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133章 就是秦法的残酷性。

扶苏和章邯都被这个视角震撼了。

将六国定义为“分裂割据政权”,而将秦的统一定义为“结束分裂、回归一统”,这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和法理高地!

“那……该如何阐述这‘天下本一家’之理?”扶苏急切地追问,他感觉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打开。

“从历史讲起。”赵天成毫不犹豫地说,“就从商周开始讲。周天子分封诸侯,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周鼎盛之时,诸侯虽各有封地,但共尊周室,天下是一个整体。只是后来周室衰微,诸侯不再尊奉共主,才相互征伐,裂土自立,形成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几百年的战乱,就是分裂带来的恶果。”

“而大秦,结束的就是这个不正常的分裂时代,是顺应天命人心,让天下重归于一统!这不是灭亡了六个国家,而是消除了六个导致天下动荡战乱的分裂割据势力,重建了完整的、统一的天下国家!”

“所有的子民,无论原来生活在齐地、楚地还是秦地,现在都是这个新生的、统一的‘大秦’国的国民!我们不再是齐人、楚人、秦人,我们都是‘秦人’,或者说,都是‘华夏之人’,是共同生活在这片华夏土地上的同一国人!”

赵天成的话语在牢房中回荡,带着一种重构历史的强大力量。

扶苏听得心潮澎湃,呼吸急促。

他从未想过,宣传教化竟可以如此操作!

这完全是从根源上重新定义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为秦的统一赋予无可辩驳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一旦这种叙事被广泛接受,六国遗民的心理隔阂将被极大削弱,对秦的抵触情绪也能找到宣泄和转化的渠道——他们不是亡国奴,而是分裂乱世的终结者、新统一国家的共建者!

“先生!此论……此论真是……”扶苏激动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但是,”赵天成忽然又给热血上头的扶苏泼了点冷水。

“光靠嘴说说是没用的。故事要讲,但也要有实际行动配合。你们的法律要尽可能地体现公平——至少是程序上的公平,不能明显偏袒老秦人。你们的官吏对待六国百姓,不能一味欺压盘剥。”

“统一的便利,比如驰道交通、度量衡统一带来的商业好处,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减轻徭役赋税暂时可能难,但在执法和行政上,尽量做到‘一体同仁’的感觉,减少歧视。否则,你们故事讲得再好,他们实际感受到的却是压迫和歧视,那这‘认同感’永远也建立不起来,反而会觉得你们虚伪。”

“讲故事,是为了赢得人心。而实际的政策和行为,则是巩固人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了任何一样,这‘国家认同感’都是空中楼阁。”

赵天成看着眼中重新燃起炽热光芒的扶苏和章邯,嘴角却撇了一下,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苏公子,老章,我得给你们泼盆冷水。你们大秦,想讲好这个‘天下归一’的故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扶苏脸上的兴奋之色微微一凝:“先生何出此言?方才先生所论,逻辑清晰,直指根本,何以……”

“因为你们大秦自身的历史,有很多‘硬伤’。”

赵天成打断他,语气平淡却直接。

“跟六国那些老牌诸侯比起来,在很多他们看重的地方,你们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只是空泛地喊口号,很容易被对方抓住这些弱点进行反击,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章邯眉头紧锁:“我大秦横扫**,席卷八荒,国力军力冠绝天下,何来劣势之说?”

“不是指军力和国力,是指‘历史地位’和‘文化认同’这类软性的东西。”

赵天成解释道,“这些东西,在争夺人心、构建认同的时候,有时候比刀剑更重要。你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短板,然后才能想办法去弥补,或者绕过,甚至把水搅浑,让大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扶苏神色变得凝重:“请先生详加指教,我大秦……有何短板?”

“好,那我就给你们数数。”赵天成掰着手指,“第一,出身问题,或者说‘血统’和‘法理’问题。山东六国,尤其是韩、赵、魏三晋,齐、燕,他们大部分最初的诸侯,要么是周王室的宗亲子弟,比如晋国、燕国。要么是周朝开国的功勋元老,比如姜子牙的齐国。他们的立国,是周天子正式分封的,在周朝的那套体系里,他们是‘自己人’,是正统的诸侯。你们秦国呢?”

赵天成看向扶苏和章邯:“秦人最早的祖先,给周天子干什么的?养马的。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号曰‘秦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注意,最开始可能只是个‘附庸’,连正式的诸侯都不是。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而且说的是‘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看见没?是让你们自己去从戎狄手里打,打下来才算你们的。”

“在周朝体系的最初设计里,秦的起点和地位,是无法和那些老牌姬姓或功勋诸侯相比的。六国遗民完全可以拿这个说事,讥讽秦是‘暴发户’,是‘边陲养马的’,得位不正,血统不高贵,不配领导华夏。这是你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历史叙事上的弱点。”

扶苏和章邯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他们无法反驳,因为赵天成说的确是史实。

秦的崛起史,确实充满了边陲的艰辛和与戎狄的搏杀,与中原诸侯那种“高贵”的出身不同。

“第二,文化认同问题。”赵天成继续道。

“关中之地,长期与戎狄杂处,风俗习惯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戎狄的色彩。在山东六国,尤其是坚持周礼的鲁国、文化繁荣的齐国看来,秦国是‘蛮夷’,是‘虎狼之国’,‘不识礼义’。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制度更是与六国推崇的‘礼乐’‘仁政’格格不入,被认为是‘苛法’‘虐政’。这种文化上的歧视和隔阂,是真实存在的。你们统一之后,在原来六国的人看来,可能不是‘文明的华夏统一了蛮夷’,反而有点像‘野蛮的秦人用武力征服了文明的华夏’。这种观感,对构建认同极其不利。”

“第三,就是秦法的残酷性。”赵天成的语气依旧平淡,但话语内容却尖锐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