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86章 安排家族后路?

“比如说,苏公子你,”他看向扶苏。

“虽然你爹是宗室成员,但树大招风,万一帝国崩塌,清算起来,你们这种家族最容易遭殃!现在推演出来了,是不是该琢磨琢磨,怎么把家里值钱的细软、古籍、或者……嗯,一些重要的财物,悄悄转移个安全地方?”

“或者把族里一些机灵点的子弟,送到偏远地方隐姓埋名?总比到时候被人一锅端强吧?”

扶苏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燃起熊熊的惊怒火焰!

让他……安排家族后路?

准备在帝国崩塌时苟活?

这简直是对他嬴姓血脉、对他父亲始皇帝最深刻的侮辱!

比直接杀了他更难以忍受!

他脸色因激愤而赤红,嘴唇剧烈翕动,却因巨大的悲愤和尊严被践踏的痛楚而一时失语。

他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大秦!

大秦若亡,他扶苏岂能独存?苟且偷生,何异于禽兽!

“先生……休得再言此等悖逆之言!”扶苏的声音嘶哑。

“家父……家父以社稷为家国!若……若大厦倾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学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紧攥的拳头,指甲已深深刺入掌心。

赵天成看着扶苏那副油盐不进的架势,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撇撇嘴。

“迂腐!死脑筋!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玉碎瓦全’?留着有用之身,说不定还能为华夏文明存点火星子呢!罢了罢了,跟你这榆木疙瘩说不通。”

他一脸“朽木不可雕也”的嫌弃,摆摆手,懒得再劝。

章邯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赵天成那句“给自己,给家人,留条后路!”,如同黑暗中骤然划亮的火石,瞬间点燃了他内心某个被恐惧和自保本能占据的角落!

是了!少府卿!这个位置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是架在火山口上的危座!

他执掌着帝国庞大工程体系的核心资源、部分钱粮调度、无数工匠和物料。

一旦帝国这艘巨轮倾覆,清算的怒火必定首先烧向他这个“钱袋子”和“营造总管”!

商鞅车裂、五马分尸的惨状历历在目!

他章邯不是皇族,没有那与国同休的枷锁!

他有年迈的父母,有柔弱的妻儿!他奋斗半生,难道就为了给一艘必沉的巨舰陪葬?

赵天成的“粟米推演法”,此刻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预言工具,更是一柄……规划退路、保全身家的神兵利器!

他必须掌握它!

他强压下恐惧,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而充满求知欲。

现阶段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先生……先生洞悉幽微,学生拜服。只是……只是这推演之术,精微玄妙,学生愚钝,尚未能尽得其髓。譬如……先生适才提及推演田亩产出、仓廪积粟,具体当如何着手?还望先生不吝详示,学生……学生只想求个透彻明白,以增广见闻,日后或可为朝廷略尽绵薄。”

姿态放得极低,语气诚恳真挚。

赵天成看着章邯眼中那极力掩饰却依然闪烁的精光,心知肚明。

这小子,终于开窍了!

知道为自己打算了。

他喜欢这种“识时务”的聪明人。

“行吧,看在你这么好学的份上。”赵天成又恢复了那副好为人师的惫懒模样,重新瘫回太师椅,翘起二郎腿。

“光说理论没意思,来点实在的。老章,你管少府,手里头总该有点干货吧?比如,关中、三川、南阳这些主要产粮郡,上田、中田、下田各有多少顷?丰年、平年、灾年的平均亩产各是多少石?朝廷每年能从这些地方实收多少田赋?还有,少府库藏里,历年积攒的粟米、布帛、铜钱大概是个什么数?”

“今年各地工程、军饷、俸禄这些大项开销,又是个什么窟窿?别藏着掖着,拿点真东西出来,咱们用这推演法,算笔明白账!”

章邯心头一震,知道这是关键。

他稍作犹豫,随即一咬牙,将自己所知的相关数据都告诉了赵天成。

“嗯…关中上田一百五十万顷,亩产丰年1.5石,平年1石,灾年0.5石?赋税三成?三川郡……南阳郡……”

他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无意识地在太师椅扶手上飞快地敲击着,仿佛在拨动无形的算盘。

“少府存粮……三百五十万石?铜钱…绢帛…啧,看着不少,但架不住花销大啊。骊山陵寝今年预算…阿房宫续建…北疆蒙恬军需…各地驰道维护…官吏俸禄…”

他的语速越来越快,计算几乎不假思索。

“第一笔账:全力维持现状,就是打仗 修阿房宫!”

“算总账!现有存粮350万石,加上今年田赋大约……嗯,关中加三川等几个大郡能收……250万石?总共600万石出头。”

“开销呢?北疆三十万边军,人吃马嚼,一年就得吃掉近200万石!骊山刑徒工匠几十万口粮,算50万石!阿房宫工程浩大,工料、工钱折算成粮,至少150万石!各地驰道维护、郡县官吏俸禄、咸阳宫廷开销……杂七杂八,没有200万石下不来!光这几大项,一年就得吃掉600万石! 这还没算可能的天灾、额外的战事和赏赐!寅吃卯粮都不够!结论:最多支撑一年半! 一年半后,国库彻底跑耗子,要么加赋刮地皮刮得天怒人怨,要么边军断粮哗变,要么工程烂尾民夫暴动!必崩!”

“第二笔账:停修阿房宫,全力维持战争和基本运转!”

“砍掉阿房宫这头吞金兽,省下150万石。那总支出就是450万石。收入还是600万石出头。结论:勉强维持两年半到三年! 但这只是理论!边军和骊山的消耗是刚性的,省不了多少。一旦中间出现大战役损耗、或者某地大灾,立刻捉襟见肘。三年是极限,绷得比琴弦还紧,随时会断!”

“第三笔账:停止所有大型工程,阿房宫、骊山陵暂停,且不打仗!”

“这就省大发了!砍掉阿房宫150万石,骊山陵按暂停算也能省下几十万石。总支出降到……300万石左右?收入不变。结论:能撑个五六年! 看起来宽裕不少。但问题在于,国库虽然能喘口气,但六国遗怨、苛法重赋这些根本矛盾没解决,民怨依旧沸腾。就像给一个内伤病人止了血,但没治内伤,拖久了还是会死。而且,停建皇陵,皇帝能答应?朝堂上那群靠工程捞钱的酷吏能答应?阻力巨大!”

“第四笔账:最理想状态——停止工程、不打仗、同时推行‘皇帝之法’开源节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