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高交会回来,感觉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似的,骨头架子都快散了。连着几天在展馆里站台、跟各路神仙吹牛逼、晚上还得陪领导和潜在客户吃饭,脸都笑僵了,嗓子也快冒烟了。不过,这趟累是累,收获也确实不小。我们那个“智能数据洞察平台”的demo,在展会上还真吸引了不少眼球,有几个大厂的技术负责人过来聊了挺久,还留了名片。市里带队的领导也挺满意,说我们给本地企业争了光。
回程的飞机上,老张靠着舷窗睡得呼噜震天,小刘还在抱着电脑整理会上收集的名片和资料,我则看着窗外的云海发呆。这趟出门,算是开了眼界,也憋了一肚子感慨。外面的世界真大,牛人真多,我们这点成绩,放在全国看,还真不算啥。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山外有山,路还长着呢!
飞机落地,打开手机,一堆未读消息和邮件蹦出来。大部分是公司群里留守同事问啥时候到、欢迎回来的,还有几个是展会上认识的同行发来的后续问候。我一边拖着行李往外走,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着。
忽然,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很短,但口气不小:“陆总您好,我是鲲鹏资本的合伙人李锐。在高交会上有幸见识贵司技术演示,印象深刻。方便时盼复电一叙。”
鲲鹏资本?我脑子快速搜索了一下,好像有点印象,是国内一家挺有名的风投,投过好几个独角兽。李锐?这名字没听过。高交会上人山人海,我哪记得住谁是谁?不过,能直接叫出我名字和职务,应该不是瞎蒙的。
“老陆,看啥呢?车到了!”老张揉着惺忪睡眼催我。
“哦,没事,一条短信。”我把手机揣回兜里,心里有点嘀咕。风投?刚被“洞察未来”坑了一把,我现在对这些玩资本的,警惕性正高着呢。别又是哪个闻着味儿想来捡便宜的吧?
回到公司,处理完积压的邮件和杂事,已经快晚上八点了。我瘫在椅子上,正琢磨着是点个外卖凑合一口,还是回家泡碗面,那条短信又在我脑子里冒了出来。鲲鹏资本……李锐……
鬼使神差地,我拿起手机,照着那个号码拨了过去。响了两声就接了,一个挺沉稳的男声:“喂,您好。”
“您好,李总吗?我是沉舟科技的陆沉。”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疲惫。
“陆总!您好您好!”李锐的语气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热情,“冒昧打扰了。高交会上时间仓促,没能深聊。我对贵公司在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方面的技术积累非常感兴趣,不知道陆总近期是否有空,我们当面聊聊?”
这么直接?我有点意外。一般风投联系,不都是先让助理发个邮件约时间,绕几个弯子吗?
“李总客气了。不知您想聊哪方面?”我谨慎地问。
“主要是想深入了解贵司的技术架构、团队情况和未来规划。”李锐说得很直接,“不瞒您说,我们鲲鹏最近在重点关注企业级数据智能这个赛道,看了不少项目,贵司是我们认为非常有潜力的之一。如果方便,我可以明天上午去贵司拜访?”
明天上午?这么急?我心里那根弦又绷紧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要么是真心急,要么就是套路深。
“李总,明天上午我这边可能有点安排。”我找了个借口,想缓冲一下,“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先把贵司的基本情况和投资意向,发个简要的邮件给我?我们内部先了解一下,再约具体时间详谈?”
“理解理解。”李锐倒是没坚持,“那我稍后把资料发您邮箱。期待您的回复。”
挂了电话,我摸着下巴,心里直犯嘀咕。这鲲鹏资本,到底唱的哪一出?真看上我们了?还是广撒网,到处撩骚?
没过十分钟,邮件就来了。标题很正式:“鲲鹏资本致沉舟科技合作交流函”。点开一看,内容倒是挺像模像样,介绍了鲲鹏的背景、投资案例、以及对我们技术的几点看好理由。最后附上了李锐的正式名片和联系方式。
我把邮件转发给老张和小刘,附了一句:“都看看,啥意见?”
老张的电话立马就追过来了:“我靠!鲲鹏资本?真的假的?这可是大机构啊!老陆,咱们要发了?”
“发个屁!”我给他泼冷水,“忘了‘洞察未来’的教训了?这些玩钱的,有几个好鸟?先别激动,看看再说。”
小刘的回复则理性得多:“沉哥,我查了一下,这个李锐确实是鲲鹏的合伙人之一,主要看技术方向。鲲鹏在to B企业服务领域投过几个不错的案子。从邮件看,意向是真实的。但具体条件、估值、还有他们的诉求,都得当面谈才能知道。建议可以接触,但务必谨慎。”
连小刘都这么说,看来不是骗子。我心里稍微踏实了点,但警惕性一点没放松。回复了李锐的邮件,约了后天下午在公司见面。
第二天,我让老张和小刘又一起把公司的情况捋了捋,特别是技术优势、客户案例和未来三年的规划,准备了详细的材料。用老张的话说,“得让金主爸爸看看咱们的肌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