,“咱们就用种地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来掰扯。你们想,一个新王朝刚建立的时候是啥样?比如,周武王伐纣之后,或者咱们退一步说,假设秦能解决自身问题,开启一个新阶段之初。”

“天下刚刚经历大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但同时也意味着,原先被豪门大户霸占的土地空出来了不少。新朝君主,只要不是太蠢,为了稳定江山,往往会想办法把这些无主之地分给活下来的农民去种。比如周初的‘分封制’,虽然主要是封给诸侯,但诸侯也得把地分下去让人耕种才能收税。这个阶段,就像春天播种,万物复苏。”

扶苏若有所悟:“先生是说,乱极思治,新朝之初,民得田地,休养生息,故能恢复生机?”

“对头!”赵天成肯定道,“这时候,朝廷的赋税徭役一般也不会太重,知道百姓艰难,需要时间缓口气。于是,人口慢慢增加,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生产的粮食布匹也一年比一年多。国库渐渐充实,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复苏’或者‘扩张’期。万年之前的汉朝出现过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就是抓住了这个阶段的规律。”

李由提问:“然则,如《管子·牧民》所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富足之后,岂非天下太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赵天成冷笑一声,“问题就出在这个‘富足’上!日子好过了,人会干嘛?会生孩子!人口会爆炸式增长!但土地是有限的啊!尤其是一个王朝承平日久之后,土地兼并这个恶魔就悄悄抬头了!”

“土地兼并?”扶苏眉头紧锁,他似乎听博士们提起过这个词,但从未深思。

“对!就是有钱有势的人,比如贵族、官僚、大地主,利用他们的权势和财富,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把原本属于自耕农的土地,一点点吞并到自己手里!《诗经·魏风·伐檀》里骂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就是这种现象的早期控诉!到了战国,孟子更是大声疾呼‘民无恒产,因无恒心’,‘恒产’指的就是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怎么办?”

李由结合秦国的现实,沉声道:“或沦为佃户,仰人鼻息;或流亡都市,成为流民;或……锲而走险?”

“没错!”赵天成重重一拍大腿,“这就是周期里的第二个阶段——‘过热’!表面看,王朝可能还在鼎盛期,比如汉武帝前期,或者开元天宝年间。国库可能还挺充盈,皇帝开始大兴土木、对外大规模用兵、搞些超级工程,比如驰道、灵渠。这些事,在王朝财力雄厚、人力充足的时候,看起来没问题,甚至显得很‘强盛’。”

嬴政在隔壁听到“大兴土木”、“对外用兵”,眉头不由自主地挑了一下。

“但是!”赵天成语气一转,“这些举动,消耗巨大!它们需要征发无数的徭役,抽调大量的青壮劳力,耗费海量的钱粮。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转嫁到谁头上?还是那些底层农民!偏偏这个时候,很多农民可能已经因为土地兼并,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抗风险能力极差。朝廷的横征暴敛一来,他们立刻破产!要么逃亡,要么干脆造反!”

蒙恬听到这里,联想到北疆戍卒的艰辛和内地谣传的民怨,背后冒出冷汗。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赵天成比喻道,“看起来枝繁叶茂,但它的根已经在慢慢烂掉了!土地兼并和过度征发,就像两条蛀虫,在不断啃食树根。这个时候,王朝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衰退’期。”

扶苏脸色发白,他似乎看到了大秦正在滑向的深渊:“先生之意,我大秦如今……正处在此‘过热’乃至‘衰退’之阶段?土地虽行授田制,然徭役兵役无穷尽,与兼并何异?皆在夺民之产,耗民之力也!”

李由则更关注制度层面:“先生,难道唐朝的均田制,也无法阻止兼并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