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186章 何止高超!

赵天成看着三人不同程度震惊和困惑的表情,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慢悠悠地又瘫回那“太师椅”的凹陷里,仿佛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只是随口点评了一下天气。

“看你们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他嗤笑一声,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戏谑。

“是不是觉得我在胡扯?是不是觉得那些记录鸡毛蒜皮、神神鬼鬼的‘小说家’,怎么可能有这么大能耐?能跟国运扯上关系?”

“好,那我就给你们数数,在秦始皇那把火把这些‘无用’的东西烧掉之前,这些‘小说家’的先辈们,或者说,干着‘小说家’活计的人,到底都干了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别眨眼,好好听着!”

他清了清嗓子,眼神变得悠远,仿佛穿透时空,回到了那个百家争鸣、舆论纷杂的时代。

“首先,咱们得把‘小说家’这个概念放宽点。别死抠那一个学派名头。在先秦,但凡用故事、传说、寓言、歌谣来说事、传道、影响人的,都算咱们今天讨论的‘叙事’高手,都干着‘小说家’的活儿!”

“第一个例子,咱们说说《左传》里的‘曹刿论战’!这故事你们都知道吧?”

扶苏立刻点头:“《左传·庄公十年》所载,鲁人曹刿于长勺之战前面见鲁庄公,问‘何以战’,后于战场待‘齐人三鼓’后出击,大败齐师。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论,堪称经典。”

李由也微微颔首,这是兵家与史家皆知的着名战例和言论。

“对喽!”赵天成一拍大腿,“那你们想过没有,这场对话,这场战事的具体细节,尤其是曹刿和鲁庄公那段私密的对话,是谁记录下来的?战场之上,谁又能那么清晰地听到曹刿说的‘可矣’?又是谁把‘夫战,勇气也…’这段总结传播得天下皆知?”

“这…”扶苏一怔,“自是史官所记…”

“史官凭什么知道?他当时在场?就算在场,他怎么听到的?”赵天成追问,“我告诉你们,这种极其详尽、宛如亲见的记载,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故事化’加工色彩!它很可能最初就是由鲁国国内那些善于收集和传播消息的人——你们可以理解为早期的‘小说家’或说客——为了宣扬‘匹夫有责’、‘民心可用’以及曹刿的智慧,而精心编织并传播开来的叙事!”

“它的目的何在?”赵天成自问自答,“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告诉天下的统治者:看见没?只要你愿意听取底层有才之人的意见,就能以弱胜强!这个故事极大地鼓舞了中小国家和士人,也塑造了鲁国虽然力弱却不乏智慧的形象。这是在用故事传播政治理念!这不是舆论引导是什么?效果好不好?好极了!流传千年!”

李由瞳孔微缩。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左传》的记载。

他一直将其视为客观史实。

但赵天成点出了其背后的“叙事构建”和“传播目的”,这让他感到一阵寒意和…豁然开朗。

难道史书本身,也包含着这样的“小说家”心思?

“再说个更直白的!”赵天成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战国策》!这本书你们总知道吧?你们那个丞相李斯,就是师从荀子,忽悠秦王,你们对这里面的东西应该不陌生!”

李由身体一僵,脸色有些微妙。

父亲应当是游说而不是忽悠!

《战国策》记录了大量纵横家们的夸夸其谈甚至虚构的故事,这在崇尚实务的法家看来,确实是“虚言乱实”的代表。

“别摆出那副嫌弃的表情!”赵天成指着李由。

“我问你,《战国策》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是真是假?邹忌是不是真的用自己跟城北徐公比美的事儿,就能忽悠得齐威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事儿经得起推敲吗?但它为什么被记录、被传播?”

扶苏若有所悟:“先生之意是…此事或许并非全然真实,但其传播之目的,在于宣扬纳谏之重要?”

“没错!”赵天成肯定道,“这就是典型的‘小说家’手法!用一个生动易记、甚至可能是虚构或夸张的故事,来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影响执政者的行为!这个故事让‘纳谏’的形象深入人心。你们说,这种故事传播开来,是不是比干巴巴地颁布一道‘求言令’更有效?它是不是在塑造舆论,引导政治风尚?”

李由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种故事性的说理,确实更容易被接受和记住。

法家强调“法、术、势”,其中的“术”就包含各种统治技巧和舆论操控,只是法家更倾向于用制度性和强制性的“术”,而轻视了这种柔性的故事之“术”。

“还没完!”赵天成越说越起劲,“再看‘触龙说赵太后’!这更是教科书级别的舆论引导和危机公关案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必欲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局面僵持,国事危急。硬劝肯定不行了。怎么办?”

蒙海听得入神,下意识地问:“怎么办?那老太婆这么凶?”

“看人家左师公触龙怎么做的!”赵天成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他根本不提人质的事,先聊家常,关心太后身体,然后给自己小儿子求个差事,引发太后好奇‘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接着顺势引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核心观点!”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讲故事!讲赵国及其他诸侯子孙封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用历史故事暗示: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终难长久!最后图穷匕见:你现在溺爱长安君,不让他为国家立功,一旦您山陵崩,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

扶苏情不自禁地接道:“于是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为学生读此篇时,亦深感左师公言语艺术之高超!”

他眼中放光,显然对这个故事印象极深。

“何止高超!”赵天成强调,“这就是最顶级的‘叙事’和‘舆论引导’!在太后已经情绪化、关闭沟通渠道的情况下,通过聊家常、为自己儿子求官、讲历史教训、说道理,一步步瓦解太后的心理防线,最终扭转了国家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