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鲲鹏资本李锐在咖啡馆的那场谈话,简直比上刑还难受。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把市场监管局的调查性质、我们的应对措施、技术底气的来源,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解释,就差把心掏出来给他看了。李锐一直听着,偶尔问几个尖锐的问题,表情始终是那种职业化的冷静。
最后,他放下咖啡杯,看着我:“陆总,你的诚意和信心我感受到了。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基金的风控条款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这样吧,正式的函件我们会发,这是流程。但在正式启动赎回程序前,我可以给你们一周的缓冲期。如果一周内,你们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调查不会对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或者问题得到澄清,我们可以重新评估。”
一周!只有一周时间!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但我心里清楚,这已经是李锐能争取的最大让步了。我赶紧表态:“谢谢李总!一周时间,足够了!我们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
从咖啡馆出来,夜风一吹,我打了个寒颤,脑子却异常清醒。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了!必须在一周内,把市场监管局的调查摆平,揪出幕后黑手,证明清白!
回到公司,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老张和小刘都没走,在会议室里焦躁地等着我。看我进来,两人立刻围上来。
“怎么样?老陆?”老张急切地问。
我把李锐给的一周期限说了。老张一听就炸了:“一周?开什么玩笑!那帮衙门的老爷办事,拖你个把月都是常事!一周能查出个屁来!”
小刘相对冷静,但脸色也很凝重:“一周时间太紧了。关键是,我们到现在连举报人是谁,具体举报内容是什么都不完全清楚,怎么针对性反驳?”
“不清楚就去查!”我斩钉截铁地说,眼里冒着火,“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关系!花多少钱都行!必须把举报信的内容挖出来!还有,小刘,你去找最好的行政法律师,咨询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哪些权利,怎么能推动调查尽快结束,或者至少拿到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初步结论!”
“明白!我这就去联系!”小刘立刻拿起手机。
“老张!”我转向他,“你负责内部,把所有可能涉及这次调查的材料,再给我过一遍筛子!特别是竞标那个项目的所有流程记录、报价依据、成本核算,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确保咱们自己绝对干净,经得起任何查!”
“放心!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老张拍着胸脯,“我这就带人连夜核对!”
公司里瞬间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小刘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脉,甚至托关系找到了市场监管局内部的一个远房亲戚打听消息。老张带着财务和项目组的人,把堆积如山的文件翻了个底朝天。我坐镇中枢,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协调资源,稳定内部情绪,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像要炸开一样。
这一夜,公司灯火通明。没人抱怨,没人下班,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打赢这场生死攸关的仗。
第二天下午,小刘那边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她通过层层关系,花了不少代价,终于打听到了举报信的大致内容!果然跟执法人员透露的差不多,集中在技术指标和竞标价格上。但关键的是,小刘还打听到,举报人似乎提供了几份所谓的“内部邮件”和“聊天记录”作为“证据”,指控我们故意夸大性能和恶意压价!
内部邮件?聊天记录?我心里一沉!这玩意儿要是伪造的,那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能搞到那些‘证据’的复印件吗?”我急切地问小刘。
小刘摇摇头:“很难,这东西在办案人员手里,保密级别很高。不过,我托人侧面了解了一下,据说那些邮件和记录看起来有点……粗糙,不像是正规的公司邮件系统出来的,更像是刻意拼接的。”
粗糙?拼接?我心里一动!如果是伪造的,那就有破绽!只要能证明是伪造的,不仅能洗清我们的嫌疑,还能反告举报人诬陷!
“查!继续查!”我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不惜一切代价,搞清楚那些‘证据’的来源和可能的伪造痕迹!另外,老张,你重点回忆一下,竞标期间,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沟通?或者有没有可能被截屏、录音?”
老张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竞标前那段时间,有个竞争对手公司的销售,以交流技术的名义,请我吃过一次饭!饭桌上确实聊过一些对项目难度的看法和成本压力,但绝对没提具体报价!会不会是那时候……”
钓鱼!这绝对是钓鱼执法!不,是商业窃密加诬陷!我气得浑身发抖!这帮人,为了搞垮我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方向就好!”我强迫自己冷静,“小刘,重点查那个竞争对手!老张,你仔细回忆饭局的所有细节,时间、地点、在场的人、聊天的具体内容,越详细越好!咱们要反击,就得有铁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